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埃及,入曠野
九 十年代是神在北美大陸學生學者中大大做工的年代。福音的種子撒過,聖靈的雨露澆灌。驟然間,四處發苗,一片新綠,極為壯觀。正如當年以色列人出埃及過紅海 一般,我們信主受洗,重生得救,歡喜快樂,唱著凱歌進入教會。以為從此可以一路高歌,進入應許之地。結果,當凱歌聲漸落之時,我們發現自己身在曠野……
十年間,我們時常默然四顧,看到的是很多人軟弱,很多人跌倒,很多人流失。自己也常常疲倦不堪,心灰意懶。嗎哪已經吃不出味道;雲柱火柱也常常看不見,感覺不到了。放眼望去,茫茫曠野,不知哪裏是頭。有時也會想,自己是不是很傻,為什麽要在已經很忙累的日常生活中再加上“基督徒”這樣一個費時費力費錢的角色呢?
曠野中的軟弱、疲累,靈性的低落和血氣的浮躁,都在教會生活中表現出來。我們這群“小兒基督徒”就像初上幼兒園的孩子一樣,新鮮勁一過就開始煩躁、挑剔、生氣。抱怨牧師水平低,執事們不同心,弟兄姐妹們沒有愛心,教會活動死氣沉沉……漸漸地,有人開始疏遠、甚至離開教會。結果,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大陸背景基督徒沒有正常的教會生活。或者說,從教會流失了。
沒有離開教會的又怎麽樣呢?正像劉牧師所分析的那樣,我們這群人“先天不足”——沒有任何教會生活經驗;“後天實際生命資源缺乏”——身邊沒有熟識的成熟基督徒可以效法(如果又不幸落在“純形態大陸人教會”中); 我們靈命的成長無可避免地遇到了極大的難處。我們不懂怎樣與牧者相處(牧師算是領導呢?還是政工幹部?),我們不懂怎樣與弟兄姐妹相交(就是聚會的時候打 打招呼,唱唱歌就完了嗎?有看不順眼的也得作親切熱情狀嗎?),我們也不會服事。跟天父不親,跟弟兄姐妹們不熟,自覺溶不進教會的圈子,所以總像是客人, 不像是家人。我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也不知道該服事些什麽(聚會前後排排桌椅,聚餐的時候帶一道菜,就算服事了嗎?)。更糟糕的是,教會的人和事處處讓我 們看不順眼(音樂沉悶;兒童節目單調;教會隻有宗教活動,沒有娛樂活動;牧師講道管事都沒水平,還不讓人說。一說就是不順服。看那幾個執事同工,能力還不 如一般會眾,怎麽選上的?……)。幾年下來,牧者們心力交瘁,同工們苦苦支撐。眼見的還是流失,聽到的還是抱怨。於是,在牧者同工們參加的退休會上,終於輪到他們抱怨了:北美的大陸基督徒怎麽這麽難伺候啊!
想想看,我們原本就是與天父隔絕的孤兒,在這個冰冷罪惡的世界上流離失所。遍體的傷痕,滿心的委屈,一身的壞習慣。正如聖經所說:“我們從前也是無知、悖逆、受迷惑、服事各樣私欲和宴樂,常存惡毒嫉妒的心,是可恨的,又彼此相恨。”(提多書3:3)就是這樣的一群人,現在進入教會,開始學習“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以弗所書4:2-3),其中的難處是不難預見的。
但那造我們、愛我們、為我們受死複活、又以恩典召了我們的主應許說:“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裏來。”(約翰福音14:18)這應許是我們的確據和盼望。我們既靠聖靈入門,就不靠肉身成全。隻“仰望為我們的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希伯來書12:2)我們終將被成全,因為“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裏造成的。”(以弗所書2:10)我們生命的成長是因著他、靠著他、也是為著他的。
如今,神把我們放在教會裏,就像種子落在好土裏。他要我們實實在在地向下紮根。苗兒也許不再青綠惹眼,放眼望去或許還有幾分蕭瑟沉寂,但撒在好土的種子要堅忍地、默默地向下紮根,預備多結果實。
二、成長的要素
向下紮根是生命成長的過程。成長就必然伴隨著痛苦。這個痛苦是來自十字架的破碎和對付,是每個基督的門徒所必須經受的。主耶穌明言:“不背著他的十字架跟從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馬太福音10:38)十字架是榮耀的、得勝的;但背十字架的過程是痛苦的。有很多人會在十字架前退卻;這是主早已經告訴過我們的:“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到的人也少。”(馬太福音7:14)因此,有人會從教會流失就不奇怪了。
