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FT: 土地投機毒害全球經濟

(2010-07-15 22:01:57) 下一個
 

不能從曆史中吸取教訓的人注定還要摔跟頭。這個道理尤其適用於當前這場席卷整個世界的巨大危機。那麽危機背後的教訓是什麽?答案是由信貸推動的房地產周期。美國、英國、西班牙和愛爾蘭的民眾全都成為了土地投機者。這種行為的不良影響毒害了世界經濟。

我在1984年買下了倫敦的這幢房子。我估計,以今天的價格衡量,當時那幢房子所在的土地價值10萬英鎊。如今,其價值大概是這個數字的10倍。而如此大幅的增值,完全不是我個人努力的結果。這是擁有一塊土地的回報,是他人的努力使這塊土地變得更加值錢,限製重重的規劃機製和慷慨的稅收規定(房地產稅率很低,而增值稅則免於征收)又放大了這種效應。我成為一個土地投機者——一個小小的貴族,在這個國家,私人占用他人努力的果實,一向是通向財富的主要途徑。這種將土地增值部分據為己有的做法,不僅有失公平:我何德何能,可以坐擁這些額外的財富?而且將造成可怕的後果。

首先,這使得政府必須對努力、獨創性和遠見卓識征稅,以獲取資金。對勞動力和資本征稅,必然會減少其供給。但土地稅隻會減少土地所有者不勞而獲的收益。

第二,這套體係會催生災難性的的政治動機。如今,人們要大舉借債才能擁有一處居所,所以他們迫切希望享受到價格攀升帶來的好處,更會努力避免土地價格下滑。因此,報紙才會為房價攀升歡呼喝彩——而居者有其屋本應是一切福祉之根本。房價上漲的受益者不僅僅是土地投機者;他們還是操縱市場行為的狂熱支持者。特別是在英國,他們歡迎通過規劃控製,來人為造成土地稀缺的做法。這是財富從年輕無產者向年老有產者轉移最重要的方式。在英國政府大臣大衛•維萊茨(David Willetts)的新書中,強調了代際間財富分配的不平等性*。土地市場受到操縱是一個重要原因。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土地投機的機會既會驅動信貸周期,也受到信貸周期的驅動。記者弗雷德•哈裏森(Fred Harrison)的新書是一部出色的哀歎史,他在書中指出,這個曆時18年的周期是可以預測的,而且也有人預測到(至少他自己就猜中了)**。他指出,本質上,購房者是在向銀行租房,以此押注於房價上漲。形形色色的代理機構通過安排、打包以及分銷這種投機性交易的果實,獲取傭金收入。當市場長時期處於上升趨勢(英國最近一次上漲延續了11年),隨著信貸和債務的快速增加,所有人都會同時變得富有起來。而一旦市場崩盤,借款人、金融機構和納稅人都會遭受巨額損失。這是一個龐大的金字塔騙局(Pyramid Scheme),其惡果我們屢嚐不止。

長久以來,一直有人試圖讓我相信,資源租金應該社會化,而不應成為個人所有者的收益。然而,正如哈裏森所言,“在這個社會裏,我們將私人所得收入(工資與薪酬)社會化,而將社會化收入(來自土地的收入)私有化。”無論人們如何看待這種安排的公平性,其後果已變得令人畏懼。難道我們真的希望,當前這場危機的殘垣斷壁剛剛清理幹淨,就再次開啟由信貸驅動的新一輪房地產周期嗎?

如果說“危機不能白白浪費”,這裏有一個緊迫的理由,表明政府應立刻采取行動。將土地的全部租金價值社會化,會摧毀整個金融體係和很大一部分公共財富。但如果將從土地租金中獲得的收益社會化,破壞性就會小得多。這或許能澆滅土地投機行為的狂熱。同時也能轉移稅務負擔。或許同樣重要的是,隨著不勞而獲的前景不複存在,英國或許能夠重新審視其在發展規劃方麵的立法。有人擔心此舉會給農村地區造成可怕的後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們需要的很少:僅將倫敦城區半徑增加3英裏,就能使首都麵積擴大50%。難道英國翠綠怡人的土地真的隻有這麽多嗎?

我不指望哪屆政府敢於讓英國人放棄對土地投機的依賴。但我可以心懷希望。現在是時候進行重大改革了。

*《困頓》(The Pinch),大西洋書局(Atlantic Books)出版。

**《審訊》(The Inquest),Discovered Authors出版。

譯者/管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