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弟倆的社交“坐標”
(2008-10-15 10:58:51)
下一個
小P在重複看了很多集Berenstain Bears係列的video及聽了爸爸寫的配套CD後,媽媽在半年前開始引入配套故事書的講解。最近,似乎小P的理解力上了一個台階。不但開始瘋狂地自己要翻著讀看,還有了自己的“詮釋”。如果說《弟子規》是姐姐的社交“坐標”,Berenstain Bears名符其實地成了他的社交“坐標”。
Berenstain Bear Get In Fight這本書是講Brother Bear 和Sister Bear有一天早晨起床後,天灰蒙蒙的,不知什麽原因兄妹倆就抬起杠來。Sister Bear故意占著衛生間洗漱很久也不出來;吃早餐時也不說“請!”“謝謝!”這種禮貌用語;坐校車時兩人故意分開坐互不理睬;放學後在他們家後院正在建的Tree house上畫“三八線”,誰也不理誰;回家玩玩具時,把所有認為是自己的玩具統統放到對方拿不到的地方,準備不share了;最後白熱化到互相指著對方大喊大叫。造成Papa Bear對著兄妹跳腳大吼。幸虧媽媽吹了口哨,把大家都鎮定了下來。媽媽說:“我都懷疑你們:鬧到最後根本不知道在為什麽而吵?”孩子們真的想不起來為何而戰!這時媽媽就把他們抱到lap上開導:“即使互相深愛著對方的人,當我們生氣的時候,都有可能會和對方吵架。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有時我們根本不是真要傷害對方。”Sister Bear馬上說就象暴風雨過後又有彩虹和陽光出現一樣。媽媽接著說:“我們吵架過後也會重修舊好,就象風雨過後有陽光彩虹!”就這樣,兄妹倆馬上去Tree house擦掉了“三八線”。小P非常喜歡這個故事,講了幾十遍後還是樂此不疲地要講。我想他一定聯係到和他自己姐姐的爭吵了。以前和姐姐吵鬧後,他總會哭它個10或20分鍾再說,任我在旁邊如何好言好語及讓姐姐來認錯,他都會頑強地堅持哭完,根本就不聽我在說什麽。最近這本書天天複習還真起了作用。有一天傍晚,我在做晚餐,他又跟姐姐argue了。我因為油鍋正熱著,沒法到他們的房間去調解。心想:這回又要大哭了。令我驚訝的是:聽見小P跟姐姐說:“Don’t call me Meany! That’s not nice words. I’ll leave you alone, if you say that word again!”。姐姐可能覺得很好玩,又說了一遍“Meany!”。這時,我聽見小P把門一關,自己徑直上樓來。還和媽媽說:“姐姐說bad words,不理她!”然後自己跑到另一個房間去玩了。我這當媽 的還沒有回味過來呢,拿著鍋鏟站著發愣。啥時候我的自閉兒有了這等高超社交技能了?令我琢磨半天!總結出來一定是這本書理解後發揮的技巧。等我燒完菜,把女兒叫上來反省:對照對照《弟子規》,你說說看剛才你哪裏做得不夠好?結果女兒不假思索地說:“兄弟睦,孝在中。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媽媽連忙說:“還不快去跟弟弟說‘Sorry!’”。結果,姐姐馬上就去找了弟弟,不到兩分鍾姐弟倆又玩得不亦樂乎。
Berenstain Bears Get The Gimmies這本書講的是Brother Bear 和Sister Bear每次出門看見什麽好吃的或者好玩的玩具什麽,都要買。如果不買,就倒在地上大哭大叫,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每次,都因為在大庭廣眾之下,Papa Bear沉不住氣就會買給他倆。所以,每次出門兄妹倆故技重演,總能遂了他們的心願。每次熊媽媽都和熊爸爸生氣,開始反省為什麽會造成這種後果。聰明的熊媽媽馬上聯想到責任在於他們兩個大人。熊爸爸想通後讓兄妹倆坐在椅子上好好地講了一番大道理說:“貪婪自私的孩子永遠不可能幸福,因為現實生活中你不可能得到任何你想要的所有東西。因為生活本來就不可能十全十美!”兄妹倆似懂非懂地點頭答應。過了一會兒,爺爺奶奶拎著禮物來了,兄妹倆馬上衝出門外迎接還不住地問:“爺爺奶奶給我們帶什麽禮物來啦?”早已把熊爸爸剛才講的話忘得九霄雲外了。這回熊爸爸發威大吼:你們倆給我上樓到房間反省去!兄妹倆不敢造次,乖乖地上了樓。爺爺奶奶說熊爸爸小時候也象兄妹倆每次出門要買東西,否則就在地上打滾。最後他們想出一個辦法規定:每次出門隻能挑一樣東西買,否則就立即回家什麽也不能買。兄妹倆偷聽到了爺爺奶奶教給爸爸媽媽的“秘方”。自此,以後出去都照這一條執行,有時看見在地上打滾的小孩,Sister Bear還會照搬爸爸的話:“What outrageous, disgraceful, embarrassing behavior! May we leave?”講到這句每次小 P撫掌大笑!還天真地問:“為什麽每次Sister Bear倒在地上時,她頭上的黑線會比Brother Bear 頭上的多?(那黑線是為了表達七竅生煙的符號,我這自閉兒還真以為生氣時看得見冒煙)”媽媽說:“那說明Sister Bear比Brother Bear更生氣,畫圖的人為了表達這一點,所以在Sister Bear頭上多畫幾條。實際上是看不見的。”小P大笑!媽媽接著說:“自從小P讀了這本書,小P再也不象從前那樣每次去超市要買很多媽媽認為不健康的東西了,每次都隻選一樣,而且都挑的是很健康的食品呢!小P也不象以前媽媽不給買就尖叫或大哭了,對不對?”小P很自豪地說:“那時我還小!不懂!”今天早上再給姐弟倆讀了一遍。當我讀到“Naturally,Mama and Papa Bear loved their cubs, and, of course, they were nice to them -as nice as they could be. But sometimes, sometimes they were a little too nice. When cubs are fussy, they will get very angry! (最後這句是我編進去的)”沒想到小P接著馬上說:“But Mama and Papa still love you!”看來“孺子可教也”!我還問姐姐:“你能不能用《弟子規》裏的話概括這本書講的內容?”姐姐毫不猶豫地說:“予宜多,取宜少。”媽媽說:“又要讓媽媽擦亮眼睛看看你們倆嘍!”姐姐又說:“媽媽說的是‘刮目相看’!”
