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雲

個人隨感,評論,筆記,回憶,思緒,點滴。
個人資料
飛雲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核心價值與高貴、士與知識分子

(2009-11-22 19:44:13) 下一個
    “核心價值”是飛雲一直思考的問題,這幾天萬維熱議高貴,我也想就此弄斧於班門,聊博一笑。
      飛雲認為中華的傳統核心價值,簡而言之就是: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在一個人的身上,持守有這樣的核心價值越多,就越顯儒雅和高貴。每當蠻族或下層得勢,如漢、元、五胡、明和清等,那些征服者都幾乎沒有例外地為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所同化,因為他們都認定了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類似朱元璋這樣的下層人士得國後,他們更不會也無法拋棄這個核心價值。然而,社會文明總會或多或少地受到摧殘,儒雅和高貴裏就會再多加入一定的野蠻、粗俗和奴性的成分。
      在中國的曆史發展過程中,中華文明的傳承以“士”為主要載體,統治者當然也起著重要作用。飛雲認為“士”不僅包括古代讀書人,也應該包括所有持中華核心價值的普羅大眾和平民百姓。文明的傳承,光靠寥寥無幾的“士”是難以勝任的。也就是說:“仁義禮智信”和“溫良恭儉讓”這核心價值深植於民心,國民無不以此為高貴的目標;做到做不到、做得好與壞是另一回事。因為人心向往這個核心價值,國人也就看重功名。中國有句俗話說:寧娶大家奴、不娶小家女。為什麽呢?因為隨時產生的新富或向往高貴的國人,為了使自己的後人得到高素質的培養,雖然娶不到大家女,他們也寧願娶受過文明熏陶的大家奴而不願娶缺乏教養的小家女。區別大家還是小家,財富不是第一要素。因此嫁入豪門的可以是破落世家的小姐,但不會是暴發戶的千金。即便可望不可即,下層百姓一心向往的,除了富裕外卻還有高貴。一言以蔽之,傳統國人的文明、儒雅和高貴就在於他們持守這樣一個核心的、無可置疑的價值觀,並以其為榮耀,以不達為恥辱。
      近代以來,麵對列強的物質文明,中國出現了空前的文化自卑。國人把落後歸咎於傳統,對中華的核心價值也發生了懷疑。於是從砸爛孔家店開始,發展到全麵顛覆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曾幾何時,我們如醉如癡、乾坤顛倒。儒雅當作了虛偽,粗俗當作了率直;富有當作了罪惡,下賤當作了謙卑;知識當成了反動,無知當作了先進;誠實當作了傻瓜,奸詐當作了智慧。
……
      中國的落後固然有文化的原因,但是絕不是中華文化的全部,更不是上麵提及的中華核心價值觀。殊不知被我們視為敝履的中華核心價值和普世核心價值本質上並無矛盾之處。恰恰相反人類的基本核心價值是相同或相似的。如果說五四時期還懵懵懂懂的話,現在當麵對依然持守中華核心價值的鄰居所取得的成就時,我們應該已經很清楚了。文化的糟粕應當剔除,核心價值必須存留。麵對千瘡百孔已經不成體係的核心價值,我們邯鄲學步不成,現在迷失了自我,正在街上爬行。趴在地上,“高貴”是為奢談。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指的是: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時很難談論高貴和儒雅,雖然中國從來不乏“不食嗟來之食”的真君子。但是管子的意思絕對不是說:衣食越多文明程度就越高。衣食是文明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如果還有懷疑,你分別到大山裏和大都市去轉一轉,答案就不言自明了(另見拙文“慢慢會好”)。
     當代中國的“知識”分子(特別是占大多數的理工農醫類知識分子)學習的主要是謀生的技能和手段,他們不同於中國過去的“士”。當代知識分子本質上和過去的“巫醫樂師百工之人”沒有不同。他們和普通人一樣有傳承中華核心價值的義務,但沒有必然傳承中華核心價值的功能。
      三十年前,持守中華核心價值觀的中老年人所占人口的比例較大,在野蠻麵前,高貴雖然瑟瑟發抖,卻依然頑強地保持著。有人把此歸結為階級鬥爭的功勞,我看還不如忽略十月懷胎直接認接生婆為娘更make sense。如今,隨著老一輩人逐漸成為曆史,社會上的高貴氣息日漸為紙醉金迷的暴發戶心態所取代。在這樣的世代,飛雲隻能說:不同於修橋蓋樓,再樹文明與高貴任重道遠,吾輩有責、人人有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