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耀眼的宣教彗星---郭士立牧師(1803-1851)
KarlFriedrich August Gutzlaff
郭實臘(Charles Gutzlaff,1803~1851),德國人,是信義宗第一位來華傳教士,善於著書寫作,把來華所經曆的豐富見聞,寫下出版,成為許多歐美年輕信徒的鼓舞,因而感召了英商籌辦一份鼓勵信徒海外傳教的《海外布道雜誌》(The Gleaner in The Missionary Field),以及不同宗派信徒組成以支持中國內地福音化的“中國協會”(China Association)。
戴德生18歲時,也是從閱讀郭氏的文章得知中國的需要,深受感動,後來更成為“中國協會”改組後的“中國傳道會”第一位差派的宣教士。
郭氏於1834年繼馬禮遜後作英國大使的翻譯官,在中英關係史上扮演重要角色,雖一生備受爭議,惟其傳道心熱切。當看見福音因外人不許進入內地而隻能在沿海傳揚時,他便深感有培訓中國信徒起來傳道的需要,創辦“漢福會”(The Chinese Union),以協助中國信徒深入中國內地分發聖經及傳教。因此,他可說是深入中國內地傳教之先鋒。
可惜因管理不善,漢福會屬下的中國傳道人欺騙了郭氏,捏造受浸信徒的名單,虛報旅行布道日誌,且差不多全是騙子及鴉片癮君子。郭氏及支持他的教會得悉後,極度灰心,雖然後來他曾竭力重組漢福會,惟新工還未開始,他已於1851年在香港鬱鬱而終。
一、從小說《海嶺》談起
已故日本基督徒女作家三浦綾子,在小說《海嶺》中,提及三個遭遇船難的日本人,在澳門幫助郭士立將一部分的聖經譯成日文。
二、勇敢的少年
1803年生於普魯士,十二歲時投詩自薦於國王之前,得到國王的支助,得以入神學院接受造就,1827年由荷蘭差會差派來東方宣教。
三、具有語言的恩賜
著作包括中文61種、英文9種、德文7種、荷文5種、日文2種、泰文1種。
四、多次沿海航行與宣教
以1831-1833年間的三次最為著名,有記錄出版。
五、名聲遠播歐洲
馬克斯在論文中也曾提及他。後來的偉大宣教士,如李文斯敦、戴德生,都深受他的影響。估計受他影響而建立的差會有十一個之多。
六、良莠不齊的「福漢會」
雇用華人向同胞散發福音刊物,成員良莠不齊,瞞上欺下,令他失望難過。
七、香港參政留名
出任英國據港後的第一任民政長官,對香港開發頗有建樹,1851年去世後,有一條「吉士笠街」紀念他。其第二任夫人,曾收養並教育多位盲女,堪稱「中國盲人教育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