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加散記
呂孟申 呂涓漪
(一)楓樹情思
在我來加拿大之前 ,對楓樹的認識僅停留在纖弱的枝幹,薄薄蝴蝶般玲瓏的紅葉,到深秋時節點綴在大山之中,為金秋憑添幾分熾烈深沉。漫山的紅葉預示著豐收的季節,喜歡浪漫的青年男女把楓葉喻為愛情忠貞的象征,擷一 、兩片楓葉夾在書本中,保存一段美好 的記憶。
對楓樹的最早了解,完全是從唐宋名家詩句中得到的。記得剛上學時,課本上就有唐代詩人,杜牧 《山行》詩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那時,幼年的我還沒真正見過楓樹,更對霜葉紅於二月花缺乏真切感性的認識。
以後,漸漸長大,對楓樹的了解逐漸加深,見到楓樹覺得很好奇,那像一隻伸出巴掌的小葉, 在風中搖曳,由青慢慢變紅,滿樹的楓葉象燃燒的火焰,當秋風刮起的時刻,真不忍心讓他與朽枝敗葉混在一起,多想一片片把它珍藏起來,總覺得它是有靈性的不忍褻瀆它。
受家庭熏陶的我自幼對書法繪畫很是喜歡 ,很小就開始涉獵書法繪畫方麵的知識,隨著經濟收入的增長,開始著意收藏古今字畫, 80 年代末,有幸從一位老先生處,購得一批字畫,其中有清代末年,蘇州寒山寺主持 大休高僧 手繪寒山十景冊頁 ,其中 有一幅是楓橋踏雪,印象特深 ,整塊桐木襯套,古香古色, 大休高僧繪技高超,純墨畫就,幹濕濃淡恰到好處,無論山水人物 惟妙惟肖不失為上好佳品,從此 不僅 對寒山寺,更對楓樹有了幾分親切感。
唐代詩人張繼在寒山寺題詩:《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此詩為寒山寺增色不少 ,寺以詩名,詩以寺傳 ,詩寺互補, 相得益彰 。有此一層關係 ,當我 多次蒞臨寒山寺,漫步楓橋,聞聽鍾聲, 尋覓當年張繼的意境,見不到楓林,聽不到烏啼,就滋生幾分失落,幾分惆悵。
獨生女兒移民加拿大已經好 多年了 ,多次邀請我們老兩口到加拿大探親,今年 我們終於順利通過加拿大使館的簽證,我和妻子經過周密細致準備,於 2008 年 6 月初飛抵加拿大蒙特利爾。
到了蒙特利爾,親身感受到為什末加拿大要把楓葉作為國旗圖案和國家的標誌,這裏的楓樹高大、偉岸、 茂盛、 生機勃勃, 不親眼看到,是無論如何體味不到它的英姿和魅力的。
加拿大的楓樹生命力極強,無論是在高山還是在平原,它都是獨領風騷的樹種,它不僅是加拿大的象征,更是加拿大人精神的寫照。這裏的楓樹高達數十米,巨型的樹冠 挺拔的樹幹 肥厚的葉子,在陽光的照射下,仿佛塗了一層蠟,油潤欲滴,盛夏它擎起滿樹的濃葉,灑下一片綠陰,當暴風雨來臨的時候 他挺起不屈的身姿護佑著這方家園。那隨風嘩嘩作響的擺動,好似 " 加油 加油 " 的呐喊聲。秋天,丹楓欲燃,為這方沃土,更增添幾分豪情和渾厚。 “丹楓雖老猶多誌,散作滿山野蝶飛”。賞加拿大秋天的紅葉,成為吸引五洲賓朋的獨特一景。冬天,萬木蕭蘇, 銀裝素裹,冰封大地的時刻,雄壯的楓樹像身著盔甲的武士,搏風鬥雪,不屈不撓,堅守這腳下的沃土和莊園。難怪加拿大人視楓樹為生命樹、母親樹、英雄樹。
楓樹不僅是加拿大本土原居國民的精神象征,它也是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國籍,不同信仰,不同膚色移民者在這塊肥沃土地上生根、開花、結果、 和諧相處,用勤勞的雙手 ,聰明和智慧,共建如今繁榮昌盛美好家園的曆史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