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遊的燕子

在平淡的生活中尋找一些不平淡。。。
正文

ZT:曾仕強教養子女六大基本原則

(2010-03-08 13:05:00) 下一個
摘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18c50f0100grj0.html


父母要有原則,否則小孩在那猜來猜去的,他根本猜不著,但是,我們的原則是變動的,不是固定的。你看媽媽常常告訴你女孩,你好好用功,媽媽就很開心,小孩就以為是真的,所以吃完晚飯以後,小女兒就去看書,就去做作業,媽媽就會不高興,你隻會讀書,你讀死書,來洗碗,因為比讀書重要,所以常常搞得小孩莫名其妙,到底哪個重要,中國人很清楚,吃完晚飯,幫媽媽洗碗最重要,洗完碗去讀書,最重要,它是變動的,但是我們一個嘴巴,不能把所有的道理都講完,所以我們一個嘴巴隻需要講一個道理,因此我們才需要舉一反三,我們從小要把小孩訓練成很有彈性,自己會動腦筋,他將來才有很好的基礎,而不是光是聽話,聽話的道理是死的動腦筋那個道理就變活了,可是小孩子畢竟沒有這個能力,所以我們教小孩是有比較固定的,慢慢的走到變動,年紀越小,越給他固定的道理,稍微長大,就給他變動的道理,越大越變動,因此父母要步調一致,否則小孩會很痛苦。

      一個家庭如果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時候,小孩就不知道要聽誰的了。因此我們提出的第一個原則,就是父母要有一致的看法。小孩才有辦法適應,比如說父母商量好了,小孩這麽小的時候,我們怎麽教他,大家有沒有發現,教小孩最好的辦法是父母聊天來教還的辦法最有效,你爸爸告訴他,他不會聽進去,媽媽告訴他,他會當耳邊風,父母借著聊天講一些道理給小孩聽及這是最確實的辦法,一個小女人,她把媽媽口紅塗得滿臉都是,你罵她有沒有用,沒有用,她認為你是舍不得你的口紅,不是我這樣做錯的,她當你的麵他不敢塗,她背後還是塗,因為又有興趣了,這是父母不會教小孩兩個不會采取一致的態度,一個小女兒,她把口紅和胭脂塗得滿臉都是,爸爸媽媽要利用唱戲的方式教他,比如說吃飯的時候,我認為中國最會利用,用餐的時候來教育子女,媽媽邊吃飯就邊問爸爸,你最近看到小玉沒有,爸爸如果說有,那孩子就提高警覺說,你們又在騙我了,爸爸要說哪個小玉,又裝得很像,哪個小玉,朱太太的小女兒了,是她不要說了,吃飯不要說了,媽媽說怎麽不要說,你這些話,你的女兒在很注意聽了,她啊,不曉得什麽毛病,搞得滿臉都很難看,醫生開了好幾刀了,媽媽就說是什麽開刀,就是她老用她媽媽的胭脂口紅亂塗,塗到最後爛掉一塊了,小女兒從此不敢去亂塗了,嚇都嚇死了,她還敢亂塗,真有效,父母沒有在子女麵前聊天的權利,沒有,你不尊重小孩,會教育的人,就是抓住機會,兩個人透過聊天,專門教小孩,你就成功了,這個才真正懂得什麽叫做兒童本位的教育,聰明的父母都是利用吃飯的時間,講一些道理,然後小孩就聽得清清楚楚,他就吸取這個經驗,他就得到教訓了。

       媽媽說你早上出去,交通很擁擠,他說是啊,這是不守時造成的我就晚了五分鍾,我就增加了很多麻煩,這個就什麽好談的,就告訴小孩,時間很重要,你上課遲到是很麻煩的,那小孩就懂了,我再說一遍,中國你正麵給他教訓,他會抗拒,他就認為你這是為大人好,不然你講這些給我聽幹什麽,中國人對大人的聊天他是非常有興趣的,尤其是小孩,他會聽到很多道理,就夠了,這就是我們的功,功能就發揮出來了。

