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奶茶的做法
步驟一:先燒一鍋開水,等水燒開了,加入珍珠圓子,用中火煮,等珍珠浮起來後再煮5分鍾左右
步驟二:將開水倒掉,並準備一碗冷開水,將珍珠倒入,浸上半分鍾,再將冷開水也倒掉
步驟三:在珍珠裏加糖水或蜂蜜,浸著待用
小貼士:珍珠冷掉會變硬,變硬的話用微波爐中火轉幾分鍾就會變軟的
步驟四:再燒一鍋開水,水的多少以你準備做多少人喝為準
步驟五:水燒開後,將立頓紅茶包若幹(依口味而定)浸入開水中,泡上十分鍾左右,紅茶即做好了
步驟六:取若幹奶粉(依口味而定),用鮮奶或麥乳精或其他任何你喜歡的飲料但就是不要用純水衝泡
步驟七:將衝好的奶粉加入紅茶,攪拌均勻,最好能在冰箱裏冰一會,口感會更好
步驟八:將浸好的珍珠加入奶茶中,就是一杯藍手套愛心珍珠奶茶啦^^
小貼士:如果不夠甜,可以在奶茶裏加糖或蜂蜜哦
蕃茄牛肉
原料:
牛腿肉500克,熟菜油500克,蕃茄15克,幹辣椒20克, 花椒3克,薑片15克,白糖10克,醬油20克,精鹽7.5 克,甜酒釀50克,鮮湯250克,蔥段10克,麻油10克, 紹酒5克。
做法:
①牛肉切成6.5厘米長、4.5厘米寬、0.3厘米厚的片, 放在碗內,加精鹽、紹酒、薑片、蔥段拌勻,醃漬約 半小時,揀去蔥、薑。幹辣椒切成2.5厘米長的段。蕃 茄改成2厘米的小片;
②炒鍋上火,舀入菜油燒至七成熟,放入牛肉片炸至 棕褐色,撈出瀝油。鍋內留油燒至四成熱,下幹辣椒、 花椒炸香成棕紅色,下蕃茄炒出香味,加入鮮湯,放 入牛肉、精鹽、醬油燒沸,用旺火收稠鹵汁,加入酒 釀、白糖、味精、麻油即可。
調料:食用油、醬油、高湯、香醋、鹽、白糖、雞精
做法:
1、將瘦肉洗淨切成粗絲,盛於碗內,加鹽和水澱粉調勻;
2、蔥薑蒜洗淨切絲備用。
3、木耳和胡蘿卜切絲備用。
4、把白糖、醬油、香醋、精鹽、蔥花、薑末、蒜末、高湯、雞精、水、澱粉調成魚香汁。
5、鍋內放油、燒至五成熱油時倒入肉絲,炒散後下入泡椒末,待炒出色時,再將木耳、胡蘿卜絲和魚香汁倒入,急炒幾下即可。
蛋糕主料:鮮雞蛋500克,白砂糖350克,精白麵粉350克,發酵粉2.5克,生油25克。 製法: 1. 將新鮮雞蛋去殼後加入白砂糖,用三四支筷子均勻攪打,先輕後重,先慢後快,約打15~20分鍾,使蛋的液體達到發酵起泡、變厚,色澤奶白,體積比原來增加一倍半到兩倍。 2. 將發酵粉與麵粉拌和,倒入蛋液中,攪成均勻的糊狀,不宜過分攪拌,防止麵粉起筋縮成塊,使蛋糕達到發鬆。 3. 準備好蒸蛋糕用的模子,一般家庭用金屬飯盒也可以。在飯盒底部塗上一層生油,以防粘底。然後把攪拌好的糊狀料倒進盒裏,上鍋蒸煮。先用旺火沸水蒸三分鍾,待蛋糕表皮結皮,然後降低溫度(可在鍋內加點冷水),約蒸10分鍾,蛋糕即成型;再加旺爐火,直到蛋糕蒸熟。出鍋時在蛋糕表麵塗些熟油,即可食用
蛋糕的種類和製作方法 蛋糕,俗稱“雞蛋糕”是使蛋漿組織內充滿空氣,形成疏鬆多孔的海綿狀組織而製成的美味食品。是人們非常喜愛的產品。其曆史悠久,早期出現在我國的上海、寧波、蘇州等地。先後所產生的蘇式“蒸蛋糕”,又名“白蛋糕”又以上海最為著名。開始是原始工具,如水缸、竹掃帚、蒸籠、陶瓷碗、木製蒸格等,故名叫“蒸蛋糕”。新鮮的蒸蛋糕表麵光滑,色白如玉,柔軟有彈性,入口細膩芬芳。在人民群眾中享有很高的聲譽。