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犇的博客

音樂欣賞, 往事回顧
個人資料
正文

關於“胡笳十八拍” – 答友人問

(2019-10-25 15:58:08) 下一個

最近老同學沙棗花問我關於“胡笳十八拍”;以下歸納了一些有關的介紹以及我個人的看法:

“胡笳十八拍”可以指以此命名的古詩或琴曲(包括琴歌),先說古詩。

古詩《胡笳十八拍》最早見於宋代郭茂倩編《樂府詩集》,以及朱熹編《楚辭後語》,都記為漢代蔡琰(蔡文姬)所作。關於詩的名字:

笳:是一種古代吹管樂器,形製不詳,已失傳;

胡笳:就是北方胡人吹的笳,現存樂器管子(唐代叫篳篥,從中亞通過西域傳入中原)可能是比較接近胡笳的樂器;

十八拍:即十八段;

據說是作者有感於胡笳的哀聲而作,故名。

此詩的文體屬長篇敘事詩,內容表現漢代“文姬歸漢”前後的經曆和情感。關於蔡文姬和“文姬歸漢”,根據《後漢書》的記載(範曄《後漢書·列女傳·蔡琰》),應該是確有其人,確有其事。

然而“胡笳十八拍”這首詩是否蔡文姬所作,有不同意見:

認為是 - 主要根據宋代收錄此詩的文獻,以及一些考證;代表人物是郭沫若;

認為不是 – 認為詩所表達的內容與漢代史實有不同,詩的文字風格也與漢代的詩很不一樣;代表人物有譚其驤等。

我個人傾向於“不是”,因為讀過一篇文章(題目作者記不清了)從文風和用詞上探討,注意到“斷腸”一詞是在唐代及以後才比較多用,而在漢代幾乎沒見過;但“胡笳十八拍”詩中兩次用了“斷腸”。雖然這隻是一個例子,但我覺得很有說服力。

當然,如果是寫教材,工具書,或媒體上的介紹,我覺得把不同觀點都介紹出來,然後存疑,是比較客觀的。

 

再說琴曲或琴歌《胡笳十八拍》。在現存明清的琴譜中,此曲有十餘種版本,並有“胡笳十八拍”,“大胡笳”,“小胡笳”等多個曲名。其中有的是帶歌詞的琴歌,有的是沒有歌詞的琴曲,都記為漢代蔡文姬所作。

琴歌以明朝萬曆年間孫丕顯所編《琴適》中的《胡笳十八拍》為代表,歌詞就是前述那首古詩,也分為十八段。下麵是琴歌《胡笳十八拍》的一個當代演出版的錄像,由王迪根據《琴適》中的琴譜打譜,關迺忠編曲,除了古琴彈唱,還加了簫。這個錄像不全,隻有前九拍,後麵九拍不知是被裁掉了還是這個編曲的版本沒包括。

Chinese Guqin music:胡笳十八拍 / 古琴:喬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OsEWHk6FU8

 

沒有歌詞的琴曲《胡笳十八拍》有多種不同版本。下麵是著名古琴演奏家吳景略先生根據清代《五知齋琴譜》打譜演奏的《胡笳十八拍》的音頻:

古琴大師吳景略先生演奏《胡笳十八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IWh1MHqTeQ

 

至於這些琴曲及琴歌的作者是否真是蔡文姬,我個人覺得恐怕不是,因為明離漢比宋離漢就更久遠了,那音樂很難說是漢代的。不過既然那些琴譜都說作者是蔡文姬,這個問題也隻好存疑了。

總之我認為,“胡笳十八拍”詩是好詩,曲是好曲,歌是好歌,但作者可能並不是蔡文姬,目前隻能存疑。

以上介紹及看法如有不對或不妥之處,歡迎批評指正,也歡迎討論。

 

關於古詩《胡笳十八拍》的更多信息,可參考百度百科“胡笳十八拍 (長篇騷體敘事詩)”: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3%A1%E7%AC%B3%E5%8D%81%E5%85%AB%E6%8B%8D/4741

關於琴曲(包括琴歌)《胡笳十八拍》的更多信息,可參考百度百科“胡笳十八拍 (中國古代十大名曲之一)”: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3%A1%E7%AC%B3%E5%8D%81%E5%85%AB%E6%8B%8D/382206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