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2011-06-16 02:59:14) 下一個
誌明

一、水與道

  老子以水喻道,啟示很深。

  其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18:1)。

  至高無上的善就是道。道就像水一樣善於助益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遇到阻擋,水 便繞開走;有物強入,水便讓出來;擊之則碎,傾之則流,熱之則蒸發四散,冷之則凝成一 處。然而,水散於天、滲入地而滋養天地萬物,像是慈母默默的愛,像是賢妻靜靜的情,不 知不覺中托住你的生命。神道不正是如此愛養著萬物與人嗎?盡管人類對他視而不見、聽而 不聞,他卻無時無處不在供育人類;地球上下,宇宙內外,都布滿了他的情,他的愛。

  其二,"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78:2)。

  的確,水是柔軟無比的,然而,水又是大能無比的。水遇到阻擋便繞開,然終究無 物可以阻擋;有物投入水便讓出,然終究無物可以占之;擊之碎而不消,傾之流而不亡,熱 之散而不失,冷之凝而不屈;待天庭雷怒,任金石火土,概莫能抵。為什麽?為什麽這個天 下最柔弱的,能勝過天下最堅強的?因為水是永恒不變、無以易之的啊!無論擊、打、折、 焚,無論冰、雪、霜、露,水依然是水。老子利用水的常識告訴人們不尋常的道理:正像水 一樣,大道是大能無比的;但這無比的大能是以無比的柔弱達成的。僅接著老子便引"聖人 曰":那柔弱無比、受辱受難的,正是為主為王的(78:3)。

  其三,"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8:2);"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 下之,故能為百穀王"(66:1)。

  俗語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可見世人鄙視厭惡水的性格。道,則正與世人的 好惡相反,像水一樣以卑下屈辱自處。這正是老子所說:"反者道之動";正是耶穌所說: "人所尊貴的,是神看為可憎惡的"(路 16:15)。道成肉身的聖人,恰恰取了世人所不齒 的身份:生在馬槽裏的"私生子"、無學曆、短命、貧困、屈辱、卑賤、軟弱、被唾棄、受 逼迫、釘死在十字架上,真是"處眾人之所惡"了!老子在這句話之前說得是"聖人後其身 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7:2-3),接著以水喻之。在"江 海善下而為百穀王"之後,老子又說"聖人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66:3-4)。顯 然,老子以水喻道,亦是以水描繪道的化身聖人。的確,"人往高處走",耶穌卻向下流入 低窪卑下、眾人厭惡之地,毫不像世人爭權爭利爭學爭命。然而,正因為他低下又低下,看 起來低下的無以複加了,便成了百川會聚的大海,成了百穀之王。麵對這個絲毫不與世人相 爭的極柔弱者,世人還有什麽好說的呢!真是奇妙無比的神道啊!

  其四,"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28:1);"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 海"(32:5)。

  雖知自己的雄偉強力,卻甘守雌順柔弱,以成為天下人的溪流。因為道在天下引導萬 民歸向自己,正如溪流引導諸水歸向大海一樣。這正是耶穌基督普世福音的寫照。凡在心靈 裏跟從耶穌的人,就像水一樣順其流而入生命之海,在那裏,生命之水不再幹枯,因為那是 諸水的家鄉,又是生命的活水源頭。豈不知,雨雪霜露都是由那裏蒸騰上升,爾後降臨大地、 滋潤萬物嗎?正是世上最低窪的地方,存儲著生命之水;羔羊一般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啊, 正是偉大的神道之所在!

二、水與聖靈

  水,也是基督教信仰中最重要的形像之一。《聖經》說,天地未形之前,神的靈便運行在水麵上(創 1:2)。後來,以水洗禮又成為信仰的標誌。大約與老子同時代的先知以賽亞在預言聖者耶穌時,也對世人說:"你們必從救恩的源泉歡然取水"(賽 12:3)。又說: "你們一切幹渴的都當就近水來,沒有銀錢的也可以來"(賽 55:1)。待耶穌來到世間,更明白地用水比喻聖靈。下麵一段對話是很著名的:

  耶穌走到撒瑪利亞時,一個女人來井邊打水,耶穌求水喝被拒絕了。他便對女人說: "你若知道神的恩賜,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給了你活水"。女人不解,耶穌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為源泉,直湧到永生"(約4:10-14)。

  耶穌在另一處又說:"信我的人,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約 7:38)。門徒約翰解釋說:"耶穌這話是指著信他之人要受聖靈說的"(約 7:39)。

  聖靈也就是道,神"出口"為道,入心則為靈。凡老子描繪道像,如"惟恍惟惚、玄之又玄、空虛無形、淵兮似宗、綿綿若存、無狀之狀、無象之象、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不殆"等等,顯然都是靈狀。靈狀,既可視為有,又可視為無,故"亦有亦無"(1:2-4)。耶穌曾對上述撒瑪利亞女人說,拜神既不在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拜神要用心靈和誠實,因為"神是靈"(約 4:24);即是說:神道是"無形無象"的"有",是世人"聽之不聞、視之不見"的"存在",即靈。

三、水與靈修

  老子以水喻道,亦即以水喻修道。修道者當以道為法,道性既如水,修道者亦當如水:如水一般柔順,如水一般滋育別人而不與人相爭,如水一般甘處卑下虛穀,如水一般甘居眾人所厭惡之地,又如溪流引導天下人的心靈歸向生命之海......。迄今我所見過的基督徒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幾位柔弱如水的老人。不僅是言談舉止,不僅是為人處世,乃是生命與人格上的柔軟、慈愛、溫順、靜謐,猶如一種無聲的震撼,令我永遠不能忘懷。對他們的美妙動人,用語言是描述不好的。正如老子對"古之善為道者"也是"強為之容":

  "渙兮若冰之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流逸瀟灑如同冰消雪化,純樸敦厚好象未經雕琢,曠達坦蕩好象空穀虛懷,愚拙訥訥好象渾沌不清(15:2)。

  對修道者來說,水的比喻更大的意義在於:唯有謙卑居下的人,才能得著神道。眾所周知,高傲凸出之地,是得不到水的;同理,自執於智能學問之益,自得於財貨聲名之利,自享於肉身世俗之樂的人,神道聖靈就難以進入其心。這不是神道不公。你不低下,水怎麽流入呢?不錯,神萬事都能;但若要神來做,興許就要將你引以自豪的高高土脊鏟平衝窪了。這正是神道的公平、公義、公正所在。耶穌一再說,心裏貧乏、謙卑、哀慟、饑渴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老子也確信"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22:1)。

  不僅得著神道、認識耶穌要有謙卑低下的心態,在神道裏進深靈命、追求和合,仍需要謙卑低下。"取代原理"說得是,量杯中有多少沙石,就擠出多少水;若滿了沙石,水則不能灌入。反過來,你掏出多少沙石,便有多少水流入;你若掏空了量杯,就可以盛滿水了。一個修道者,若心中裝滿了世俗的欲望和人智的驕傲,再迫切地祈求神道聖靈進入自己的心,也是枉然:你沒有潔淨的空間迎接、放置那聖善之靈。"我"在你身上越多,神在你身上就越少。所以,追求神道的過程,也就是掏空自己的過程。神是信實的。你掏空自己裏麵多少沙石,神就給你填滿多少精金;你破除了多少自信,神就給你多少信心;你識破了多少虛枉,神就給你多少真實。老子說棄絕智能、學問、仁義、技巧、功利,就是要人放下一切屬於自我的東西,以致於"致虛極,守靜篤,滌除玄覽",達到掏空的程度,於是,便可 "坐進此道,有求以得,有罪以免",最終歸根守母,複歸於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