隨著生產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的生活要求,又出現燒雞蛋糕,故名叫燒蛋糕,最早是用提爐焙方法製成的,花樣逐漸繁多,但是一般的無外乎兩類:一種是以形狀上取名如“梅花蛋糕”、“東頭蛋糕”、“燒方蛋糕”;另一種是從附加原料取名。如“桂花蛋糕”、“水果蛋糕”、“豬油豆沙夾心蛋糕”等。特別是“豬油豆沙夾心蛋糕”更為名貴,食之香甜爽口。 一、蒸蛋糕 製作方法 先將蛋液與白糖放在容器裏充分攪打,直至乳白色為止。稍待,如濃度發酵起泡,體積比原先增加一倍半左右,氣泡細長而不碎,則說明蛋已打攪好,隨即攪入麵粉調糊,調糊均勻後,要馬上將蛋漿分別倒入用豬油抹過的小碗內,放入蒸籠內蒸煮10~15分鍾。如在倒蛋漿前碗內先放入適量青梅、玫瑰花等,更使產品錦上添花。蒸熟後,蛋糕從碗中撲出,便是成品。 二、燒蛋糕 製作方法 燒蛋糕的打蛋,成糊要求與蒸蛋糕相同。成形時在圓形或方形鐵型內塗上油,倒入蛋糊,入爐烘焙即成。烘焙分兩次進行,第一次進爐的時間要短,四周略起皮即拉出爐外醒發,這樣可使蛋糕外形豐滿。醒發後再次入爐至熟,其時間需在實踐中摸索掌握。 質量標準 不論哪一種蛋糕,其質量均以外形飽滿、平整、內質疏鬆多孔,用手按緊二分之一放開後仍能回複原狀為好。 |
2.蛋白打發後加入糖打至完全起泡,加入剛才的麵糊拌勻。
3.磨子底部鋪上蜜紅豆,裝模,兩百度烤十五分鍾這道點心非常簡單。
蘋果蛋糕
原料:黃油或植物黃油80克 白糖75克 雞蛋1個 麵粉150克 蘋果(中等大小) 3-4個 蛋糕發粉2小勺 桂皮粉2小勺
作法:
1、黃油切成小塊,加入白糖拌勻,再加撣散的雞蛋,攪拌成均勻的油蛋糖漿。
2、麵粉與蛋糕發粉混拌均勻,摻入油蛋糖漿,用手指輕撮成麵團,注意不要用力攪轉揉和。
3、蘋果洗淨削皮去核,切成小塊。
4、取直徑為20厘米的圓烤盒,內鋪一層烤紙或塗油以防粘,取一半麵團平鋪在盒底,上放一層蘋果塊,再將另一半麵團,擀成同樣的圓片,蓋在上麵,周邊按嚴。麵上撒桂皮粉。
5、烤箱預熱至200℃,烤盒置於中層,烤約30分鍾,即成蛋糕。可以趁熱吃,也可以放涼後吃。
檸檬夾心蛋糕
夾心餡原料、雞蛋 2個、糖 3大勺,粉 1.5大勺、牛奶 300毫升、綿白糖 1大勺、水果 300克
作法:
1、蛋糕底坯作法同檸檬夾心蛋糕。
2、雞蛋撣散,與白糖、澱粉、牛奶一起加入一厚底鍋中,用溫火加熱,並不斷地攪拌直至成稠夾心醬。離火,晾涼待用。
3、水果削皮去核,切成薄片。
4、蛋糕烤好後,取出晾涼,從中部橫向片切成兩片,在底片上抹一層夾心醬,最後蓋上另一片蛋糕。食前在蛋糕表麵撒上綿白糖。
巧克力蛋糕
原料:白糖150克,雞蛋2個,麵粉150克,可可粉25克(約3大勺),蛋糕發粉1小勺,牛奶100毫升,廣柑皮1個,黃油或植物黃油175克
作法:
1、雞蛋撣散,加白糖攪打成泡沫狀蛋糖漿。
、廣柑皮擦成細屑,與麵粉、可可粉、蛋糕發粉混拌在一起,加入牛奶和蛋糕漿攪拌成麵泥。
3、黃油切成小塊,軟化後輕輕攪入麵泥中。
4、取一容積約1.5升的長方形烤盒,內麵塗油以防粘,裝入麵泥按平。
5、烤箱預熱至175℃,放入烤盒,烤60分鍾即成。
香蕉蛋糕
材料:1.紅龍酥油90g,2.糖粉 100g,3.雞蛋 100g,4.低筋麵粉 140g,5.泡打粉7g,6.鮮奶油20g,7.新鮮香蕉(去皮) 80g
製作流程
1. 首先將酥油和糖粉部份打至稍發。
2. 將全蛋全部加入拌勻。
3. 最後加入低筋麵粉、泡打粉、鮮奶油、香蕉拌勻即可。
