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又到感恩節

(2008-12-13 20:56:39) 下一個

以前覺得在美國感恩節到聖誕節的這一個半月比較無趣。到處都熱鬧。那熱鬧又不是自己的,走在MALL裏象是賣火柴的小姑娘隔著玻璃看人家的盛宴,越熱鬧自己越無趣。有朋自遠方來算是樂事,朋友不是年年自遠方來,我們就得自己找節目。去年感恩節去大峽穀,正好“躲節”。我已經決定如果是一個人過聖誕,就去巴黎,逛博物館泡咖啡屋,很有格調,名人不都是這麽瀟灑的嗎?但是老公說今年在家過節,那麽就過個象樣的節吧。

 

接納這個“過節”傳統的第一步,就是買一棵象樣的聖誕樹。家裏有一棵很小的塑料聖誕樹,每年他興致勃勃地請出來供在桌子上,桌子下麵擺滿了禮物。這塑料樹一從車庫某角落裏出場,我就要冷嘲熱諷一番。來美國五年了,也是該買棵聖誕樹了,我決定買棵真的,還要按規矩裝飾一番。聖誕樹不是中國人的傳統,所以我上網認真學習了什麽是GARLAND,一英尺要多少掛件,還看了YOU TUBE上的N個短片。心中有底之後,還去CRATE & BARREL以及ANTHROPOLOGY一等商業化得比較有格調的店裏,實地考察了一把,總結出漂亮的掛件兒就得花錢。既然是第一次做,好的東西就過了聖誕去搶購,節前先弄些過得去的,以後慢慢積累。

 

買聖誕樹的地方貨比三家,考察了高中低檔各種樹種,決定揀最便宜的試試。OSH才二十五刀一棵,感恩節一過我們摸黑馱回六七英尺好大的一棵樹。早晨起來才發覺這樹也不完美,居然有點兒歪。不過樹已經被收為“寵物插樹”,我們認認真真地裝飾了個把小時。標準的玻璃球之外,發現THE WORLD MARKET有很多很有異國風情的掛件。我決定以後這樹上的掛件兒都得有故事,每個或者代表一件往事,或者一種願望,我慢慢收集。樹上掛了彩燈,在起居室裏鄰居們都可以看到的地方,務必取夷之計以製夷。

 

接納傳統的第二步,就是組織感恩節大餐。我們浩浩蕩蕩搞了十個人,長桌子上鋪上雪白的桌布,點起高高的燭台,從桌子一頭望上去,也賓主盡歡。吃了火鍋,烤了火雞,還煮了餃子,下午四點馬拉鬆式地搞到晚上十點,總算不寂寞。火雞依然味同嚼蠟,我們和大多數美國人民一樣,很勉為其難地又吃了一頓,剩下的就收進了垃圾箱。

 

還是沒有嚐試黑色星期五搶購的傳統。過後發現朋友們也都買了些東西。有全新的蘋果手提電腦,有早晨九點去JC PENNY訂了向往以久的沙發並附送價值千元的手扶椅。我在華人上泡了一把,仔細研究了粉絲們買的東西,覺得看別人花錢始終比自己花錢過癮,希望大家都多買點兒,振興美國經濟。

 

隨機的過節活動包括法國電影一部,A CHRISTMAS TALE。去之前看到番茄影評庫裏評論甚佳,雅虎上拿了A-,主角是CATHERINE DENEUVE,一定很好看!法國人的片子就是文藝,不知道是不是英文字幕不到位,總之很難懂,看了半個多小時才搞清楚誰是誰的老公,誰又是誰的弟弟,回家上網之後才搞明白後來懷的那個兒子,是為了救需要換骨髓的老大雖然也沒有救成。不過片子還是好看,充滿了家庭的溫馨和喜悅,還有戲劇化,比兩年前的那個THE HOLIDAYS要好多了。CATHERINE今年六十五歲,一出場是個背影,已經魅力十足。雖然身材走樣了,但是一舉手一投足就是美,唇膏還要鮮紅地一絲不苟。看到她,想起最近在MAMMA MIA裏的美國影星MERYL STREEP,完全是不同的美。這種天然女人味,CATHERINE是極品之一。想想曆年看過的記不上名堂的“過節片”,決定要開始一個新的傳統,就是每年看節日大片,呼朋喚友地去,還不用刷盤子,既不費力又討好。

 

感恩節大餐之外還有聚餐。周末早晨也去爬山。聚餐的時候聊到快樂的源泉,一個朋友說要為自己設立目標然後去達成,在實現目標的路上,人總是快樂的。說的不錯。那麽我的目標呢?過個有興味的聖誕節,爭取那個滑雪團能組織成,開始擬定聖誕餐的客人名單,這樣興衝衝地,又是一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