      父母不要在小孩的麵前有不同的意見,不要,因為這樣會抵消教育的功能,父母唱戲唱戲很像,大家的台詞很吻合,這個功力就很強,就灌進去了,爸爸吃飯的時候說,我以後要少吃一點,因為吃多了是不消化的,你講這些話給媽媽聽幹嘛,也分明是講給小孩子聽的,媽媽說對,我現在煮菜鹽也不敢放太多,因為太鹹了,對身體不好,那小孩通通聽懂了,生活教育是在生活中去教他,而不是讓他拿課本在背,吃飯,家庭聚會,大家在一塊聊天,是最好的教育的時候,但是父母的教育要一致,這是第一個原則,

      第二個原則,就是父母要堅持一件事情,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是小孩做對的事情,你一定給他好的獎勵,小孩子做錯的事情,你絕對不能放過他,這樣就對了,如果一個人不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那你還相信什麽。我問你,你還相信什麽,我們現在不是小孩做錯事情,你說不定還給他獎勵,那就是惡有善報,小孩做對的,你有時候還給他難堪,那不是善有惡報,你就把這個因果關係整個給扭曲掉了,你叫他怎麽樹立他的價值觀,做父母的要堅持原則,小孩做的好事情,你不要公開去跟他獎勵,你要怎麽樣,我已經講過了,父親透過母親,母親透過父親,跟他講出來爸爸很開心,你這次考得比上次好,你不要看爸爸表現上他很無所謂,實際上他很關心你的,小孩子感受到了,你跟他沒有講,你跟他講,這次母親節,你表現得很好,媽媽很開心,他就感受到了,但是媽媽沒有講,彼此交換著去講,比你直接講,功效要好很多,這種方法,可以一直用到小孩長大。

     如果我問你,你的小孩14歲,如果他晚上11點還沒回來,你會怎麽樣,我問你,你會怎麽因,你如果說不我在乎,那你算什麽辦法,你打電話急也沒用,你隻有乖乖的等他回來,你有什麽辦法,到了12點,女兒回來了,你怎麽處理,我問你你怎麽處理,你罵她,她可能回頭就走,可能就不回來了,她做得出來,那等於是把她逼得離家出走,你這次不處罰她,她下次到12點還不回來,兩點才回來,你又怎麽樣,她整夜不歸,你又怎麽樣,此風不可長,我們中國的方法最簡單,父母一定會著急,怎麽這麽晚還不回來,但是聽到門鈴,按門鈴的時候,你不要馬上就開,你要回到床上去假裝在睡覺,讓她多按幾次,然後最好是爸爸去開門,爸爸開心,好象剛睡醒一樣,看看女兒也不會講話,然後跑去牆壁上的鍾,也不要講話,都不要講話,你就去睡覺,我保證你女兒會整夜在反省自己,然後第二天早上,他就跟爸爸講,爸爸對不起,我昨天因為什麽什麽,你還跟她講,沒有關係,我睡得很好,你媽媽整夜沒有睡,你去跟媽媽講就好了,不要跟我講,女兒去跟媽媽講,說我睡得很好,不用跟我講,去跟爸爸講好了,爸爸整夜沒有睡,去跟爸爸講,女兒什麽都懂了,這個叫做角色扮演,女兒都懂了,你比罵她,她還要記住這個教訓,你罵她沒有用的,不能解決問題,方法要正確,方向要對,方式要合適,而不是說,我想怎麽做,我有這個心就好了,不是,但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絕對不放鬆,因為這是做父母的責任,你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告訴他,但是,絕對不能輕易放過他,可以,因為有一次就有兩次,有兩次就有三次,越來越慘,你到了不可收拾沒有用。任何事情,剛開始就加以注意,比較容易,等到問題很嚴重了,誰都無能為力。

      第三個原則,不要讓小孩害怕失敗,不要。你要借著父母聊天的時候講幾句話,小孩剛開始聽不懂慢慢會聽懂,我最常講的話是什麽,與其晚失敗不如早失敗,與其早成功,不如晚成功。我們現在小孩都怕失敗,怕失敗的人什麽事情不敢嚐試,不敢嚐試他永遠不會學習,你要大膽的去嚐試,你怕什麽,但是我還告訴我的小孩,中國人沒有失敗兩個字,我們隻有疏失,隻有過錯,沒有失敗。
     因為人一承認失敗,兵敗如山倒,整個誌氣都沒有了,我們不承認失敗,你看我們打仗,從來沒有失敗過,哪裏失敗過,沒有一個人承認打敗仗,隻要是中國人,他永遠是前進的,前進前進,打輸了怎麽辦,調過頭來,繼續前進,從來沒有說過我們後退,沒有,繼續前進,隻是方向不一樣。這是標準中國人。

