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董橋話中年──
中年最是尷尬。天沒亮就睡不著的年齡。隻會感慨不會感動的年齡:隻有哀愁沒有憤怒的年齡。中年是吻女人額頭不是吻女人嘴唇的年齡:是用濃咖啡服食胃藥的年齡。中年是下午茶:忘了童年的早餐吃的是稀飯還是饅頭;青年的午餐那些冰糖元蹄蔥爆羊肉都還沒有消化掉;老年的晚餐會
是清蒸石斑還是紅燒豆腐也沒主意;至於八十歲以後的消夜就更渺茫了:一方餅幹?一杯牛奶?總之這頓下午茶是攪一杯往事、切一塊鄉愁、榨幾滴希望的下午。
──〈中年是下午茶〉,《跟中國的夢賽跑》
2. 董橋談"愛書"──
人對書真的會有感情,跟男人和女人的關係有點像。字典之類的參考書是妻子,常在身邊為宜,但翻了一輩子未必可以爛熟。詩詞小說隻當是可以迷死人的豔遇,事後追憶起來總是甜的。又長又深的學術著作是半老的女人,非打點十二分精神不足以深解;有的當然還有點風韻,最要命是後頭還有一大串注文,不肯罷休!至於政治評論、時事雜文等集子,都是現買現賣,不外是青樓上的姑娘,親熱一下也就完了,明天再看就不是那幺回事了。
──〈藏書家的心事〉,《這一代的事》
3. 董橋題立言三境界──
著書立說之境界有三:先是宛轉回頭,幾許初戀之情懷;繼而雲鬟潦亂,別有風流上眼波;後來孤燈夜雨,相對盡在不言中。初戀文筆嬌嫩如悄悄話;情到濃時不免出語浮浪;最溫馨是沏茶剪燭之後剩下來的淡淡心事,隻說得三分!
──〈夜讀浮想〉,《辨證法的黃昏》
4. 董橋論治學──
今日學術多病,病在溫情不足。溫情藏在兩處:一在胸中,一在筆底;胸中溫情涵攝於良知之教養裏麵,筆底溫情則孕育在文章的神韻之中。短了這兩道血脈,學問再博大,終究跳不出渀渀蕩蕩的虛境,合了王陽明所說:「隻做得個沉空守寂,學成一個癡騃漢。」
──〈「語絲」的語絲〉,《辨證法的黃昏》
5. 董橋談寫作──
寫作如練琴,非日日苦練數小時不足以言「基本功夫」;無基本功夫者,雖情感如水龍頭一扭而瀉,究無水桶盛水,徒然濕灑灑一地水漬耳。一日,有客問中台港三地文風之區別,笑而答曰:大陸文章一概受閹割,枯幹無生機樂趣;台灣文章底子甚厚,奈何不知自製,喜服春藥,抵死纏綿,不知東方之既白;香港文章則如洋場惡少之拈花惹草,黑發金發左擁右抱,自命風流,卻時刻不離保險套,終致香火不傳。香火能傳最是要緊。
──〈書窗即事〉,《這一代的事》
6. 董橋說翻譯──
好的翻譯,是男歡女愛,如魚得水,一拍即合。讀起來像中文,像人話,順極了。壞的翻譯,是同床異夢,人家無動於衷,自己欲罷不能,最後隻好「進行強奸」,硬來硬要,亂射一通,讀起來像鬼話,既褻瀆了外文也褻瀆了中文。
──〈強奸·翻譯〉,《另外一種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