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願從生同我願,能於空有善思惟.

望江南歸依三寶讚 歸依眾,梵行四威儀。願我遍遊諸佛土,十方賢聖不相離。永滅世間癡歸依法,法法不思議。願我六根常寂靜,心如寶月映琉璃。了法更無疑歸依佛,彈指越三隻。願我速登無上覺,還如佛坐道場時。能智又能悲三界裏,有取總災危。普願從生同我願,能於空有善思惟。
正文

什麽是“無間地獄“? 我們死後會去嗎?

(2008-10-22 05:22:05) 下一個
         “無間地獄“ 這個名詞應該出字《地藏菩薩本願經〉(唐於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在“觀眾生業緣品第三“中,地藏菩薩對佛的母親解釋什麽是“無間地獄“。諸位看了就知道那是多麽恐怖的地方了。
那麽什麽樣的罪就會去無間地獄呢? 諸位隻要看了(觀眾生業緣品第三)就明白了。
那麽真的已經做了這些事情罪孽怎麽辦呢? 那麽看世尊說的偈言吧 (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你明白該怎麽做了嗎?


《地藏菩薩本願經〉摘錄:

觀眾生業緣品第三

摩耶夫人重白菩薩:且願聞於閻浮罪報所感惡趣。
地藏答言:聖母,唯願聽受,我粗說之。
佛母白言:願聖者說。
爾時地藏菩薩白聖母言:南閻浮提,罪報名號如是。
若有眾生不孝父母,或至殺害,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若有眾生出佛身血,毀謗三寶,不敬尊經,亦當墮於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若有眾生侵損常住,玷汙僧尼,或伽藍內恣行淫欲,或殺或害,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若有眾生,偽作沙門,心非沙門,破用常住,欺誑白衣,違背戒律,種種造惡,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若有眾生,偷竊常住財物穀米,飲食衣服,乃至一物不與取者,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地藏白言:聖母,若有眾生,作如是罪,當墮五無間地獄,求暫停苦一念不得。
雲何名為無間地獄?地藏白言:聖母,諸有地獄在大鐵圍山之內,其大地獄有一十八所,次有五百,名號各別,次有千百,名字亦別。無間獄者,其獄城周匝八萬餘裏,其城純鐵,高一萬裏,城上火聚,少有空缺。其獄城中,諸獄相連,名號各別。獨有一獄,名曰無間,其獄周匝萬八千裏,獄牆高一千裏,悉是鐵圍,上火徹下,下火徹上。鐵蛇鐵狗,吐火馳逐獄牆之上,東西而走。獄中有床,遍滿萬裏。一人受罪,自見其身遍臥滿床。千萬人受罪,亦各自見身滿床上。眾業所感獲報如是。 又諸罪人,備受眾苦。千百夜叉及以惡鬼,口牙如劍,眼如電光,手複銅爪,拖拽罪人。複有夜叉執大鐵戟,中罪人身,或中口鼻,或中腹背。拋空翻接或置床上,複有鐵鷹啖罪人目。複有鐵蛇絞罪人頸。百肢節內,悉下長釘,拔舌耕犁,抽腸剉斬,烊銅灌口,熱鐵纏身。萬死千生,業感如是。動經億劫,求出無期。 此界壞時,寄生他界,他界次壞,轉寄他方;他方壞時,輾轉相寄。此界成後,還複而來。無間罪報,其事如是。

又五事業感,故稱無間。何等為五?
一者、日夜受罪,以至劫數,無時間絕,故稱無間。
二者、一人亦滿,多人亦滿,故稱無間。
三者、罪器叉棒,鷹蛇狼犬,碓磨鋸鑿,剉斫鑊湯,鐵網鐵繩,鐵驢鐵馬,生革絡首,熱鐵澆身,饑吞鐵丸,渴飲鐵汁,從年竟劫,數那由他,苦楚相連,更無間斷,故稱無間。
四者、不問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貴賤,或龍或神,或天或鬼,罪行業感,悉同受之,故稱無間。
五者、若墮此獄,從初入時,至百千劫,一日一夜,萬死萬生,求一念間暫住不得,除非業盡,方得受生,以此連綿,故稱無間。
地藏菩薩白聖母言:無間地獄,粗說如是。若廣說地獄罪器等名,及諸苦事,一劫之中,求說不盡。摩耶夫人聞已,愁憂合掌,頂禮而退。


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吾觀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說難盡,見聞瞻禮一念間,利益人天無量事。若男若女若龍神,報盡應當墮惡道,至心歸依大士身,壽命轉增除罪障。少失父母恩愛者,未知魂神在何趣,兄弟姊妹及諸親,生長以來皆不識。或塑或畫大士身,悲戀瞻禮不暫舍,三七日中念其名,菩薩當現無邊體,示其眷屬所生界,縱墮惡趣尋出離。若能不退是初心,即獲摩頂受聖記。欲修無上菩提者,乃至出離三界苦。是人既發大悲心,先當瞻禮大士像,一切諸願速成就,永無業障能遮止。有人發心念經典,欲度群迷超彼岸,雖立是願不思議,旋讀旋忘多廢失,斯人有業障惑故,於大乘經不能記。供養地藏以香華,衣服飲食諸玩具,以淨水安大士前,一日一夜求服之,發殷重心慎五辛,酒肉邪淫及妄語,三七日內勿殺害,至心思念大士名,即於夢中見無邊,覺來便得利根耳,應是經教曆耳聞,千萬生中永不忘。以是大士不思議,能使斯人獲此慧。貧窮眾生及疾病,家宅凶衰眷屬離。睡夢之中悉不安,求者乖違無稱遂。至心瞻禮地藏像,一切惡事皆消滅。至於夢中盡得安,衣食豐饒神鬼護。欲入山林及渡海,毒惡禽獸及惡人,惡神惡鬼並惡風,一切諸難諸苦惱。但當瞻禮及供養,地藏菩薩大士像,如是山林大海中,應是諸惡皆消滅。觀音至心聽吾說,地藏無盡不思議,百千萬劫說不周,廣宣大士如是力。地藏名字人若聞,乃至見像瞻禮者,香華衣服飲食奉,供養百千受妙樂。若能以此回法界,畢竟成佛超生死。是故觀音汝當知,普告恒沙諸國土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