     因為你不能認輸,因為一認輸,整個都完了,但是我們要承認我有錯誤我有過失,我要彌補,我要補救,可以,但是不要說我認輸我失敗了,你從小就培養他這些觀念,他一輩子不怕了,他怕什麽,與其早成功,不如晚成功,你不要急,急什麽,所謂大器晚成,真正大器是晚成的。

     我不是說我看不起年輕人,我講做學問,第一個條件是什麽,要做學問,第一個條件是要活得久,因為你必須有很長的時間,才能做出學問來,你活不久,你就沒有那個時間做學問。所以為什麽中國人特別敬老,他有他的道理,一門學問,你十年能做什麽,你二十年能做什麽,到了二十五年人已經死了,你還能做什麽。沒有經過三十年的磨煉,你很難說你有這門學問,很難。所以,道理要聽老的,不要老聽新的,技術要學新的。

      第四個原則,不要把子女當成做夢的材料,他不是你做夢的材料,你夢想什麽,不能實現,就把它寄托到你的小孩身上,你就把他當成當做做夢的材料了,爸爸這輩子就是沒有當畫家,很可惜,你要好好跟我學畫,強人所難,除非他有興趣,除非他有這方麵的天才,否則你勉強他,他會非常的苦惱,爸爸可以做爸爸的夢,不要把小孩當做夢的材料,不要把你沒有完成的事情,通通交給他,要他完成,不可以,因為他是他,你是你,你可以自主,他不可以自主。

     我們隻能告訴他,做人要規矩,隻能告訴他,習慣要良好,其他我們真的沒有權利,真的沒有權利,我們再重複一遍,子女是父母所生,但是不是父母所有,我們沒有所有權,沒有支配權。他不是我們口袋裏的錢財,不是,說我有錢,我愛買什麽買什麽,不可以。子女有子女的興趣,他有自己的願望,他有自己的夢想,他的夢不一定是你的夢,不要勉強他,否則是徒勞無功。

      第五個原則也是我們經常沒有注意到的,不要把你的子女當做開玩笑的對象,你看朋友偶爾會開玩笑,有時候會搞得很別扭,朋友經常會因為開玩笑而翻臉,我覺得一個人最好的辦法是開自己的玩笑而不是開別人的玩笑,偏偏我們都喜歡開別人的玩笑,一個人要開玩笑,最好是開自己的玩笑,你說,像我這樣笨可以,你說像你這麽笨蛋,他就揍你,你隻能說像我這麽笨,沒有人會揍你,你說沒有想到我會這麽傻瓜,你說我那天鬧笑話鬧大了,可以,可是你講到別人,他就拿你沒完沒了,因為人都有自尊,不容許侵犯的,小孩也一樣,但是我們經常拿小孩開玩笑,我們憑什麽拿他開玩笑,他不是你的玩物,他是你的玩物嗎他是活生生的一個人,但是我們做父母的,經常高興起來就逗小孩,就跟他開玩笑,像你這麽沒有出息,都是開玩笑的話,小孩會當真,小孩分不清楚什麽是開玩笑,什麽是真的,他分不清楚,他受到你的暗示,你接受你了以後,他解就要會變成心想事成,我看你將來當工人算了。

     他就會接受你的暗示,然後他真的去做工人了,我沒有說工人不好,我沒有說,隻是說你沒有權利去擺布他們的命運。然後把小孩化妝得逗人家笑,讓他穿奇形怪裝都不對的,我在上海有一次講課的時候,我是公開講的,我說頭發如果染成五顏六色,各種不同的顏色,就證明這個人就是妖怪來投胎的,結果好幾個新聞記者到後台來問我,老師這是真的嗎,我是真的,他說我明天馬上就染回來,他馬上染成黑的,你看看曆史上的妖怪都是五顏六色的,今天不是嗎,今天高興什麽就來了,這是不對的,人不是玩偶,不要拿來開玩笑。

