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何印度對中國非常生氣

(2008-11-26 06:26:53) 下一個
為何印度對中國非常生氣

印度全民信仰印度教。所以要了解印度就不能不了解印度教。大家先看看下文對印度教的簡單介紹。
印度教教義
1.信仰多神崇拜的主神論。這是印度教的主要特徵之一。表麵上印度教號稱有3300萬個神靈,但多數印度教徒隻崇拜一個天神。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濕努和濕婆。梵天是第一位的主神,是創造萬物的始祖;毗濕努是第二位的主神,是宇宙的維持者,能創造和降服魔鬼,被奉為保護神;濕婆是第三位的主神,是世界的破壞者,以男性生殖器為象徵,並不斷變化著不同的形象,也被奉為毀滅之神。
2.四種姓分立。教徒要嚴格遵守種姓製度,婆羅門享有至上的權威,這充分體現了印度教宗教生活社會化的特徵。
3.強調因果報應及生死輪迴。認為每一種生命都有靈魂,會再生或轉世,善惡將得到報應,這種輪迴週而複始,無始無終。要得解脫必須達到梵我如一的境界,即靈魂與神合而為一。解脫的道路有三種:一是行為的道路,嚴格奉行各種戒律、例行祭祀;二是知識的道路,通過學習、修行、親證等;三是虔信的道路,靠信仰神而得到恩寵。
4.祭祀萬能與崇尚苦行。由於印度教認為婆羅門地位至上,因而祭祀萬能影響了印度人兩千多年的曆史,教徒崇拜各種類型的神,且禮儀繁瑣,有時甚至將活人作犧牲。此外,印度教認為克製情緒及苦行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修煉方法,它可以使人達到梵我如一的境界,擺脫輪迴之苦。
5.承認吠陀的權威。吠陀經典被認為是印度曆史上一切文化的淵源,被稱為「天啟的經典」。這部印度最早的宗教經典是印度古老宗教與曆史文獻的總集,對印度後世的宗教與哲學思想影響深遠。
——摘自《世界宗教總攬》
宗教研究中心編

中國人信仰的佛教是印度的釋迦摩尼所創造的。印度教認為釋迦摩尼是毗濕努的化身。而釋迦摩尼由於是當地的土著血統(印度較黑的那一種人),而土著多數屬於賤民。而近代印度佛教重新複興,也是源自印度賤民的改信佛教運動。為了擺脫低等的種姓製度,但是印度人仍然對他們有一些根深蒂固的觀念。

現在中國人因為信仰共產主義,講究人人平等,沒有種姓。這其實是從基督教來的。這些不孝的中國人不但常常褻瀆印度,不知尊敬和孝順為何物。而且常常挑戰印度和恩將仇報。

中國人信仰佛教,所以,印度人自然把中國人當作佛教徒。潛意識裏有些當作是賤民階層,當然應該對印度尊敬有加。事實上,印度是對中國非常友好和關心的。比如在很多國際問題是支持中國。中國入聯合國也得到了印度的支持。但是中國卻沒有給予印度應有的尊敬。

印度在伊斯蘭的入侵下,佛教受到了巨大的摧殘。是印度教保護了印度,同時也保護了佛教。所以當初印度的佛教徒都和婆羅門教融合為印度教。中國人不尊敬印度,就如同不尊敬祖先。所以印度對中國人常常非常生氣。


附錄:
基督教宣教的挑戰 《印度教簡論》作者:呂一中
在基督教對印度的宣教工作裏,無可避免地將會遇到一些抵抗。例如基督教強調人人受造而平等,在主裏的人都是弟兄姊妹等觀念,就與根植於印度社會的種姓製度產生衝突。並且印度教所導引的思想主流,是讓人隻注意到虛構的精神層麵之超越,卻輕忽現世,也因此巧妙地維護了種性製度。與此不同的是,基督信仰即強調超越性,又強調重視現世,因此是不會容許這種歧視的存在。
在基督信仰裏,清楚地知道人類深沉的罪性,也知道人類毫無良善而言,也因此就和奧義書思想裏,“泛我一如”所強調的“人就是一切”的想法是相衝突的。
在印度教裏強調苦行,想要藉著人類自身的力量來獲得解脫。然而基督信仰強調在得救的事上,一切都是來自神的恩典,人類所作的都比不上神的恩典,因此任何苦行都是徒勞無功的。
在印度教以及佛教裏所強調的業和輪迴等想法,雖然這兩個宗教對其所下的定義不同,但都同樣不能認識到上帝的主權。就基督信仰而言,無論事物如何演變,但都是基於上帝的主權,任何事物都無法自己產生牽引的力量,更無所謂的業力可言。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