即使是在暫時離開教會的人當中,也有很多是真心願意跟隨主的。但因著軟弱,也因著缺乏幫助和帶領,就勝不過自己和世界,不能正常成長。留在教會的雖說處境好了很多,卻也麵臨著同樣的難處。
那麽,使基督徒生命得以成長的條件和要素是什麽呢?換句話說,我們當有怎樣的準備,需要什麽樣的幫助,才能正常成長呢?其實,前輩基督徒們早已總結出來了:第一,背十字架的心誌;第二,在凡事上真實地經曆神的同在;第三,踏實的教會生活。
(一)背十字架的心誌
主耶穌的十字架是真實的。他以血肉之軀被釘在木頭上,又被掛起來,飽嚐痛苦,氣絕而死。如此擔當了我們的罪孽,成就了永遠的救恩。我們的十字架也是真實的,是有確定內涵的。首先就是靠十字架能力來離棄罪,脫離暗昧的行為,不再“隨從今世的風俗,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不再“放縱肉體的私欲,隨著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以弗所書2:1-3)
在現今,我們所有離棄的也許是婚姻外的邪情私欲,色情影視網站或賭博的轄製,金錢上的不誠實或偷稅漏稅,使用盜版書刊音像及軟件的偷盜行為等等。還有其他一些於生命有害的行為,比如沉溺於內容輕浮曖昧的電視連續劇之中等等。
接下來,十字架要對付我們裏麵的罪。比如,我們心裏對神的不敬畏、不順服,以及怨恨、嫉妒、苦毒、狂傲、爭競、虛偽、私欲、邪念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生命中的毒素,是從魔鬼而來的轄製,是憑我們自己絕不能掙脫的咒詛。聖經說:“行這樣事的人,必不能承受神的國。”(加拉太書5:21)
再進一步,十字架要幫助我們棄絕自我。使我們不再為自己的野心、抱負作安排;不再把神當作工具,而是一心尋求神的旨意,順服他的呼召。不再被自己的喜好和情緒所左右,而是以耶穌基督的心為心,愛他所愛,憂他所憂,以他的喜樂為喜樂。就像使徒保羅所說:“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麵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神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舍己。”(加拉太書2:20)主為我們的罪死,又為我們複活。我們若想得著這恩典,就當向世界死,為主而活。隻有脫離了“自我”的轄製,我們才能得著在基督裏的真自由。
但這一切又談何容易?我們甚至會問:“誰能做到呢?”誰 都知道,色情淫亂的思想和行為具有毒癮一般的控製力,要脫離這份罪中之樂何其難啊!要想脫離使用盜版品的偷盜之罪,就意味著要花去大筆的辛苦錢,怎麽舍得 呢?對付外麵的罪已經如此困難,對付裏麵的罪更是難上加難。我們誰有勇氣承認自己是個虛偽的人?誰敢麵對自己對朋友同事的嫉妒?誰能從怨恨和苦毒所帶來的 煩躁和消沉中自行解脫出來?……
我們當然不能靠自己脫離這些裏裏外外的罪。如果我們能,基督就不必釘十字架了。當保羅呼叫:“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這位“不知道別的,隻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的使徒同時也給出了答案:“感謝神,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羅馬書7:24-25)“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是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隻是他沒有犯罪。所以我們隻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憫、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希伯來書4:15-16)
我們在罪麵前無能為力,主是知道的。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是否願意離棄罪?如果不願意,我們就仍然留在罪中,與神隔絕直到滅亡。如果我們說:主啊,我願意,求你幫助我。我們就要經曆十字架的大能和神的同在。
(二)經曆神的同在
經 曆神的同在必然是從禱告開始的。我們怎樣禱告又取決於我們怎樣看待這位神。那麽,我們心目中的神到底是怎樣的呢?是一位高高在上、威嚴無比、隻管宇宙曆史 大事的皇天上帝?是一位嚴厲的審判官?苛刻的老板?還是一位時時盯著我們,以糾錯罰過為樂的政工幹部?或者是一位永遠笑眯眯,從不問是非對錯,隻賞不罰的 慈祥老奶奶?
