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犇的博客

音樂欣賞, 往事回顧
個人資料
正文

國樂名曲:管子和管子曲“江河水”,“放驢”

(2020-09-02 06:49:39) 下一個

管子是一種雙簧吹管樂器,源於古代的波斯,在約公元四世紀經西域傳入中國,當時叫“篳篥”,可能是外語的音譯。根據《隋書 音樂誌》的記載,隋代燕樂中的“龜茲樂”中有篳篥。龜茲是西域的古國之一,地點在今新疆庫車一帶,漢朝時就與中原有來往。南北朝時,前秦的大將呂堅於公元382年伐龜茲,得其宮廷音樂,即《隋書 音樂誌》中記載的“龜茲樂”,後在《舊唐書 音樂誌》中也有相似記載。在新疆克孜爾石窟和大同雲崗石窟中都有吹奏篳篥的形象。篳篥在隋唐的宮廷音樂中應用廣泛,以後在宋元明清的史料中對這種樂器都有記載,名稱又叫觱篥,頭管等。

需要說明的是,周代《詩經》及漢代《說文解字》中提到的樂器“管”對其形製均語焉不詳,後世文獻也極少提及,可能早也失傳。一般認為漢代文獻中的“管”和後來的篳篥(又叫管子)不是同一種樂器。

現代的管子多用木製,管身為圓柱形,一端插入雙簧的管哨(又叫哨,哨子,哨片),管身有八或九個音孔。尺寸分大中小,音域一般有兩個半八度左右,即:小管a1—c4,中管a—d3,大管A—d2。

管子在當代的民間器樂中運用廣泛,在多個合奏樂種中擔任領奏,如保存至今的智化寺京音樂,河北冀中地區的笙管樂,遼寧南部的鼓吹樂等。關於管子的更多信息見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E%A1%E5%AD%90/2803832#viewPageContent

 

下麵欣賞一首著名的管子曲“江河水”。這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由王石路、朱廣慶、朱長慶和穀新善等根據遼寧南部流傳的民間鼓吹樂(簡稱“遼南鼓樂”)中的同名笙管曲牌整理加工改編而成。最初是雙管曲,即由捆綁在一起的兩支形製相同的管子演奏,後來也常用一支管子演奏。據說樂曲表現一位窮苦的婦女為其死去的丈夫痛哭的情景,也有人把樂曲和孟薑女哭倒長城的故事連在一起。不管怎麽說,樂曲明顯表現了極度悲哀,痛哭失聲的情緒。關於管子曲“江河水”的更多信息見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1%9F%E6%B2%B3%E6%B0%B4/1634212

下麵是管子曲“江河水”的一個視頻,由著名管子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胡誌厚(1941- )教授演奏:

Guanzi - River of Sorrow 江河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o1Y8kY5m3Q&ab_channel=kwwkwwkww

 

“江河水”是表現悲哀情緒的,下麵欣賞一首表現歡快情緒的管子曲“放驢”。“放驢”是流傳在河北冀中一帶的民間笙管樂中的一首常見的曲目,曲調熱烈歡快。也有人把管子曲“放驢”和河北民間歌舞“地秧歌”中的“跑驢”聯係在一起,認為是表現了“跑驢”的熱烈場麵。關於管子曲“放驢”的更多信息見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4%BE%E9%A9%B4

下麵是管子曲“放驢”的一個視頻,由中國廣播民族樂團李國英、李亞洋演奏:

管子(Guan zi) -《放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txe1DO6PH8&ab_channel=BrianChien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hang_Le' 的評論 : 明白了,等著您的關於嗩呐的介紹。總覺得嗩呐很“草根”,好像登不了大雅之堂,但不知道嗩呐的曲目有沒有比較高雅的。:-)
Chang_L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淡淡的日子' 的評論 : 篳篥 讀作 bì lì (與普通話 “必力”同音)。管子和簫音色的差別,總體上說簫比管子柔和圓潤;管子的聲音顯得更有棱角,有一種近似鼻音的特點,是簫沒有的。至於管子和嗩呐,都是雙簧類吹管樂器(發音原理和歐洲的雙簧管相似,也有共同的祖先),正如你所說,管子的聲音沒有嗩呐高亢。下次我們欣賞嗩呐,一比就更清楚了。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這一篇真是讓我長見識了,要說前麵介紹的樂器我都見過聽過,但這個管子真是第一次聽說,也第一次聽管子的樂曲。先問一下“篳篥”兩個字怎麽念呀?沒新華字典查不到。另外,聽了兩個樂曲,總體感覺是各有特色,但都非常好聽。隻是不知道管子跟蕭在音色上有什麽區別?第二首管樂曲猛一聽很像嗩呐,您覺得呢?隻是沒有嗩呐的聲音那麽高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