Berenstain Bears Double Dare這本書講的是Sister Bear在公園玩跳繩時,被一幫歪小子搶了跳繩,哭著回家訴說。Brother Bear 不管三七二十一直奔公園去要跳繩。結果那幫小子百般刁難,Brother Bear也說了些不中聽的話。他們取笑Brother Bear是“Chicken”(膽小鬼),還學著小雞拍翅膀叫的樣子。這種取笑立刻激怒了他。於是那幫小子就要挑戰他,讓Brother Bear跟著他們走很危險的獨木橋,走過很恐怖的老樹,最後走到Farmer Ben的西瓜地,讓Brother Bear去偷那個最大的西瓜。如果Brother Bear能做到的話,他們就不叫他“Chicken”。結果,Brother Bear果真上鉤真按他們所說的做了。當場被Farmer Ben抓住。於是,那幫小子作鳥獸狀撒腿就跑。留下Brother Bear在瓜地裏“挨批”。Farmer Ben告訴他:“不是所有的leader叫你幹什麽就要去幹什麽,因為很多是不對的事或者是危險的事,我們就不能做。就象那隻領頭羊要帶那一大群羊直衝高速公路而那隻牧羊犬要把他們統統趕回來一樣。”Brother Bear心中有了數,回家路上又碰上了那幫小子。這回他們仍然叫他“Puk, puk, puk- Chicken!”,但是Brother Bear回敬他們“Baa! Baa! Buncha Sheep!”小P聽到這裏,高興得直拍手!就這個故事小P也聽了十幾遍了。前幾日,我開始問他:“如果你是Brother Bear,你能想想辦法怎樣要回那根跳繩?”小P想了想說:“我會ask nicely, ’ Could you please give me back the jump rope because that’s my sister’s rope!’ ”媽媽說:“如果你問得很有禮貌,他們還是不給你怎麽辦?”小P說::“我會回家找爸爸去幫忙!讓爸爸tickle 拿跳繩的gang,他笑的時候繩子就掉地上了,我就可以撿起來就跑回家。”媽媽拍手稱讚好主意,媽媽都想不出來呢!接著媽媽問:“如果他笑了,繩子還是沒有掉到地上怎麽辦?”小P為難地說:“那就去告訴他們的爸爸媽媽,讓他們的爸爸媽媽來叫他們把繩子還給我們!”“嗯!也是一個好辦法!如果他們的爸爸媽媽都不在家,一定要你自己解決怎麽辦?(想考考他,簡直逼他上絕路!)”小P這回不耐煩了,跟媽媽說:“I’m tired of thinking about it!”後來,媽媽就有關危險的事和錯誤的事能不能做和小P討論了一番,為了強化他,還把姐姐也拉進來討論。姐弟倆一致認為:麵對這種事最好的辦法是,不理他們!不管他們叫我們“chicken”也好“sheep”也好,知道是不對的就不做!媽媽又考了考姐姐要用《弟子規》的話概括這本書的內容。下麵就是姐姐的回答:“鬥鬧場,絕勿近。邪辟事,絕勿問。奸巧語,穢汙詞。市井氣,切戒之。”還加了一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erenstain Bears 係列對兒子的社交越來越發揮效用,女兒的《弟子規》也越來越用得遊刃有餘。這兩套社交坐標,一中一西,各有千秋!不管怎樣,象鄧爺爺說的“不管白貓,黑貓,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最近還開始給他們看Berenstain Bears 係列的中文版,順便學中文了。姐弟倆每晚吃過晚飯,就大喊看《貝貝熊》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