4. 烤箱溫度上火180℃、下火160℃,約烤18至20分鍾。
香蕉朱古力蛋糕
香蕉2個,朱古力200g,牛油100g,雞蛋2個,砂糖60g,Rum酒1湯匙,麵粉50g,發粉1茶匙,鹽適量
做法:
方型模內塗上少許牛油, 並灑上少許麵粉. 焗爐預熱180℃.
蕉去皮後用湯匙壓碎.
朱古力刨成絲和牛油拌勻, 隔熱水攪溶.
雞蛋、鹽和砂糖拌勻, 再加入(3)中再攪勻.
香蕉泥和Rum酒一起加入(4)中拌勻, 倒入麵粉和發粉, 用打蛋器打勻, 並打至起泡.
倒入模型中, 表麵刮平, 焗30分鍾. 可取出切塊食用.
芝士蛋糕
材料:忌廉芝士540G、栗粉120G、他他粉(Tartar Powder)30G、檸檬汁2茶匙、蛋白5隻、蛋黃6隻、糖300G、麵粉60G、鮮奶360G、忌廉150G
做法:
1、芝士燉溶(可加一點鮮奶,助其快溶),再將蛋黃倒入攪勻;
2、將餘下的鮮奶和忌廉一起攪勻,再慢慢倒入芝士蛋黃內拌勻;
3、麵粉和栗粉一起同慢慢篩入芝士蛋黃裏,最後加入檸檬汁;
4、蛋白加入他他粉,打至起泡,即可將糖慢慢加入,繼續打至蛋白變硬;
5、預備7寸盆一隻,盆底塗一點油(便蛋糕焗好後容易取出),盤邊圍上紙(紙也塗上油,最好就是用牛油紙);
6、將所有混合物倒入盆內,置入已預熱15分鍾的焗爐內,焗40至50分鍾即成。
無糖蛋糕
材料:低筋麵粉1000g,液體麥芽糖醇1000g,雞蛋1000G,蛋白糖5g,南瓜粉100g,蛋糕油40g,清水400g,梘水5g
作工藝:1.打蛋液:把雞蛋、液體麥芽糖醇、蛋白糖、梘水放入打漿機中,中速攪拌,完全攪勻後,放入蛋糕油,蛋糕油溶化後,糊液稍起加水,水應分幾次徐徐加入,高速攪拌,使蛋液體積增加到原體積的2~3倍。
2.調糊:蛋液打好後,將打蛋機轉速調慢,倒入麵粉和南瓜粉和勻,切忌時間過長,以免蛋糊起筋。
3.裝模:將蛋糊入模,入模量占模體積的2/3即可。
4.烘烤:將烤盤放入爐先底火220℃烘烤,當蛋糕體積脹起後,再給頂火,溫度為210℃,關閉底火,待表麵呈金黃色即取出。
5.刷油:蛋糕表麵刷一薄層熟油。
6.脫模:脫模後冷卻包裝,即為成品
鹹蛋糕
材料:*瘦絞肉6兩*紅蔥頭(切片)4大匙*蛋 5個*低筋麵粉3/2杯*細糖3/2杯*玻璃紙1張
調味料:*鹽、味精各少許*醬油1大匙
作法:
1、紅蔥頭切片,油炸至金黃色,放進絞肉同炒,加入調味料拌勻,即為餡。
2、將蛋和糖用打蛋器打至乳白色( 約20 分鍾) ,即可篩入麵粉,和勻成麵糊。
3、玻璃紙鋪於蒸具內,倒入一半麵糊抹平,以中火蒸8 分鍾取出,撒上內餡,並將剩餘麵糊倒入抹平,續蒸8 分鍾,取出前以用具試戳,不沾生料即可取出
兒子像娘,金子打牆;女兒如父,萬事皆福。林徽茵如父,長相如父,習性如父。其父林長民既是一位藝術家,又是一位風流才子,他是一個極富藝術感染力的人。林徽因繼承了父親的衣缽,生來是個藝術家,她學的是建築,職業是詩人,也是一個極富藝術感染力的人。
(一)藝術感染力的源泉