神在聖經裏啟示我們說,在基督裏,他是我們的父親。“你們既為兒子,神就差他兒子的靈,進入你們的心,呼叫:‘阿爸!父!’可見,從此以後,你不是奴仆,乃是兒子了。”既然神是我們的父親,他又應許要愛我們到底,我們在他麵前就沒有什麽不敢說、不好說的話。我們禱告的時候就不必遣詞造句,隻挑屬靈的話說。我們任何的情緒都可以向他表達,包括受傷、失望、惱火、心急等等。在神麵前,我們可以、也應該回複小孩子般的純真。
《詩篇》是禱告的典範。其中每篇都帶著深厚而強烈的感情。在敬拜和讚美的主旋律之下,還有深切的悲哀、童真的自辯、焦急的呼求、煩躁的抱怨、甚至還有憤怒的咒詛。所有的對話都是心對心赤忱的碰撞,是暢快淋漓的生命交流,沒有絲毫的隔膜感。
天父所求於我們的正是這樣的生命交流。盡管我們的心思意念和一生的道路在他麵前原是赤露敞開的,我們仍然需要打開心門,把裏麵的喜樂讚美、創痛哀情、憂慮懼怕、邪情私欲……一 件件交付在神的麵前。我們心裏有的就說出來。有喜樂就讚美,有委屈就哭訴,有無助就呼求,有自責就認罪。然後回到神的話語,明白神的心意,試著照他的教導 去行。感到無力的時候,立刻呼求神的幫助;失敗跌倒的時候,抓住神,一次次祈求他的憐憫,求他給我們力量堅持下去。如此,我們的心就會被神改變;我們的腳 步就會被神引導;我們就會親眼看見神的作為,就會驚呼:我從前風聞有你,今天親眼見你。我們就可以真實地認識他,而不是僅僅知道他。並且在這過程中,與神 建立真實的、親密的、個人的關係。當我們完完全全地得著主自己的時候,我們就得著了那最徹底、最完全、長久到永遠的滿足。
(三)踏實的教會生活
當神在基督裏賜給我們新生命的時候,他也預備了這個新生命成長的環境——教 會。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我們是他身體上的肢體。肢體離開了身體就不能存活。稍作觀察就會發現:雖然教會裏不全是認真的基督徒,但所有認真的基督徒都在教會 裏。在教會裏,我們以敬拜和讚美與神相交;神也借著講道和查經,按時分糧,使我們靈得喂養;我們與眾弟兄姐妹在基督裏團契,切實地學習彼此相愛的功課;我 們互相鼓勵、彼此扶持,以勝過世界和罪的引誘。在教會生活中,我們性格和生命中所有的問題都會被暴露出來。這是成長的必要步驟,同時也是教會生活的困難所 在。
那麽作為一個成長中的基督徒,我們需要從教會得著哪些具體的幫助呢?
1.純正切實的信息
我 們需要純正的、與生命成長切實相關的講台和查經信息。我們希望這些信息能適時敏銳地指出我們生命中的問題,並幫助我們勝過生活中的難處,使信仰真正進入生 活並指導生活。因著時間、環境、及靈命程度的不同,我們所需要的信息也不同。比如,當我們連正常聚會都打不起精神參加的時候,“為主殉道”的信息就離我們太遙遠了;當我們陷在罪中的時候,最需要的是“要認罪悔改”的當頭棒喝,而不是確認“我就是這樣、神還是愛我”的無賴心態——神當然是愛我,但神決不喜歡我陷在罪中不悔改!當我們渴望成長、麵臨突破的時候,“是否有神”的信息就不能使我們飽足。當然,這就要求牧者對我們有清楚準確的了解;能按正意分解神的話;並在主裏有真實深入的個人經曆。
2.一對一的幫助
我 們不僅需要有人帶我們信主,更需要有人陪我們走一程,帶我們走到耶穌麵前。我們不會禱告,也不清楚禱告有什麽用。因此一跪下就張口結舌,不知道什麽該說, 什麽不該說,該說的又怎麽說。我們也不會讀經。一大堆的問題,又不好意思當眾問。我們需要有人一對一地幫助我們,和我們交朋友,聽我們訴說那些難以向外人 道出的難處,和心裏的苦楚;為我們代禱;教我們把難處一件件帶到神麵前。在我們灰心的時候鼓勵我們;有過失的時候,憑愛心說誠實話,照著我們所能接受的方 式和程度提醒我們;傷心失望的時候與我們同哭;歡喜得勝的時候與我們同樂。當我們自己也經曆了神,在主裏站穩的時候,鼓勵我們去幫助別人。
3.手把手的帶領
我 們需要有人手把手地教我們服事。當我們能做到正常聚會的時候,我們就希望能溶入教會的圈子,從客人變成家人。希望有活動一起參加;有工作一起做;有事情一 起商量。希望有人告訴我們教會的東西放在哪裏,怎樣保管。希望有人照著我們的信心、能力和興趣,邀請我們參加服事,並一步步帶我們做。做完後請給予肯定和 鼓勵。如果我們幫教會買了東西,請提醒我們報銷(我們有時候不好意思,也不清楚怎麽報銷)。
