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2)
2010 (28)
2015 (3)
2017 (51)
2019 (49)
2024 (1)
這是答複老同學提出的兩個關於音律的問題,原來的問題是:
三、能否講講曾侯乙墓青銅編鍾的音律?
四、過去經常聽說中國音樂隻有五音“宮、商、角、徵、羽”,但是樂器(編鍾)早已顯示很多個音。是怎麽回事?
(問題一和二已經答複了,詳見我前一篇日記“關於‘巴赫和十二平均律’的問答與討論”)
我答:
先說第三個問題:關於曾侯乙編鍾本身,大家都已知道,就不多說了。如果要了解其概括,見百度百科的介紹:
http://baike.baidu.com/item/%E6%9B%BE%E4%BE%AF%E4%B9%99%E7%BC%96%E9%92%9F
曾侯乙編鍾共有大小65枚,“檢測結果顯示:曾侯乙編鍾音域跨越5個八度, 隻比現代鋼琴少一個八度,中心音域12個半音齊全。”
那麽這些鍾能發出的聲音(包括有其中有些鍾能發出兩個不同音高的音,也就是一鍾雙音)形成的音列究竟運用的什麽律製?
根據實際測音及鍾上的銘文,曾侯乙編鍾所用的律製並不是現在人們比較熟知的三分損益律或純律,也不是平均律,而是先秦時就已存在的一種律製:鍾律。
“鍾律”並不是現代人發明的詞,而是古已有之。《史記卷二十五·律書第三》中記載:“鐘律調自上古”。此外,在其它古代典籍中也多有對鍾律的論述,包括《四庫全書 經部》中收錄的明代倪複撰的六卷《鍾律通考》等等。
至於鍾律的具體內容,那知識太專了,這裏不多涉及。有一點是肯定的,即鍾律也是以12個音律為基礎的。如果感興趣,可閱讀這篇文章:“曾侯乙編鍾的音律體係”
http://www.paper.edu.cn/scholar/showpdf/MUT2MN1INTj0Ux5h
下麵回答第四個問題:所謂“中國音樂隻有五音‘宮、商、角、徵、羽’”的說法,實在是一個很大的誤解。正如你所說,樂器,例如編鍾,已經證明不是這樣,而是12個音俱全。另外先秦典籍,如《國語·周語》已經記載了“黃鍾”,“大呂”等12音律的名稱;《呂氏春秋·音律》,有這12個音律的計算。所以,那時候的音樂就不是隻有五個音,而是有12個音。
至於這種誤解的由來,我猜想有兩種可能:一是有些中國曲調是隻用這五聲的,也就是用五聲音階,於是有人以偏概全,沒有看到中國也有大量的曲調是用六聲,七聲,甚至更多的音的。另一種可能是概念的混淆:“宮、商、角、徵、羽”是中國音樂中的五個音,也指五種調式(相對歐洲的大,小調),但用這五種調式不等於隻用這五個音,其中任何一個調式都可以有不同類型的七聲音階。
如果想初步了解一下中國傳統音樂的音階和調式,可參見拙文:“中國傳統音樂的音階和調式”: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39916/201201/18882.html
“生命之樹常綠,而理論總是灰色的。”,讓我們聽聽曾侯乙編鍾的聲音吧:
曾侯乙編鍾之聲【千古絕響】THE SOUND OF CHIME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afNj5-swE&t=121s&ab_channel=W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