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新富階層移民海外購豪宅

(2010-06-27 02:47:19) 下一個

(2010-06-27)● 陳迎竹

早報導讀

上海特派員

  靠家電業起家、後來從事房地產業的宋姓浙商,2006年以投資移民身份取得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2007年決定在獅城置產。他買房子的經驗和一般人很不同。

  經過一年居住熟悉了新加坡環境後,他鎖定烏節路和聖淘沙,看了一棟別墅後,第二天就以現金完成交易。當時每平方英尺是2000新元。

  同年,他又在東海岸買了一間每平方英尺1500元的公寓。

  他隻是近年來眾多海外置產的中國富豪之一。

  投資移民近年來在中國越來越受富人歡迎,而投資移民的第一步莫過於置產——這也是“有土斯有財”傳統觀念的延續。

中國投資加拿大移民

去年底以來倍增

  據報道,從去年底開始的移民趨勢看來,今年將出現中國上世紀70年代和90年代之後的第三波移民潮。有加拿大投資移民公司表示,去年年底以來,申請投資移民的個案同比大增一倍。主要原因是90年代以來的技術移民要求收緊,相對投資移民申請金額卻隻需40萬加元(約54萬新元),對中國新富階層根本不成問題。

加拿大移民局數據顯示,去年吸收的全球投資移民目標數為2055名,中國就占了1000人。

  而事實上,這波移民潮甚至可以追溯到本世紀初。中國社科院2007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已經指出,這一波以新富階層和知識精英為主的移民潮,已經使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人口輸出國。

  移民潮近年也因為大城市房地產價格的高漲而加劇。今年四月在北京一個車展上,一個移民廣告就非常露骨地說出這個趨勢:在北京買房?不如移民吧!

  對富豪如宋姓浙商來說,移民的理由更多是為了尋找理想的居住環境。和他差不多同時在新加坡置業的友人就有十多個,每個人都買了至少兩套樓房。他說:“投資移民的朋友身家都過億人民幣,一般看房子到簽約就是兩三天時間。地點也不外烏節路、聖淘沙和東海岸。”

  他估計,這樣的移民80%以上都有置業。

  富裕階層在海外置產越來越多,到中國招攬買家的海外高端物業也逐年增加。

  在中國舉辦了四屆、唯一的中國國際高端物業展顯示,從2006年開始主辦以來,參展數量和成交都穩步成長,除了2008年因金融風暴有所下滑,2009年和2007年基本持平。不算事後的交易,在三天的展覽會場上,現場成交金額都達到4億元人民幣(約8200萬新元)左右。

  在每年五六十個參展項目中,海外項目占40%到45%。

  主辦單位優博集團總經理古適齊估計,今年宏觀調控影響不少中國發展商放盤的時機,到9月會展時,集中放盤的情況可能會使成交比往年更高。

  參展樓盤和買家都是經過挑選邀請而來,每年約兩千到三千多組人,每一組是指幾個家人或者朋友,而每年的受邀人群幾乎都不一樣。受邀的參觀者包括中國企業主、500強高管、海外成功歸國華人、文化體育界明星,還有開始越來越多的馬主和遊艇主人,其中八成來自長三角地區。

買億元房子

贈一輛法拉利

  買家有些由幾個保鏢陪同到會場,有些開著名貴跑車前來,有些則是叫司機或秘書根據要求直接選購。尤有甚者,杭州有個房地產公司老板給每戶上億元的房子買家贈送一輛法拉利,老板為此還親自去意大利定製了八輛跑車,讓車廠負責人大吃一驚。

  種種現象都說明所謂高端物業購買者在中國越來越多,“胃口”越來越大,眼光也不僅限於中國高端物業。

  從中國國際高端物業展過往的幾屆成果來看,在四五成的海外物業中,澳洲的參展數量近兩年都最多,約占15%,其次像新加坡、美國、英國和法國都受到不少關注。

  對購置海外物業的中國人來說,孩子留學是一個很主要的理由,家長在孩子留學的地方直接置產,既能為孩子解決居住問題,也可以當作投資;而更大的可能就是家長跟著孩子辦理移民。據估計,中國去年自費留學海外的人數達20萬。世界經濟低迷也相對使得留學費用比較低。

  從海外置業的趨勢來看,中國人對語言環境相當看重。澳洲、加拿大的華人區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的華人環境,都使中國移民感到舒服。

  喜歡低調的宋姓浙商就說:“無論語言、生活習慣還是飲食,新加坡都很容易適應。”

  學校素質和孩子教育的條件也是考慮重點。而高管人員決定是否落戶置產,則同時重視公司與就業機會甚至投資環境。

  在這群富豪眼中,價格“高貴”未必就能構成豪宅,所謂豪宅或高端房屋的定義,其實差別很大,他們所追求的高端物業,指的更是物業甚至環境素質而不是價格。


以中國大城市來說,數百萬元人民幣的物業已經談不上豪宅,環境條件也未必吸引人,但對內陸來說可能就是一棟大別墅,同樣價錢甚至也可以在澳洲黃金海岸或者歐洲一些地方買到絕佳的景色。

  新富階層置產的熱情,除了帶動中國和海外豪宅市場,從趨勢上看,也正逐漸走出大而俗的“豪宅巨廈”,向優質和人性化的生活環境認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