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北京長安街自焚事件給中國政府敲了一記警鍾
(2009-02-25 11:02:38)
下一個
BBC:北京長安街自焚事件給中國政府敲了一記警鍾
記者高毅/北京長安街25日下午發生的自焚事件給中國政府敲了一記警鍾。
截至發稿時,尚不能確定三名自焚者的身份、傷勢狀況。警方發表的聲明說,試圖自焚的三人因不滿表示抗議。
當天,是藏曆新年;一周後,全國人大和政協年會將離事發地點不遠的人民大會堂舉行;“兩會”舉行期間是西藏武裝反抗以及達賴喇嘛流亡50周年,加之拉薩騷亂一周年,一係列的敏感日期令中國高層憂慮。
BBC在北京的記者說,街頭警察和安保人員眾多,雖然這是每年“兩會”期間的慣例,但今年因為這些敏感事件尤其如此。
話語權
毫無疑問,在這一敏感時期發生的任何“插曲”都逃不過西方媒體的眼睛。因此,耐人尋味的一幕發生了:
新華社英文網在北京時間16:30左右(即事發後不到一個半小時)發布“三人在北京市中心自焚”的消息,將其歸納在“中國新聞”的子目錄“社會新聞”當中。
不到半小時,法新社、美聯社和路透社紛紛援引報道。
西方“三大社”在報道的導語中無一例外地提到“據官方媒體報道”。這一次,“三大社”在中國敏感問題上的報道成為新華社的“二傳手”。
相對於以前中國媒體在突發敏感事件上的“捂和蓋”,這種改變緣於中國搶奪國際輿論“話語權”的新思路,胡錦濤就指示新華社和中央電視台要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媒體機構,要讓中國的聲音“擲地有聲”。
中國已經吃夠了封堵突發敏感事件報道的苦頭,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員現在意識到:網絡、手機等現代化的通訊方式,讓封堵消息化為無形,與其被西方媒體牽著鼻子走,不如“先發製人”,搶占“話語權”。
誰的話語?
仔細觀察發現,中國搶占話語權仍僅局限在對外宣傳上。新華社“第一時間”公布消息是以英文刊發的;一個小時後,官方英文報紙《中國日報》網站原文發布這條消息。
但是,中文的“新華網”和國內最大的門戶網站“新浪網”都沒有報道這一消息。不難理解,中國在信息開放、搶奪話語權上遵循的仍然是“內外有別”。
毫無疑問,或遲或早,中國的國內媒體和網站遲早會報道這條消息。值得觀察的是,國內活躍的博客網站和論壇是否會先於官方網站而“迫不急待”地散布這一消息,又會在這一問題上做出怎樣的評說?
隨著“躲貓貓”事件在中國網民中激起的強烈反響,不難看出民眾也希望有自己的話語權。但從對“躲貓貓”事件的進一步調查中,又不難看出民眾的話語權還是得讓位於公權力。
新華社在“長安街自焚事件”上先發搶得一分,能否在跟進報道和分析上繼續跟進值得觀察。新華社或許是個好的“二傳手”,但要成為得分的“扣球手”並非朝夕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