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尼采vs祈克果——兩位天才的對比

(2014-07-10 22:43:09) 下一個

2014-07-10 莊祖鯤 

——摘自《迥別的祝福》

在我讀大學時期,祈克果曾是我靈魂的啟蒙老師,也是我的救星之一。

我在剛進大學時接受了基督教的信仰,我的心靈之窗好像一下子被打開了。我如饑似渴地吸取各種知識,除了《聖經》和神學之外,還涉獵了心理學、哲學、中國文化、美學、音樂等等。對我一個初出茅廬、信仰根基不深的理工科學生而言,這種囫圇吞棗式的涉獵,既不懂得循序漸進,又沒有導師從旁協助,肯定會走火入魔的。

而在那個時期,存在主義的風潮正在校園中盛行。我也在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心態下,開始讀起存在主義的書,其中尼采的書對我衝擊最大,幾乎摧毀了我剛剛萌芽的基督教信仰。有將近兩年的時間,我陷入信仰的低潮而無法自拔。尼采攻擊基督教的言辭,既辛辣又鞭辟入裏,令我無從反駁。這與那些拾人牙慧的好辯者,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最後,卻是祈克果把我從漩渦裏救出來的!

從某個角度來看,祈克果與尼采何其相似;但是從他們的思想和觀點來看,他們又是如此南轅北轍!誇張一點來說:東離西有多遠,祈克果和尼采相差就有多遠!

以相似性來說,祈克果和尼采都是19世紀的人物,被並列為20世紀存在主義哲學的先驅。兩個人都才華橫溢、著作極多;都終身未娶;都英年早逝( 尼采死時才50);都出身於虔誠的基督教家庭( 尼采是牧師之子);都極力反對當代哲學宗師黑格爾的觀點,希求突破理性主義的死胡同。

然而兩人有更多的差異性。祈克果是憂鬱而內向的,尼采是奔放而外向的( 至少在他晚年精神分裂之前);祈克果是謙卑而自製的,尼采則是狂妄而近乎自戀的;祈克果反對國家教會的體製,但是內心卻是極為虔誠的信徒,而尼采則是徹頭徹尾的反基督教者。因此,兩個人最大的歧異點,乃是在信仰的抉擇上。

尼采堅信,人可以用意誌不斷地自我超越。因此他的哲學被稱為是超人哲學,他強調以權力意誌,來肯定生命的價值。他的崇拜者之一,就是希特勒。尼采最狂妄的名言是:

我的字典裏沒有“謙卑”這個字!謙卑是奴性,而我則是靈魂的貴族。我將“謙卑”留給任何一個甘心作奴隸的人!

他又曾激烈地批評耶穌說:耶穌一生最大的錯誤,乃是他居然教導人謙卑!可惜耶穌33歲就死在十字架上,否則他會修改他的教義!19世紀的德國,敢如此評論耶穌的,恐怕找不出第二個人。尼采的話極具煽動力,即使在一百年後,他的影響力仍然不衰。

但是尼采44歲時,卻因為精神崩潰住進精神病院。7 年之後,在世紀交替的 1900年病逝。為什麽這位意誌超強,又強調以意誌不斷超越自我的尼采,卻精神分裂了?這是哲學界迄今最大的謎團。最常見的說法是,他不是因為巨大的壓力而精神崩潰,而是因為他 20歲時,曾被朋友慫恿,與妓女發生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性關係,卻因此染了梅毒。但是這梅毒病菌卻潛伏了20多年,最終在他腦袋裏發作,使他精神崩潰。那些熱烈擁戴尼采的人,都接受此種難以置信的說法。

但是曆史學家威爾·杜蘭特(Will Durant,《世界文明史》的作者) 卻評論說,其實尼采的精神崩潰原因很簡單,他是第一個親自證實超人哲學行不通的人,所以他崩潰了!威爾· 杜蘭特還對尼采批評耶穌的話做了一個精彩的回應。他說:可惜尼采批評耶穌時,他自己太年輕了——他才 25歲;他又瘋得太早,否則尼采會收回他對耶穌的這句批評!良哉斯言也!