藝術感染力的來源是個人對世界的敏感,隻有自己能夠體驗到人與人、人與物的差異,才能把這個差異性描述出來,傳播出去。不過,林徽茵的敏感性,倒不是從父親這學來的,而是從生活中學來的。林長民是一個著名的學者和官吏,他的詩作和書法在他的文化圈子裏很吃香。可是他早期家庭並不興旺,第一老婆不生孩子,第二個老婆倒是生了三個孩子:一個兒子、兩個女兒。可隻有1904年出生的林徽因是唯一活下來的孩子。林長民東渡日本學成回國後,把他的第二個妻子和女兒接到他的政治生涯開始的上海,隨著職務的升遷,林長民又搬到北京。他需要有兒子來繼承香火,於是從福建娶了第二房妾,她很快就給他接連生了一個女兒和四個兒子。第二個妾和她的孩子們住在北京家裏一個很大的前院裏,這裏充滿了快樂孩子們的喧鬧。林徽因和她母親則住在後邊一個較小的院子裏。林徽因從她母親的嫉妒中知道母親的難受,而自己則是夾在對母親的同情和對父親的依戀之中。因為美麗聰慧的林徽茵依然是家裏最受寵愛的孩子,就是生了四個兒子的“小媽”都不得不承認。
愛情總是藝術靈感最重要的源泉。林徽因十五歲的時候,父親林長民和梁啟超成了好朋友。兩人都在日本呆過一段時間,都在革命後的北京政府中任高級官吏。他們想用兒女親事把兩個家庭進一步聯結在一起。兩個年輕人雙方家長被用西方禮儀而不是東方禮儀聯結到一起,即不是經過媒人挑選兩個完全陌生的人到結婚日才第一次見麵,而是“正式介紹”並接觸認識。而且梁啟超對他們說得很清楚,盡管兩位父親都讚成這門親事,但是最後決定還得由他們自己來做。老先生的做法,那像1919年的事情,就是放到1999年都不為過。讓這兩個世家子弟結為秦晉之好的決策做出後,又過了四年,而這當中兩人都又遭遇了很多事。
愛情呀,你姓什麽?姓專一?姓插曲?1920年夏天,林徽因離開了北京,跟隨她父親來到倫敦。這對一個刻苦好學的林徽茵來說是個全新的社會;對一個情竇初開的林徽茵來說也是全新的社會。就看她遇到了什麽事,遇到了什麽人。這時,一個鬼才和歪才來到了她的身邊,他就是在中國文壇名噪一時的大詩人徐誌摩。有意思的是,他是林徽茵未來公公梁啟超的年輕門徒,並由梁啟超介紹而來。徐誌摩是浙江一位著名銀行家的兒子,早年學過中國古典文學,屬已婚青年之列。徐誌摩是林徽茵叔叔輩的人,與林長民屬於同一類人,不久就成為了林家的常客。林長民為徐誌摩的友情所感動,最後對他產生了完全的信任。可這個大了林徽茵10歲的“老家夥”,最終從父親身上轉移到女兒身上。到底是“徐叔叔”愛上了“林妹妹”,還是“林妹妹”看上了“徐叔叔”。反正“林妹妹”的麗質和活潑天性,使徐誌摩傾倒;而“徐叔叔”那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超人的激情活力,也讓林徽茵迷住。盡管徐誌摩施展了與其身份和條件不相符合的手段,為此不惜讓自己的老婆失去、孩子夭折,也沒有把這個16歲的女孩子引到其他什麽地方。不過,真正的副產品是徐誌摩把林徽茵帶到了英國的詩歌和戲劇的世界,他是林徽茵藝術的啟蒙老師。這不是第一個為林徽茵癡迷的男人,多年以後,那位讓多少女孩子傾慕卻終生不娶的北大哲學教授金嶽霖,用林徽茵的話叫:親愛的“家庭成員”老金,也演繹了一部用理智駕馭感情的生活哲學專著。
(二)藝術感染力的曆練
個性給藝術添光彩,為婚姻添麻煩。盡管林徽茵有過一點“戀外戀”,但是她還是與梁思成一起來到美國,與梁思城一起學建築美學。他們兩個人就讀的學校和專業都是第一流的,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係在1924年時是由著名的法國建築師保爾·P·克雷(1876~1945)主持的美術傳統的堡壘。不過,這樣一個讀書學習的好對方,卻未必是談婚論嫁的好地方。林徽因與梁思成的距離越近,越感到二人脾氣秉性上的差異,感情的鬥爭也越強烈,有時竟爆發為激烈的爭吵。而梁思成的爹倒是看的明白:“今年思成和徽因已在佛家的地獄裏呆了好幾個月。他們要闖過刀山劍林,這種人間地獄比真正地獄裏的十三拷問室還要可怕。但是如果能改過自新,懲罰之後便是天堂。”他還調侃地說,“其實我們大家都是在不斷再生的循環之中。我們誰也不知道自己一生中要經過幾次天堂和幾次地獄。”
