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1號樓

(2012-01-29 09:01:24) 下一個

(2012-01-29)

 

 
這座一房式租賃組屋,我稱它為“1號樓”。(檔案照片)
● 許麗卿

也許,“1號樓”的業主可以考慮為樓裏的老人做點什麽的,畢竟這些老人已在這個地方居住了幾十年,他們有資格分享這個黃金地點所帶來的好處。也許,業主可以想個兩全其美的方法:既可將它所處的黃金地點優勢轉化為實質的收益,又可改善老人的生活素質,這何嚐不是件美事?

就勢論市

登高望遠,果然有君臨天下的感覺。和爽的微風輕輕拂來,使人感到分外的愜意。

  從11樓俯瞰集美花園全景和荷蘭路街景,遠眺綠蔭掩映中優質洋房和豪宅。

  優質洋房區就隻隔著一條荷蘭路。麗敦豪邸(d’leedon)、康華花園、禮敦園、貝蒙園(Belmont Park)、民東園(Bin Tong Park)、維多利亞園、黃仲涵園(Oei Tiong Ham) 、愛士特女皇園(Queen Astrid Park)和利百加園(Rebecca Park)等豪宅全集中在這裏。

  新加坡全島估計至少有超過2500間優質洋房,而隻有39個地區被指定為優質洋房區,荷蘭路附近一帶就是其中一個比較集中的優質洋房區。

  在這一帶的優質洋房身價雖不比烏節路的那森路和大威路(Dalvey)高,但起碼也要數千萬元以上。至於租金,動輒上萬元一個月。

  曾經有一個房地產網站把本地10個最貴的豪宅放上網售賣,最便宜的也要6000萬元,最貴的叫價1億2280萬元,其中8個豪宅位於荷蘭路。

  這些豪宅麵積寬大,最小的有37個五房式組屋那麽大,最大的則超過64間五房式組屋。其中一間位於禮敦園的豪宅叫價7300萬元,總麵積4萬1836平方英尺,擁有6間臥房和8間浴室。

 

 
  很難想象住在有64間五房式組屋那樣大的豪宅裏,日子是怎麽過的。但我卻親眼目睹了一房式組屋獨居老人的生活。

  那一天,我隨“早報送暖”義工隊到荷蘭弄第1座一房式租賃組屋探訪老人家,並為他們送上新年禮包。

  這是我第二次走訪這座組屋的老人,十多年前,我曾經采訪過這裏一戶人家,當時他們惡劣的居住環境和生活窘況一直留在我腦海中。

  我把這座一房式租賃組屋稱作“1號樓”。

  十多年後重臨舊地,這座屋齡40年的老組屋經過翻新後,外表或許較前光鮮了,然而裏麵陰暗的公共走廊沒變,居民窩身之所齷齪雜亂依舊。通過敞開的大門,我看到屋內不良於行的老人,有的腳瘸了,有的或因體弱多病無法站立,所以看到的老人不是席地而坐,就是索性躺在地上。這個情景和十多年前沒差別,一樣叫人傷感。

  走訪結束,我在11樓等待電梯的當兒,不經意地從電梯旁的通風口觀賞了一下戶外的景色。短短幾分鍾,我仿佛置身於兩個不同的世界,因為我看到了兩個截然不同的風光。戶外,是綠意盎然的優質洋房區;戶內,是一房式組屋陰暗的公共走廊。

  同樣位處荷蘭路一帶,居住環境卻有天地之差。這樣的差距已存在幾十年,而這種情況在最發達富裕的社會裏也免不了。我沒理由問為什麽。

  這些年來,本地房地產市場暴漲,荷蘭路一帶的房價已經翻了又翻,附近的公寓集體出售重建後的身價跳高了好幾倍,那一帶的組屋轉售價也飆漲了不少。

  唯獨同樣置身於優越地理位置的“1號樓”,卻對紅火的房市置身度外,幾十年來身價都不曾改變過。

  我在想,如果“1號樓”是個私人房地產,樓裏的居民也許早已搭上集體出售的列車,從集體出售中賺上兩三百萬元後,搬到別處的公寓住了;也許他們還在等待被發展商看上,雖然隻是在等待,但至少他們還有個發財的夢想。

 

 
  又如果“1號樓”是一座一般的組屋,也許屋主早已趁轉售組屋的漲勢,將組屋高價出售套現,然後換間小屋,手握剩餘的現金,舒舒服服過日子了;也許他們的組屋正待價而沽,等待一個好價錢就馬上出售。

  可惜,“1號樓”兩者皆不是,樓裏的居民什麽也不能做,隻有帶著無奈和無助過日子。

  也許,“1號樓”的業主可以考慮為樓裏的老人做點什麽的,畢竟這些老人已在這個地方居住了幾十年,他們有資格分享這個黃金地點所帶來的好處。也許,業主可以想個兩全其美的方法:既可將它所處的黃金地點優勢轉化為實質的收益,又可改善老人的生活素質,這何嚐不是件美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