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重回我曾經讀過書的學校,校園不大,建築是西洋式,校園的曆史比那所學校更久遠。學校在京城裏也曾經小有名氣,曾經有名人在這兒上學、任教,一切都是曾經了。
在老校園裏拍下了幾張照片,感覺是進了別人家的院子。不僅沒找著大門、二門,進去才發現連同老樓也一並消失了。滿眼全是21世紀的建築,能找到一點感覺的隻有老教學樓的帶拱門的走廊,雖然被包在“玻璃罩子”裏,但是還在。不明白為什麽要這麽改,也許是我們那會兒盡管是“圈養”(因為是寄宿學校,有人這麽形容過),但在校園裏還是有充分的空間和自由的,現在的孩子卻不得不整天擠在“玻璃罩子”裏,為他們的健康還是為他們的安全?鬧不懂。整個校園顯得很現代,很整潔,很擁擠。
來懷舊的人都是懷著對往事的回憶來尋找曆史痕跡、古舊風貌的,現在不要說是找一個學校的曾經,整個北京都已經麵目全非。殘留的曆史遺跡,經曆過半個多世紀中國現代性革命的衝刷,還能留下多少東西呢?
----40年前我們熟悉的大門在哪兒?(左,老照片)
這是我們心中的高等學俯的象征,原XX大學圖書館嗎?(左,老照片)
斑駁的二道門也沒了,取代的是穿製服的保安(尊重保安的權,不上真人秀了)。(左,老照片)
找到幾處舊屋,但實在說不上是什麽“遺跡”了。這座臨街的老樓可能是原來的教師宿舍。
記憶中的校園、教學樓、銀杏樹......,木地板、拱廊......都很美.(老照片)
我們曾經的幽靜、古樸的校園,現在是XX附中的校區,雖然幾乎找不到40年前的痕跡,但經新主人.裝修一新的校園,並沒讓人失望。原來兩層的教學樓,加上一層“玻璃罩”改成四層,寬敞的校園顯得擁擠了。
唯一能讓我找回記憶的是這座學生宿舍樓。二樓第二個窗口,讓我想起了剛入學是的初一二班女生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