對於一般的女孩子而言,愛情是主業,事業是副業;對於林徽茵來說,事業是主業,愛情是副業。她在大學書讀得非常好,作業不是拿第一,就是第二。不過,這裏也有梁思成的功勞,林徽茵的發散思維,梁思成的收斂思維;林徽茵的主意和草稿,梁思成的修改和終稿,成為他們終生的合作方式。這也為他們爭爭吵吵幾十年,卻始終不會真正分手奠定了基礎。這是最經典的夫妻關係,都懶得吵架了生活還有意思嗎?有道是:爭爭吵吵幾十年,人們都說好姻緣。隨著父親的意外去世,林徽茵家裏的大樹倒了,作為一個女孩,在那個年代隻有丈夫是新的大樹。剩下的事情就是程式化的:批八字、告祖宗、送聘禮、定婚期、入洞房。盡管林徽茵還是惦記著事業,跑到耶魯大學戲劇學院去讀舞台設計,並在一大堆有誌青年中獲得一席之地,但最終接受了梁思成提出的結婚請求。1928年3月21日,林徽茵和梁思成結婚了,婚後他們立即啟程去了歐洲。
有了家庭和孩子的女人,要想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難度,比有了家庭和孩子的男人不知大多少。更何況女人的一切,是以健康的身體為前提,而林徽茵卻得了肺病,一個當時稱之為“癆病”的頑症。林徽茵藝術的腳步遲緩了,而梁思成則在藝術的康莊大道上闊步前進。隨著兒子的出生,隨著與家人要建立良好的關係,林徽茵越來越像一個“八卦婆”,她的注意力和創造性轉移到家長裏短的問題上。這也是她的傳世之作非常少的原因,雖說少與精是同義詞。不過,家裏還常常有外人的到來,這些人到來的原因,部分是因為在林家總可以看到一些在報紙和雜誌上才能看到的詩人和作家,部分是作為林徽因已出版作品的崇拜者,或者就是因為林徽茵在場的魅力而來。
(三)藝術感染力的歸宿
是金子總是要發光,林徽茵不會老是呆在家裏的,為了她恢複健康,為了梁思成有個好幫手,在那段生活艱苦的日子裏,她和梁思成遊曆祖國各地考察古建築,最終為中國建築的發展做出不可估量的貢獻。抗戰前,她就和梁思成一起考察了山西的古建築,後來又到洛陽的龍門石窟。林徽茵寫道:“我現在是坐在最大的露天石窟龍門下麵,那九座最大的佛像,或坐姿或立姿,或靜止或活動,都瞪著我(我也蹬著他們)……我被隻有在這種盛大場麵才會產生的恐懼感壓倒了。”在戰亂時期,林徽茵與梁思成毅然放棄了北京的舒適生活,加入了西南聯大逃亡的隊伍,在長沙差點被炸死,而後輾轉昆明、重慶等地。在逃亡的路上,林徽茵的美麗和賢淑,讓8位飛行學員成為他們家最好的成員和幫手,而這些小弟弟沒有一個活到了戰後,他們和林徽茵的一個弟弟一樣為國家捐軀了。
戰爭讓女人走開,這是為了保護女人,可有時想走開都做不到。林徽茵在炮彈下,病榻上開展關於漢代古墓的學術研究,她從冰冷漢墓裏收集來的拓片中想看到當時人們生活。林徽茵有一個本事,就是運用豐富的藝術聯想力,將看起來沒有聯係的事情說成精彩的故事,漢朝人的習慣、服裝、建築至脾氣秉性都成為她的素材。這裏一個最有趣的插曲是,能夠讓天下人喜歡的林徽茵,卻始終處理不好與孩子外婆的關心,這對母女她們彼此相愛,但又相互不喜歡,爭吵是她們經常的生活方式。
