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與上海江南學術文化圈擦肩而過

(2025-05-11 07:24:03) 下一個

中國的江南有自己獨到的文化,史上很多文人墨客都對此讚不絕口。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日出江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蘭。

都是一副歲月安好的美麗畫麵,還有梁祝協奏,春江花月夜的獨舞,都讓我心向往之。

但機會終於來到的時候,我卻拒絕了。

那是快畢業的時候,我們一行10幾個人去江蘇的鄉鎮企業做社會調查,準備畢業論文,當年蘇南的鄉鎮企業蓬勃發展,我們的老師希望寫幾篇文章內地參考效仿。

我那一路除了跟著小分隊到處參觀,記筆記,大量的精力放在觀察風土人情。記得我們住在蘇州一家民居裏麵,剛放下行李,一個3歲左右走路還跌跌撞撞的小姑娘就跟著我叫“阿加,阿加,阿加。。。”特別喜歡我。我當時聽不懂蘇州話,小姑娘的媽媽馬上把她帶走了,不希望她打攪我們,後來我知道她是跟著我使勁叫“阿姐,阿姐,阿姐”,心裏好感動,小姑娘隻有3歲的樣子,走路還趴著木製的門框呢,普一見麵就這樣很自然地喜歡我,緣分莫?

當時喜歡我的不止蘇州小姑娘。我們小分隊快結束回武漢的時候,有兩個蘇州大學的人特別把我一個人叫出去談了一次話,非常和藹可親,問我願不願意畢業之後去蘇州大學管理係當助教。我當時非常年輕,回宿舍後馬上就和隊裏的幾個人商量了一下,其中一個老兄反應那叫一個激烈,和國男對所謂外嫁的反應如出一轍,他堅決反對我去蘇州大學,好一頓貶損蘇州和蘇州大學,還把那兩個招聘的教授領導說一通。

我當時被唬住了,受了他的影響,決定留在武漢,後來這個哥們兒為了道歉,大力地鼓勵了我去北京,此是後話,不表。

但蘇州還是在我的心裏。

北京的那些年,居然很少碰到上海和蘇州那邊的人,看來,北京文化圈和上海江南文化圈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上海人和江南人去北京發展的很少。

一晃我到了美國,上世紀末我在美國研究生畢業的時候,手頭積攢了些美金,15萬的樣子,當時蘇州的房價很低,15萬美金可以買一個比較好的房子,我當時非常非常心動,想回國去蘇州買一個房子。

但我父母說,還是算了,那個地方比較小,不知道以後會怎樣。

後來的發展大家也都看到,上海蘇州的房價坐了火箭,因為經濟的飛速發展,而經濟的飛速發展得益於當地的曆史文化人文積澱。

雖然又一次錯過,但我為蘇州高興。

如今的我,已生華發,在山水大海之間,徜徉在美國的南方,田納西,南卡,喬治亞,都是我的家。

而美國的秀麗安寧富足的南方人文環境,時不時讓我想起中國的江南和此生錯過的蘇州。

記得我剛來美國的時候,前任帶我去NYC和中國駐聯合國辦公樓拜訪朋友們,當我從樓上坐電梯下到一樓大堂的時候,當時的中國駐聯合國副代表國務院發言人沈國放碰巧和我一起乘坐電梯,他那個時候非常年輕,主動和我說話,第一句話就是:“你是蘇南人吧?”

他自己是蘇南人,有蘇南文人的風範,我當時覺得非常親切

一切的偶爾,邂逅,錯過,都是那麽美好的回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Oon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inyoushi' 的評論 :

羨慕您,有蘇州外婆:)
jinyoushi 回複 悄悄話 似乎我懂。我外婆是蘇州人,外公是上海本地人。家鄉情懷總還有,揮之不去的。問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