一旦我們能夠忠心樂意地做“小事”, 請給我們更多的責任,並幫助我們負起責任。我們需要領袖素質的培養。特別是弟兄們,神命令我們做家裏的頭,可我們平時很少有機會管事(太太不順服的弟兄更 是如此),這樣我們怎麽能知道如何帶領別人,如何擔待別人的軟弱,如何使別人得著造就呢?所以,在教會裏,請給我們這樣的機會和訓練。
的 確,我們大陸背景的基督徒教會生活底子薄,又有一身的壞習慣,比如好爭辯、好抱怨、好批評,不愛惜公物,不尊敬牧者等等。這些正是我們要在教會生活中被神 對付的地方。請主裏的長輩們擔待我們的軟弱,為我們禱告,不厭其煩地提醒我們。等我們漸漸成熟的時候,你們這流淚撒種的就必歡喜收割。
三、關於“帶土移栽”的模式
劉牧師的文章中提出了“帶土移栽”的模式;即由台灣、香港或東南亞背景的成熟基督徒組成教會的核心同工群,與牧者配搭,共同帶領大陸背景的基督徒。這個模式不僅可行,而且是神一直在使用的(也許不是神唯一使用的模式)。
回 想一下,這十幾年來,是誰在校園開辦查經班,準備飯菜和茶點,請我們去聽福音?是誰打開家門,接待我們參加小組聚會?誰帶我們信主?誰為我們施洗?誰在為 教會默默地擺上心血、時間和金錢?這些非大陸背景的基督徒領受了神的恩典和呼召,多年來在各處默默地忠心服事,已經結出了許多美好的果子,帶出了一批在主 裏信心穩固的大陸背景基督徒。
同時,他們也在不同程度上實踐著“向大陸人,就作大陸人,為要得大陸人”的呼召。聽過莊祖鯤牧師用台灣味的京腔講笑話嗎?知道基督工人中心的高榮德牧師講“香港國語”,把“夏娃”說成“傻瓜”的趣事嗎?還有蘇文峰牧師和師母,十幾年前創辦《海外校園》,誌在服事大陸背景的學生學者。至今,已經培養出一批福音作者,造就了無數大陸人。這些忠心的主仆們是神恩典的管道,是神愛我們大陸人的明證。
四、年長帶年幼的模式
如 今,北美大陸背景基督徒在教會裏的比例越來越高,牧養和帶領的負擔越來越重。盡管我們的生命還不成熟,但我們真的不能幫忙照顧嗎?在一個家庭裏,九歲的孩 子應該照顧六歲的妹妹,給她念故事,倒牛奶;六歲的孩子應該照顧三歲弟弟,幫他收玩具,帶他一起玩;三歲的孩子也可以給嬰孩拿奶瓶,擦眼淚。這樣的孩子才 會成熟懂事。
教會就是一個大家庭,在主裏年長的照顧扶持年幼的才是應該有的模式。我們這些九十年代信主的大陸基督徒,早已從校園查經班進入教會;其中很多人都有了穩定的收入,從公寓搬進郊區的房子。多年來領受恩典、被人服事,神的心意豈是要我們繼續作吃奶的嬰孩?
在加利利海邊,複活的主耶穌找到正在忙於生計的彼得和他的同伴。主親自為他們預備了炭火和早餐;又幫他們打著了滿網的大魚。吃完早餐,主向彼得發出了愛的呼召……
我們這些每日領受主恩的人,也必定要迎著複活主深邃的目光,回答他沉重的發問:“你愛我嗎?”“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如果我們還記得他怎樣為我們受鞭打、被釘死,又怎樣一再體恤我們的軟弱,寬容我們的虧欠,我們也會像彼得一樣回答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於是,我們就要領受從主而來的莊嚴托付:“你喂養我的小羊。”(約翰福音21)
求 主讓我們看見他的小羊;然後照著自己信心和能力的大小來喂養他;也許是約他來聚會,請他來家裏小聚,或每周打電話問候他;也許是約他一起讀聖經裏的一卷 書,定期聚在一起,或通過電話分享並彼此代禱;也可以邀請他參加某項服事,或共赴營會;也許是培養他作團契主席或教會同工;或者參與兒童事工,養主的小小 羊。當我們開始關注別人的需要,又親自做事管事的時候,挑剔抱怨自然會越來越少。不知不覺中,我們就成長了。
五、結語
成 長不是一種選擇,而是生命的必然。有生命的種子落在土裏,就必定要向下紮根,然後向上結果。如果我們久久不見成長,感覺不到成長的喜悅,甚至感覺不到成長 的願望,或者連成長受阻所帶來的焦慮不安都感覺不到了,我們就應該省查自己得救的信心是否真實;就應該憑著神的憐憫,重新回到救恩的開端。
我們若渴望成長,就當立定背十字架的心誌,向罪死,向世界死,為主活;敬虔度日;踏踏實實地過教會生活;在凡事上經曆神的同在。如此,我們的生命就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
彭暉 來自中國大陸,現居美國中部,為本地華人教會同工。
(原文發表於《生命季刊》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