戰後,肺部和腎髒都感染了結核菌,並被美國醫生判定“她短暫而多彩的生活在幾年內,也許是五年,就會走到盡頭”的林徽茵,終於可以離開“這可憎的重慶,這可怕的宿舍,還有這灰色的冬天光線。這些真是不可忍受的。”在北京,經過了生離死別的腎髒手術,林徽茵又恢複了活力,對這個不要命的妻子,梁思成說“她的精神活動也和體力一起恢複了,我作為護士可不歡迎這一點。她忽然間詩興大發,最近她還從舊稿堆裏翻出幾首以前的詩來,寄到各家雜誌和報紙的文藝副刊去。幾天之內寄出了16首!就和從前一樣,這些詩都是非常好的。”這樣一位奇女子,總是讓人感歎,那位在林徽茵去世後7年代替了她角色的林洙,初到他們家裏在看到林徽茵後,寫下了這樣的話:“她是我一生中所見到的女子中最美、最有風度的。當然,我見到她時她已是四十多歲的人了,病魔已把她折磨得隻剩下一把骨頭。但是一旦和她接觸,實體的林徽因就不見了,你所感受的隻是她的精神,她的智慧與美的光芒,我常常陶醉在對她的欣賞中。”
林徽因對藝術的觀點可以在她給著名美國漢學家費正清的最後一封信中看出,那是她在1948年11月8日和12月8日之間寫的,就是共產黨軍隊來到的那個月,幾個月後中美就互不來往了。她是在收到第一本費正清的書《美國與中國》(第一版)之後不久寫的信。它實際上是一篇書評,在這封信中,她除了讚揚外,也提出了批評意見:“我的唯一遺憾是,如果有的話,那就是在書的綜述中沒有觸及中國藝術,盡管我看不大出藝術和國際關係問題有什麽聯係!然而,藝術是我們生活中如此重要的部分,所以要一般地談到我們,總有一個‘也在那裏’混在我們潛在意識的症狀裏,……我的意思或許是,這一豐富的、包羅萬象的‘語言-詩歌-藝術結合體’,也造就了我們並讓我們如此思考、感受和幻想……”
再好的花朵都有凋謝的時候,該走的時候總是要走的,“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 1955年4月的一天,林徽茵離開了人世,終年51歲。不過也好,她沒有看到她那相濡以沫的丈夫,在文化大革命中是如何被人們奚落,斥為“不齒於人類的狗屎堆”的。梁思成先生於1972年1月9日逝世,終年70歲。
【後記】寫了好久的嚴肅話題,上周五在本學期最後一節課結束後,一位學生說,老師您是不是隻寫那些政治家,是不是隻寫那些政論性較強的文章。我是這樣回答的,我要用有限的時間,做對自己工作和學習最有用和最應急的事情。寫那些領袖人物,寫那些在領袖人物身邊工作的人物,都是為了我《領導魅力論》課程準備的。如果自己沒有足夠的準備,也就很難讓學生受益,也就很難在講台上站住腳跟。不過,文武之道,一張一弛,老把自己圈在那些政治家中間也怪累的,反正我此生也沒有辦法做所謂的政治家了,倒不如換個話題,讓自己輕鬆一點。想起來,這學期的期中,我們家的★★就叫我寫林徽茵,說這個女性非常值得一寫。應該說,這是我們家的最高指示,也是最新指示。我卻一直沒寫,原因是我對這個人物不太熟悉,隻知道她是梁思城的夫人。讀了關於她的傳記後,才知道她真是一個值得寫的人物。
我是天空裏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驚訝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你最好忘掉
在這交匯時互放的光亮
這是《偶然》,是詩人徐誌摩寫給他魂牽夢繞的女子林徽茵的。那是一位才氣與美貌並存的女子,她的散文和詩歌淡雅感性,讀起來象一朵清麗脫俗的幽蘭,感受到是縷縷氤氳的芬芳,數量不多,但傳世。而她也是中國第一位女建築學家,曾到英國留學,在中國建築史上印有著顯赫的地位。她正是上世紀20年代的風華絕妙的一代才女茵。
