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創壇,跟過不少很好的長篇小說,卻從未寫過讀後感,因怕自己水平有限,加上電腦上看連載,總感覺不如看書隨意盡興。
《矽穀的那些事》by Reality Checker,三月在亞馬遜正式出書,我在原創聽到消息,上網訂購了一本。之前,雖在文學城讀過這個連載,但斷斷續續,不能算粉絲,印象也不夠深刻。買書,除了感興趣,表示支持,還要歸結於自己有“矽穀情節”。
一度很向往矽穀。它是世界高科技的發源地,年輕人創業的搖籃,瀕臨陽光旖旎的西海岸,北靠紅酒飄香的Napa Valley,那裏還居住著許多中國同胞,生活起來尤其方便。
畢業找工作時,曾去矽穀實地考察過。上麵提到的優點全部得到印證,但也見識了什麽叫真正的“暴發戶”、“黃金屋”。記得當時在好學區Palo Alto看過Open House,一棟5臥的百年老房,要價六百萬。一間車庫大的木製結構,也要50萬以上。我的校友,靠IT小公司上市發跡,一夜成了百萬富翁,而他的所謂豪宅,在我住的城市,充其量隻能算普通民屋。錯愕驚歎一番後,我決定拒絕誘惑,呆在鄉下小鎮,過起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平淡生活。
《矽穀的那些事》描寫的兩位主人公,“健”和“鋒”,就是兩位勇敢去矽穀追夢的有誌青年。他們的人生曆程,在我們這一代中國留學生中,頗具代表性。作者前序中這樣寫:每個讀者都會在故事裏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身邊朋友的影子。
倆人是大學同宿舍的哥們,電機專業出身,在90年代初自費留學的滾滾熱潮中出國,畢業後,又懷揣夢想,先後去了矽穀工作。如當時一曲流行歌所唱:幾度風雨幾度春秋,風霜雪雨搏激流。他們經曆了從90年代末期的.com股票泡沫,搶房熱,到2008年的次貸危機,隨之而來的經濟蕭條,海歸創業以及回流美國,期間交織著失戀、結婚、離婚、婚外戀等愛恨情仇,串成了一係列有聲有色的故事,讀來令人心潮澎湃,欲罷不能。
一部小說受歡迎,不外乎好題材,好意境,好文筆。留學生的故事層出不窮,這篇的優勢在於:地點選在了緊跟時代脈搏的矽穀,空間上橫跨美國和大陸,時間縱貫世紀前後20年,圍繞的主題,又是最熱門的愛情和金錢。
意境是文章的眼睛,反映了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我想,《矽穀的那些事》要傳遞的一個信息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幸福,往往屬於知足常樂, “平平淡淡才是真”的一群,像健和倩這對夫婦組成的小家庭。而基於貪婪的本性,人會在金錢和美色麵前,失去自我,並為之付出代價,到頭來,落得個夢幻破滅、眾叛親離的結局,甚至會搭上性命,像文中提到的麗麗報複殺人,吳的破產,鋒的身患絕症。
從書的自序中得知,作者本人也是矽工一名,非文科出身,駕馭文字的能力稍顯稚嫩,但小說語言口語化,簡潔流暢,並與時俱進。很多高深的經濟、電腦術語,寫得非常通俗易懂,妙趣橫生。幾處心理刻畫,尤其在健和倩的相識相戀過程中,那份癡情和不舍,處理得細膩感人,恰到好處。一些形象的比喻,常常令人忍俊不禁, 例如:“胖子一聽,喝得通紅的胖臉上笑得綻開了一朵花,隻是這朵花上又是油又是汗的”。像這樣的句子,文章裏俯首皆是。
作為業餘讀者,既然評論,也要講講不足之處。以下淺薄之見,僅供參考。
1. 故事銜接欠緊湊,有幾條線索缺乏連貫,像前麵提到的“吳大郎”夫婦,麗麗等人物,最好在後麵有個交代。
2. 信息量很大,但限於篇幅,忽略了許多細節性描寫。如海鮮Buffet般,內容豐富,但不夠精致。
3. 結局看得有些壓抑,如果鋒患的不是晚期癌症,而是別的,會給人留出更多遐想的餘地。
4. 排版上有不少錯別字,尤其前兩章,如美女臉上的雀斑,影響了閱讀的雅興。封麵設計,乍一看,誤以為科技專著,建議找個專業人員重做,在網站上會吸引更多的眼球。
當然,或許我是管中窺豹,看法難免有失偏頗。不妥之處,還請作者見諒。
總結:《矽穀的那些事》,是海外留學生小說裏,很有可讀性的一部。個人推薦“星級指數”是:
文章題材-----5
思想意境-----4 .5
文筆結構-----3.5
排版外觀-----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