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冉雲飛:奶粉編年史

(2008-09-18 20:19:40) 下一個
2001年



3月16日,廣東近期共查處67種劣質奶粉(中新社網站);廣東省衛生廳通報劣質奶粉企業(《南方日報》)



2002年



3月,北京檢驗檢疫局在朝陽口岸檢驗發現,惠氏愛爾蘭分工廠生產的學兒樂奶粉亞硝酸鹽含量超標。立即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對不合格產品實施銷毀,並勒令企業給消費者退貨。

5月28日,“國家質檢總局抽查小企業產品 嬰兒奶粉六成不合格”(《北京晨報》)

6月4日,美國惠氏藥廠愛爾蘭有限公司生產的學兒樂奶粉再次因亞硝酸鹽超過國家標準,被衛生部發布“封殺令”,禁止其銷售。

7月,由雅培製藥有限公司進口到我國市場銷售的部分培樂1嬰兒配方奶粉和培樂2較大嬰幼兒配方奶粉受到汙染,衛生部要求禁止進口和銷售,並對查封的產品進行銷毀。

8月,多美滋爆出嬰幼兒奶粉受小金屬顆粒和潤滑油汙染事件。

11月,惠氏因奶粉阪腸杆菌超標事件第三次被質檢部門曝光。惠氏,僅在2002年中就有三次不合格事件發生。

2002年,三鹿集團承擔“十五”重大科技專項以來,積極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進行科技攻關,多項技術得到應用,整體研究水平得到提高。從奶牛品種改良、飼草飼料、飼養管理、疾病防治、乳品加工、乳品質量控製、養殖模式等方麵對奶業完整產業鏈開展先進技術研究。建立了全程綠色、無汙染原料奶生產技術及監控體係。



2003年



4至10月,劣質奶粉充斥安徽阜陽農村市場,導致多例嬰兒死亡。

8月13日,阜陽,出世僅130天的女嬰榮榮死去。

12月16日,劣質奶粉讓阜陽出現“大頭娃”(《江淮晨報》)

12月21日,廣東省衛生廳通報劣質奶粉企業(《石獅日報》)

雀巢爆出轉基因奶粉事件,上海消費者朱燕翎狀告雀巢公司欺騙消費者行為。



2004年



4月12日,阜陽市人民醫院收治了兩位患病的“大頭娃娃”。這場至今未見平息的阜陽“空殼奶粉”事件中,又多了兩名受害者。

4月,2003年以來,阜陽發現大頭娃娃66例,死亡8個(《市場報》董恒)

5月10日,奶片市場調查:質量沒保障 衛生狀況差(中央電視台第一時間)

8月6日,“四川省抽查嬰兒及中老年奶粉,全省近八成不合格”(《華西都市報》)

11月15日,“劣質嬰兒米粉被質檢總局曝光仍走俏成都市場”(《天府早報》)

12月,美讚臣爆出阪崎氏腸杆菌奶粉超標事件。國家相關部門對不合格產品進行銷毀,並勒令企業對消費者進行賠償。

    



2005年



3月11日,“在315來臨之際,《北京晨報》報道,假牛奶的製造根本不需要與牛發生任何關係,就可造牛奶,破皮鞋當原料人造“牛奶”,引起各方關注”(王誌洪《2005年我的乳紀事 之業內關注》)

4月14日,湖南省衛生廳下發了對“正蒙牌”黃金搭檔嬰兒奶粉進行專項檢查的緊急通知,據悉食用該奶粉四個月大的女嬰已經產生“大頭”等不良反應,有關部門初步確定貨源來自溫州或內蒙古,這是繼“阜陽奶粉事件”後又一重大安全事件。(王誌洪《2005年我的乳紀事 之業內關注》)

4月,三鹿奶粉裏已有三聚氰氨(河北省委副省長楊崇勇2008年9月17日)。

5月31,新華社報道雀巢遭遇了碘超標事件。(黑龍江)雙城雀巢有限公司生產的“雀巢”牌金牌成長3+奶粉,元素“碘”含量超過國家標準要求。 雀巢隻換不退。

6月2至7日,河南省電視台報道光明牛奶變質返廠加工銷售,光明董事長王佳芬爆行業回奶內幕,光明發表了《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誠告消費者書》

6月3日,新華社報道河北一種名為“海啦爾”的奶粉,致使一名邯鄲縣一名八大月的女嬰出現“大頭娃娃”症狀。

7月10日,《東南快報》報道三鹿酸奶涉嫌提前生產一天,成為“早產奶”。三鹿副董事長、副總經理蔡樹維承認管理有漏洞。

10月18日,中組部、中宣部和新聞協調小組成員陳小力帶隊,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經濟日報、光明日報、工人日報、農民日報等八家中央新聞媒體的十五名資深記者組成的采訪團到呼和浩特,對伊利集團和呼市乳業進行為期三天的集中采訪。

12月5日,三鹿集團在阜陽大頭娃娃事件是如何逃脫處罰的,請見雷永軍《三鹿阜陽公關解密》。



2006年



6月19日,三鹿集團和新西蘭恒天然集團合資正式成立。從此恒天然派三位專家作技術指導,以便保證質量。那麽恒天然及其所派的專家,在今年七月份以前有否發現三鹿奶粉質量事件,如沒有發現,是真沒有質量問題?還是失質?如有發現不曾匯報,那麽專家和恒天然是否也應該新西蘭的國內的調查。

7月15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曝光了東方牌中老年奶粉是完全的空殼奶粉,其成分80%是麥芽糊精,20%是奶粉,本來作為中老年人營養品的奶粉,消費者食用後出現諸多不良症狀,東方牌劣質奶粉是2004年以來被檢出問題最嚴重的劣質奶粉”。(王治華《中老年奶粉質量問題亟待解決》)



2007年



4月,進境不合格食品、化妝品信息中,作為全球最大的乳品原料供應商之一的新西蘭恒天然因多個批次的全脂奶粉被檢驗出含有致病菌阪崎腸杆菌而赫然在列。其中由上海東展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汕頭市寶商貿易有限公司、東莞市糖酒集團有限公司進口的全脂奶粉,分別在今年1月和3月被上海檢驗檢疫局和廣東檢驗檢疫局檢出阪崎腸杆菌,而這些都是由新西蘭FONTERRA公司(恒天然公司)製造的。據公布的數據顯示,被檢出阪崎腸杆菌的三批全脂奶粉,總數達277.9噸。

8月17日,國家質檢總局領導到三鹿調研。

9月12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特別節目“中國製造”首推三鹿!