早在幾年前聽過林徽茵的大名,還看過關於她的傳記,但講的大多都是她的羅曼史,也一直以為她隻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女詩人。而真正了解她卻是在最近,有幸看了徐誌摩大師寫給徽茵高雅純美的情詩,字句清新,意境優美,神思飄逸處處充滿徐大詩人對她的愛慕之情。才貌雙全的林徽茵,深深打動了徐誌摩的心。是他唯一的靈魂伴侶,使他愛情的詩句如泉湧。對徽茵的瘋狂與癡情,感染著後人。
為林徽茵癡情的男人還不止徐誌摩一個。還有金嶽霖,一位著名的北大教授,為了林徽茵終身未娶,用他一生的孤獨去證明對林徽茵的愛。那是常人所不太能做到的,而金先生做到了。真心愛一個人不是占有,而是為了對方的幸福而可以割舍自已的幸福。那是愛的升華,愛的最高境界了。金先生自始至終都以最高的理智駕馭自己的感情,默默地愛了林徽因一生。對金先生的執著,深深讓我們現代人心升敬意。他的愛情象一顆未雕刻的天然粉鑽無價而又難得。
林徽茵最終選擇了溫文爾雅的梁思成先生,她心目中最佳的人生伴侶,與她牽手走過漫漫人生路,從此風雨人生幾十年。他們有著共同的愛好與興趣,一起去美國和法國學習建築,雙雙成為著名的建築大師,為研究中國的古建築作出了很大貢獻。
林徽茵貌美如花,又多才多藝,氣質典雅,的確是不多見的奇女子。她一生令無數才子競折腰,但她永遠知道怎樣對待梁先生,又怎樣對待愛慕她的人。梁思成對林徽茵也是極度的信任,使得他們的家常常成為文人學士們雅聚的地方。而林徽茵親切從容有風度的女主人的形象讓梁思成深深折服。在他們一生中不管有多少坎坷與貧困,但他們一直相敬如賓,他們的每一天都是豐富精彩優美的。
“我吹著了一陣奇異的風,也許照著了什麽奇異的月色,從此起我的思想就傾向於分行的抒寫。一份深刻的憂鬱占定了我;這憂鬱,我信,竟至於漸漸的潛化了我的氣質”。
多少這樣優美浪漫的詩為才女林徽茵而作?有多少人為她深深折服?林徽茵那樣的女人,有著她的才氣、從容、典雅、風度。就象幽穀裏沒有被汙染的無名小花,簡單明快,天然純淨,在綠水清山邊散發著淡雅清香,隻感覺到她氤氳的芬芳。
人間四月天
林徽茵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笑音點亮了四麵風;輕靈
在春的光豔中交舞著變。
你是四月早天裏的雲煙,
黃昏吹著風的軟,星子在
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
那輕,那聘婷,你是,鮮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著,你是
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月圓。
雪化後那片鵝黃,你像;新鮮
初放芽的綠,你是;柔嫩喜悅
水光浮動著你夢中期待的白蓮。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
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
是詩的一篇,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