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環境汙染使鳥“絕子孫”

(2008-12-03 04:18:23) 下一個
 美國科學家指出,汙染環境的化學物質,如雌激素等合成激素可能幹擾鳴鳥的繁殖,使它們的大腦退化,並使雌性鳥“唱歌”,出現異常現象。

  像雌激素這類汙染物有許多渠道進入環境,如計劃生育中使用的藥丸或婦女激素替代治療中所用的合成激素,研究人員已在溪流和河道中發現了它們的蹤影。類似雌激素的化學物質也可以從滴滴涕一類的殺蟲劑中分解出來,進入環境。

  研究人員發現,雌激素對雌性鳥的習性和繁殖能力也有影響。如在出生後立即注射雌激素,可以改變雌性斑蝶雀科鳥的腦電圖,使它們像雄性鳴鳥能“唱歌”,出現所謂“母雞打鳴”現象。

  那麽,鳥吃多少劑量的雌激素才出現異常現象?野生鳥是否可能從環境中攝取到相同的劑量呢?為了找到環境汙染對動物的確切影響,研究人員用一種含雌三醇(一種在激素替代治療中使用的雌激素)的食物喂養鳴鳥一星期;而另一對照組的鳴鳥喂的是菜子油。當這些鳥生長成熟後,研究人員發現喂雌激素的雌鳥開始像雄性鳥一樣“打鳴唱歌”。然後他們解剖了這些鳥的大腦,發現喂雌激素的雌鳥控製唱歌的腦區高度發達,而沒有喂雌激素的對照組的鳥沒有這種現象。

  更重要的是,雌鳥的繁殖能力受到嚴重影響,喂雌激素的雌鳥產卵很少,而且蛋殼很脆。出殼的小鳥毛叢數量顯著增加,雌激素還造成小鳥輸卵管擴大,有可能使繁殖中斷。

摘自《大眾科技報》

返回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