2008年



1月,三鹿集團“新一代嬰幼兒配方奶粉研究及其配套技術的創新與集成項目”一舉奪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6月4日,近日,國家質檢總局組織對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質量進行了國家監督抽查,共抽查了北京、河北、內蒙古、黑龍江、上海、浙江、山東、廣東、福建、湖南、江西、 陝西、寧夏等13個省、直轄市、自治區37家企業生產的37種產品(不涉及出口產品),產品實物質量抽樣合格率為99.1%。
6月,國家質檢總局食品生產監管司網站就已有消費者投訴嬰兒吃三鹿奶粉後患腎結石。編號為“20080630-1622-25262”的投訴內容已被隱藏,但回複仍在。

7月2日,質檢局食品生產監管司在7月2日對消費者投訴的回複是,“請你提供問題奶粉的詳細信息,以便我們調查處理。”

7月16日,甘肅省衛生廳報告三鹿奶粉致嬰兒生病幾十例一事,當即報告甘肅省委省政府,以及衛生部。

7月22日,新西蘭恒天然公司發現三鹿奶粉有問題,知會中方高層。

7月24日,被譽為中國最有良知的兒科醫生馮東川在其博客上發表《是不是奶粉有問題?為什麽嬰幼兒腎結石腎衰會爆發出現?》,在博客中他多次提到有30%的嬰兒吃三鹿奶粉患結石。

8月1日,三鹿集團公司檢查出有不法奶農(9月12日三鹿公司自辯詞)加三聚氰氨,但是他們繼續銷售,未做任何措施。

8月2日,恒天然公司要求召三鹿奶粉中的問題產品。

8月6日,三鹿集團公司發現奶粉汙染,但並未上報,或者上報被上麵壓下。9月12日集團自辯詞說隻召回8月6日以前生產的奶粉。

9月1日,衛生部回複甘肅省衛生廳的報告,經專家檢驗係奶粉致病。

9月5日,新西蘭總理克拉克得知新西蘭恒天然公司的合作夥伴三鹿集團奶粉因含三聚氰氨,出現問題,恒天然說知會了三鹿集團所在地方當局,他們不予理會。

9月8日:新西蘭總理克拉克通過新西蘭大使館報告中共高層,終於引起中共官方的注意。甘肅《蘭州晨報》等媒體首先以“某奶粉品牌”為名,爆料毒奶粉事件。
9月11日:三鹿作為毒奶粉被新華網曝光,,同時7名患兒的父母聯名寫下了申請書,上書甘肅省衛生廳。當日三鹿集團說三鹿是奶粉行業品牌產品,嚴格按照國家標準生產,產品質量合格,目前尚無證據顯示這些嬰兒是因為吃了三鹿奶粉而致病。三鹿集團傳媒部部長崔彥鋒回應:“作為具有60多年曆史的國家知名企業,三鹿幾乎成了我國奶粉的代名詞,因此我們具有極高的社會責任感,嬰兒奶粉是專門為嬰兒生產的,在生產中對理化、生物、衛生等標準也是完全按照國家配方奶粉的標準執行並全麵檢測的。我們可以肯定地說,我們所有的產品都是沒有問題的。”晚間,中國衛生部發布消息:經調查,高度懷疑石家莊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汙染。三聚氰胺可導致人體泌尿係統產生結石。
9月12日。三鹿集團發布消息,此事件是由於不法奶農為獲取更多的利潤向鮮牛奶中摻入三聚氰胺。並宣稱通過對產品大量深入檢測排查,在8月1日就得出結論:是不法奶農向鮮牛奶中摻入三聚氰胺造成嬰兒患腎結石,不法奶農才是這次事件的真凶,並立即上報,而且通過衛生部發布會召回嬰幼兒奶粉的聲明。《鹿曾涉阜陽“大頭娃娃”事件 被消費者投訴》《南方日報》)

9月14日:“10個月嬰兒夭折疑因食用三鹿問題奶粉”(《貴州日報》)

9月16日,百度被疑替三鹿奶粉屏蔽負麵新聞。

9月17石家莊和河北省委瞞報三鹿奶粉事件;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發現八個伊利牌的奶類產品樣本,含有工業化學品三聚氰胺,包括四款奶類飲品及四款雪條,當中以伊豆/板栗雪條的三聚氰胺含量最高。

9月18日。(1):國務院決定廢止食品質量免檢製度。廢止1999年開始以來的撒謊,那麽僅廢止就完了麽?質檢局這十年來收了多少錢,有哪些官員收受了各種免檢產品的賄賂?有哪些免檢產品在其中勾結?隻是製度廢止就行嗎?這十年來的多少交易,就不了了之嗎?(2):工商總局:18日起對全國問題奶粉集中督查。工商局的常規和監管職責在哪去了?這種政府部門在這樣的大事麵前該負什麽樣的責任?難道隻是一股風地走過場嗎?誰該為此次事件承擔責任?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