我在大學時期就曾被尼采哲學搞得神魂顛倒,卻又苦思不得其解。直到我讀到祈克果的日記,我才一下子豁然開朗了。祈克果對哲學家的評語(如前文提到的蓋大廈的工人之喻),使我明白,在讀哲學家的作品時,不但得聽其言,還得觀其行。如果哲學家的思想不能在他自己身上被驗證,他的言論也就不值一顧了。於是我脫困了!這是我感激祈克果的原因之一。

朝聖之旅——尋找祈克果的最終歸宿

祈克果對自己的一生和角色,無疑有一個明確的定見。在1847年的日記中,他曾寫下這樣一段話:

已經非常確切的是:我的作品已經對他人作了貢獻,而且神讚許它,並在每一方麵協助了我。我十分感謝他!因他對我無限的幫助,已遠超過了我的希望。我的慰藉是在於,雖然我知道在神麵前沒有人能以任何功績誇口,但他仍用讚許的眼光,注視著我的努力。並且由於他的幫助,我得以忍受我可怕的痛苦至它的極限。

但同時,祈克果又不願意被視為權威,因此他也在日記中寫下:

以後我的每部作品,在封麵上都應該這樣標明:

詩的——以便顯示我沒宣稱自己是一個獨特的基督徒;

不具權威——以便顯示我並沒有將義務附加在他人身上,或去論斷他們;

一種內心的蘇醒——以便顯示我與外在的變遷或此種類的改革無關。

2006年,我第一次訪問丹麥,就很想去看看祈克果的墓地。對我而言,這有點像朝聖之旅。但是住在當地將近二十年的中國牧師,居然從來沒聽過祈克果其名!我到了之後,費了好一番功夫,才找到他的墓。祈克果安葬於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市內一個平凡的公共墓園內,與父親及家人同葬。這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墓,但是大概因為外國慕名而來的朝聖者太多了,墓園管理者還特別樹立了一個牌子,指向這個祈克果家屬的墓地。

在這裏,我徘徊良久。抬頭時,看到一群野雁掠空而過。我仿佛看到了其中一隻扶搖而上的孤雁,直上雲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jesusmary 回複 悄悄話 具奴性者有時甚至經常多自己的狀態稀裏糊塗=具奴性者有時甚至經常對自己的狀態稀裏糊塗
jesusmary 回複 悄悄話 尼采推崇且身體力行的強人哲學,本質幾乎等於叢林哲學,無神論的所謂高級境界,最後他失敗的好慘,但是世上還是有很多人被他迷惑了。他所熟用的,也是一些嘩眾取寵之人常用的就是偷換概念:
比如他的“我的字典裏沒有“謙卑”這個字!謙卑是奴性,而我則是靈魂的貴族。我將“謙卑”留給任何一個甘心作奴隸的人!” 謙卑與奴性有相似的地方,但是有本質的不同,謙卑是指有能力去驕傲但是因著某種因素(比如愛、讓不如自己的人感到舒服等)而故意放低自己的姿態,是為他人著想的仁愛表現;奴性是指自己本來就無資本驕傲,為著得著來自主人的好處,而生出來的自私表現。雖然這兩種品性外表特征都是讓人居於他人之下,但是謙卑的前提是有資格驕傲而不驕傲,謙卑者對自己的狀態非常清楚,目的是愛他人,引來的是有正常思維人士的尊敬;奴性的前提是無驕傲的資本不得不屈從,具奴性者有時甚至經常多自己的狀態稀裏糊塗,目的是從有權的人那裏混口飯吃,是很卑賤的自私,引來的常是正常人的鄙視,但是曆史和現實中,這種人經常會群性出現。

所以,尼采的言論,隻要人靜下心分析,就能揭穿它的荒謬,可是被它影響的人常常是熱血青年,不善思考,中招就在所難免了。我也是信主多年,靠著聖靈的恩典才能辨識。

感謝魯迅的一句尼采瘋了,使我在中學時就遠離這個孽障——魔鬼在人間的代言人。魯迅雖然沒信主,但是卻能憑良心和清醒的頭腦做人著文,願上帝祝福他、更憐憫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