      我們最後一個原則,千萬不要把小孩當做出氣的對象,他不是你的出氣筒,他不是,高興就捧他,就開他玩笑,不高興就打他,就把他踢出去,就給他難看,都不對,他是你教育的對象,不是你出氣的對象,不是。我們已經講過再重複一遍,因為這很重要,我們打小孩罵小孩,隻有一個目的,讓他知道他的過失在哪裏讓他把不好的習慣改掉,這才是正當的,如果為了自己的情緒發泄,如果為了自己打了人會痛快,我去勸你,你去打牆壁。所以我常常跟父母講,在你很生氣的時候,最好的辦法是什麽就是暫時出去一下,你不要在家裏,你有自由,你出去一下在外麵吸收新鮮空氣,走一走,回來就沒事了,一個人有脾氣不發出來,對自己很不利,因為傷肝,一定傷肝,那大家會覺得整天笑嘻嘻的很開心就很好嗎,沒有。

     這是很少人注意到的一個人怒傷肝,可是喜呢,喜傷心,你整天很高興,你心髒一定不好。喜會傷心,怒會傷肝,所以喜怒哀樂都要到合理的部分,不要太過分了。你看我們常常講,笑死了,真的被笑死了,一個人笑著笑著就死了,真的死了,曆史上誰被笑死了,是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司馬焱,你看司馬焱一家人,處心積慮把天下統一下來,成立一個晉國,司馬焱當皇帝,劉備的兒子把他抓過來,好倒黴,劉備的兒子很倒黴,所以他就問劉備的兒子,你還想回蜀國去嗎,你還回去嗎,劉備兒子說我不想回去,這裏比較好。所以我們叫做樂不思蜀,樂不思蜀就是從這裏來的,然後司馬焱就覺得你看這麽可笑的人,結果自己笑死了,人家劉備的兒子還沒有死,你就先死了,就是你笑,一笑笑死了。我問你誰劃得來,我覺得劉備兒子比較聰明,不會吹灰之力,就把一個皇帝活活的笑死,人家打半天才把人家打到這裏來,我根本不用打你,你笑死了就好了。好好去體會一下,中國有太多的這種智慧要好好的去用,教小孩應該輕鬆愉快,不應該愁眉苦臉,隻要你方法正確,效果一定好。而且不煩人。

     你千萬記住,控製自己的情緒是很困難的,人沒有辦法控製自己的情緒,人要穩定而不是控製,穩定自己的情緒,剛開始的辦法就是你一生氣,你看一乖,你就離開這個地方,你就沒有事了,慢慢你的情緒就會很穩,起伏不是太快,人不可能沒有情緒,實在忍不住很簡單,我常常勸人,實在忍不住你就拿一張紙開始寫了,某某你笨蛋,一直罵,一直罵,把氣發泄在紙張上麵,不要發泄在人上麵,你發泄在任何一個人他都會抱負,都會難堪,都會回來來氣你的,這劃不來。

     我常常見很多人,晚上氣得睡不著覺,就拿寫信一直罵,什麽話都可以罵,罵他祖宗十八代都可以,因為晚上郵局不開門,所以你隻好擺在那裏,第二天早上一看,就覺得笑話了,怎麽氣成這個樣子,就撕掉了,氣就消了,要有很多很多方法來發泄你的情緒,而不是控製你的情緒,不是壓抑你的情緒,這樣就對了,小孩也一樣,小孩也會發泄情緒,不能哭,再哭就打了,那他一定受傷,全身都受傷,小孩哭,你說你想哭是吧,好你去哭吧,等你到不想哭再回來,他很快就回來了,人很奇怪,你讓他哭他就不哭了,你不要叫他哭,他就一直哭,一直哭,這很奇怪,他本來就這樣子嘛,比如說你想哭,去哭吧,等你哭到不想哭了,我們再來講,你沒有什麽好講的,不必急,他反而不哭了。
      其實小孩有時候他發泄一下他什麽事都沒有了,他又沒有什麽要求,你越是壓抑他,他那股潛在的需求越是強烈,最後你又倒黴,又麻煩。我們講到這裏,就是說我們要有原則,讓小孩慢慢了解我們的原則,他就會主動配合我們,我們家的家風,就可以傳承下去,這樣一來,一家人有共同的看法和步調,然後慢慢小孩又長大,又跟父母走在一起,大家心連心,同心協力,然後家和萬事成,這才是最好的親子關係,謝謝大家!(摘自曾仕強親子教育講座視頻文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