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好好挖掘情緒爆發的原因

(2009-03-03 11:48:56) 下一個
把給ttmm06的回貼搬過來:

ttmm06,您好!
   
    感謝您對小P的誇獎!其實他的心智還是很弱的,這一點當媽的最清楚了。

    您說的有關您女兒在學校對著老師“yell”的事,小P從來沒有發生過。他總是用他的做一個“乖孩子”的標準來行事,對同學都不敢,更不用說對老師。我想這是我平常經常給他“洗腦”有關的(多找些社交書,最好有圖片的給他講解)。我經常給他講一些《弟子規》和《貝貝熊》裏的社交原則,不單單是耳提名麵,還要在實際生活中發生事件時,拿出來分析和討論。就象今天燕原貼子裏講的一樣:

" 有先天語言障礙的病童,隻要能夠學會經驗分享互動所需要的語言,比具備過度語言能力的阿斯伯格病童要容易治療成功。在自閉症的社群中,大部分的家長及治療師將較高的語言能力等同於高功能,由此得出阿斯伯格症群是比自閉症較輕微的診斷結果。然而,在人際發展的範疇中,語言技巧並不是等於成功,社會參照及接受成人指導的意願才等於成功。"

從RDI的帖子裏抄了幾句話。

社會參照應當就是模仿能力,接受成人指導的意願,對大都來說,隻有把道理講透,他才認可。所以從K到2年級,學校裏的行為教育,對他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就是因為他這兩方麵完全不行。

對於一個9歲的孩子,個子到我下巴了,知識麵越來越豐富,情感還停留在4-5歲的階段,怎樣說服他接受社會參照,我想還是需要不斷的實踐,把書上的社交規則和社交場景反複用在生活中,他才能有一天體會到應當主動去觀察別人,模仿別人,聽從其他成人的指導。但是隨著他看書越來越多,認為自己越來越有道理,他會逐漸抗拒這種過程。 我現在才理解為什麽這裏的青少年AS心裏都是想另立世界,和NT拉開距離。如果在一定年齡內,接受社會參照失敗,而且父母沒有起到強勢的指導作用,聽任孩子自由發展的話,那就是必然的結果。

需要一個圈子來強化社會參照,但是建立這樣一個圈子很難,除非我有精力,開一個課外班,招三五個性格好的孩子。 再接著想。。。。。


   這一句“需要不斷的實踐,把書上的社交規則和社交場景反複用在生活中,他才能有一天體會到應當主動去觀察別人,模仿別人,聽從其他成人的指導。”講得太好了!

  另外我搜索讀了您的另外一些關於您女兒的情緒行為問題的貼子。您女兒之所以不能接受批評,隻願意接受表揚。我想是跟您們老是“表揚”有必然聯係的。您看您大女兒都抱怨“為什麽對我不是這樣的?”可見,您們平常還是“偏心”了。這一點,我自己也要反省:有時候對小P姐姐也是比對小P要嚴格的多。但是,做錯了,該批評還是要堅決批評的,否則就象您說的“可能沒有走出自閉,又走進自大了”!我們做父母的難免會因為他(她)比較特殊,而對她另眼相看。我覺得批評方式可以采取不同於正常孩子的,即更要找對時機“怡吾色,柔吾聲”地來做。但是對於在“如何做人”的原則問題上,還是要“一視同仁”的。因為,我們都很清楚我們這種孩子如果引導得不好,就很可能走上“邪路”。這是我時時提醒自己:對小P教育時,該把握的最重要一條。另外,您女兒的情緒問題。我覺得您要仔仔細細地把她發作的真正緣由找出來,然後幫她疏導才可能“化解”她的不滿。也許您認為老師沒有對她做什麽,可是也許老師對她說話的語氣或眼神都有異樣之處;又比如您女兒玩遊戲,雖然在四個女孩裏她年齡最大,她自己也堅持要當“老大”,但別的女孩沒有給過她一次機會,那怕是一次(因為當老大也可以take turn的當嘛!),您有沒有問過她另外幾個女孩有沒有給過她機會當一次“老大”或者另外幾個女孩有沒有在言語或神情中流露過對她的不屑?這些細微的差別,都可能引起您女兒對老師或同學的不滿!心裏不滿表達又不利索,那自然會開始“yell”了。所以,當她有情緒或行為問題的時候,先不要假設是她本身有錯,很可能我們沒有真正挖掘出情緒爆發的深層原因。所以每當小P有哭鬧的時候,我是不著急下結論,而是要好好地挖掘原因。站在他的立場來思考。跟他同高,put my feet into his shoes就容易被他的內心接受,也就容易把他的內心想法真正掏出來。

  說到此,我們大人的心態就很重要了。這是一條很長的路,所以需要我們堅忍和堅韌。平心靜氣地陪他(她)走!

  不知這樣答複您,是否對您有用?

小P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