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寫blog了,今天出來冒個泡,發個憤青貼。
這麽久沒寫blog,不是因為懶(似乎連自己都說服不了-_-b),而是因為覺得沒有什麽事情需要付諸於語言這種深奧的東西。也有喜怒哀樂,但都隻是淡淡的。像春風拂過湖麵,沒有波浪的起伏。說好聽點,這個叫“成熟內斂”,說難聽點,叫“麻木”,(“不仁”還不至於吧)。
題頭的名句出自諸葛亮(我偶像之一)的《誡子書》。以此名句來表達現在的理念和願景。偶爾也來意識流一下。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誌武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複合及?
Ca2+兄也頂說很稀飯這句話,可一直沒能做到。不過世上又有幾人可以有如此之境界?偶也隻是文字上叫囂而已。
其實很多人都誤解了諸葛亮先生的意思。淡泊寧靜,並不是真正的目的和追求。它隻是一種手段,目的在於廣才成學,追求“接世”。中國古代高層知識分子的思想和道家的清靜無為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講到清靜無為,又想到《三國演義》的開篇詞,《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個詞的作者是個大名鼎鼎的“無名氏”。這本身就是個很好笑得contradiction。不過這也正反映此詞是該“無名氏”的真正的心聲。但誰又知道,他到底又遭遇了什麽之後才有這樣的感慨呢?
不過我很appreciate詞中的觀點。世人大都很在意一時的成敗。其實哪怕是一生的得失對於漫漫曆史來說其實都是虛空。不用多說,多咀嚼幾遍《臨江仙》,意味盡在不言中。(“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其實是騙人的,實在是偶想不出該怎麽說 -_-b)
簡單一例。從遠古三皇五帝到西周末,悠悠五千年曆史啊。該有多少個人的成敗得失啊。又有多少事我們後人知道呢?我們曉得的不過是燧人氏鑽木取火,黃帝戰蚩尤,武王伐紂,烽火戲諸侯之類的典故而已。一些很慘烈的戰爭甚至都被後人改成絲毫沒有血腥味的誇父追日,精衛填海,後羿射日的神話故事了。
有人說,自己不必太計較得失,後人自會有公正評說。其實這樣的觀點也不對。很多事情都被後人改過了,為了某種目的,加進了感情色彩,以至於後人的後人被誤導了。我敢說商紂王其實是個英雄。被太多的後人潑了太多的髒水。估計很多人要滿地找眼睛碎片了吧。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把《青銅時代的蕨類戰爭》找來讀一讀,詼諧有趣的古史故事。
說了一大陀廢話。把自己說糊塗了。按照一個理科研究生應有的方式總結一下:
人要活得瀟灑,管它春夏與秋冬。
最後再從reference上抄一句:梓澤丘墟,流水無情。往事已矣,明月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