沙河蕩舟

人生如舟,時而一帆風順,時而逆水激流。智者猶勇敢的水手,披風斬浪,浪遏飛舟。
正文

旅加散記 (十三) 明月明年何處看

(2008-12-14 17:59:08) 下一個

旅加散記

呂孟申   呂涓漪

 

     (十三)   明月明年何處看                    

大半輩子的中秋節都是在國內度過的,年逾花甲之際,為了卻思女之苦,,我和老伴不遠萬裏飛越萬水千山來到楓樹之國―――加拿大。今年的中秋節就要在異國他鄉過了,喜的是終於可以陪女兒過一個團圓的中秋之夜,對她長年飄泊海外孤寂脆弱的心些許慰藉,悲的是這裏絕沒有國內過中秋節那種氛圍和環境,隻是在當地為數不多的華文報紙上看到唐人街華人店賣月餅的廣告,除此之外,在沒有別的過中秋的消息了。

女兒一天下班歸來,對我說:老爸,“就要過中秋節了,咱們買一盒月餅吧”?“買,一定要買,隻有吃月餅,才算過中秋”。

回想國內傳統的風俗節日,除春節大團圓的日子,就是五月端午吃粽子,再就是中秋賞月吃月餅,天上人間共團圓了。

中秋節,正是秋高氣爽、楓葉如丹,丹桂飄香、菊豔蟹黃的季節。過了中秋,也就預示著萬物進入蕭疏、凋零、暮寒、秋容淡、荻花飛、孤客冷的境地。古往今來,文人墨客都向往中秋花好月圓的時刻,邀三五好友,或賞月共飲、或蕩舟放歌、或作畫吟詩,月還是那一輪月,但物是人非,麵對一輪明月,個人境況不同,發出不同的心聲。

宋代,蘇軾作中秋詩:

暮雲收盡溢清寒,

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

明月明年何處看。

詩人觸景生情,以月喻人,歎時光流逝,人生多變。

 

唐代詩人,僧棲白詠中秋:

尋常三五夕,

不是不嬋娟。

及到中秋半,

還勝別時圓。

清光疑有露,

皓色爽無煙。

自古人皆玩,

年來更一年。

花常好,月常圓,是人生的期盼,更是人生的追求,趁良辰美景,及時行樂盡歡,莫辜負這難得時光,才是人生的樂趣啊。

 

唐代,白居易作華陽觀中八月十五夜招友玩月;

人道秋中明月好,

欲邀同賞意如何;

華陽觀裏秋壇上,

今夜清光此處多。

三五知己,登壇拜月,有月同賞,意氣相投,把杯碰盞,其樂融融。

 

明代,王世貞中秋夕泛舟詩:

玉鏡中天掛,

金波大地流。

河明千樹色,

秋滿萬家樓。

迥奇魚龍臥,

平添鳥鵲愁。

故園盧女瑟,

應複問刀頭。

一輪明鏡似的皓月,灑下萬點金暉,把長河大樹罩上一層銀色,千家萬戶樓台得人都在賞月,秋收在即,果熟魚肥,一陣秋風起,驚起鳥鵲一片,可憐故土的盧家女兒,何時能與在外的心上人團聚。

 

宋代,範成大作中秋無月詩抒發無限感慨:

撲地癡雲欲萬重,

家家簾帓護房櫳。

世間第一無情物,

誰似中秋雨與風。

人盼幸福月盼圓,千裏共嬋娟,這是何等美好的事啊,可恨中秋之日雨兼風,真是大煞風景,人生難料,天有陰晴,令人扼腕歎息。

 

宋代,朱曇峰客中秋日:

千裏還家計又差,

長年行李寄天涯。

秋風病骨稜稜瘦,

半是吟詩半歸家。

  悲秋,怨秋,嗟秋是文人的通病。生病在千裏之外的詩人,麵對月圓人未團圓的窘境,半是吟詩半思歸,令人垂憐。

 

唐代,無名氏作吟秋詩;

   垂老何時見弟兄,
  
背燈憐影到天明。

滿頭白發知多少,
   
一滴秋霜白數莖。

 

唐代,吳融,秋夕棲居:

月裏青山淡如畫,

露中黃葉颯然秋。

危欄遍倚都無寐,

祗恐星河墮入樓。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寄語國內的親友,一切多珍重,平平安安度過生活的每一天,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你哭泣沒有鞋子穿的時候,你可曾發現有人卻沒有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