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女性的美,人們通常會聯想到俏麗的臉龐,潤澤的肌膚,富於曲線的身材。似乎這就是全部。然而,生活中許多女性,細看其體貌差強人意,卻照樣魅力四射,甚至壓倒體貌標致者,頗有點令人困惑。《聊齋誌異》裏有個故事--“恒娘” 。說的是款爺洪大業,“妻朱氏,姿致頗佳,兩相愛悅。後洪納婢寶帶為妾,貌遠遜朱,而洪嬖 之”。這讓朱氏鬱悶了很久,百思而不得要領。幸虧鄰居住一狐仙恒娘,實在看不下去了,出麵指點朱氏:你一定不上網不讀貼,翻翻老貼就知道了,這就是明朝人的重大發現----“媚態”效應阿! “子雖美,不媚也。子之姿,一媚可奪西施之寵”,於是授以媚術而重獲丈夫之愛。
“媚態”效應的發現者就是馳名中外的性學家李笠翁李漁。李漁是當時的作家編劇導演三棲大腕兒,曾就如何挑選女演員寫過專著,比張藝謀挑剔多了。其中對女性美的研究獨具法眼。他發現女性的魅力有貌魅與態魅之別:女性之媚態與相貌是不同類型的美,而且媚態更重要。他那名貼<<閑情偶記>>,被轉貼過萬點擊過億。若將其中<<選姿第一/態度>>分出章回,標以題目,便酷似一篇現代論文:
--------------------------
論“媚態”效應
李笠翁 博士
一、問題與假說(Introduction):
“古雲:尤物足以移人。尤物維何?媚態是已。世人不知,以為美色,烏知顏色雖美,是一物也,烏足移人?加之以態,則物而尤矣。如雲美色即是尤物,即可移人,則今時絹做之美女,畫上之嬌娥,其顏色較之生人,豈止十倍,何以不見移人,而使之害相思成鬱病耶?是知“媚態”二字,必不可少。”(<<閑情偶記/選姿/態度>>, 下同)。
是故,可以充分自信地提出:無形之“態”,對於女性性感美的貢獻遠大於有形之“色”。“媚態之在人身,猶火之有焰,燈之有光,珠貝金銀之有寶色,是無形之物,非有形之物也。惟其是物而非物,無形似有形,是以名為“尤物”。。。。。態之為物,不特能使美者愈美,豔者愈豔,且能使老者少而媸者妍,無情之事變為有情,使人暗受籠絡而不覺者。” 有以下定量實驗數據為證。
二、方法與結果(Methods and Results):
實驗1:“試以六七分姿色而無媚態之婦人,與三四分姿色而有媚態之婦人同立一處,則人止愛三四分而不愛六七分,是態度之於顏色,猶不止一倍當兩倍也。”
試驗2:“試以二三分姿色而無媚態之婦人,與全無姿色而止有媚態之婦人同立一處,或與人各交數言,則人止為媚態所惑,而不為美色所惑,是態度之於顏色,猶不止於以少敵多,且能以無而敵有也。”
個案例舉:
例一:“向在維揚,代一貴人相妾。靚妝而至者不一其人,始皆俯首而立,及命之抬頭,一人不作羞容而竟抬;一人嬌羞靦腆,強之數四而後抬;一人初不即抬,及強而後可,先以眼光一瞬,似於看人而實非看人,瞬畢複定而後抬,俟人看畢,複以眼光一瞬而後俯,此即‘態’也”
例二:“春遊遇雨,避一亭中,見無數女子,妍媸不一,皆踉蹌而至。中一縞衣貧婦,年三十許,人皆趨入亭中,彼獨徘徊簷下,以中無隙地故也;人皆抖擻衣衫,慮其太濕,彼獨聽其自然,以簷下雨侵,抖之無益,徒現醜態故也。及雨將止而告行,彼獨遲疑稍後,去不數武而雨複作,乃趨入亭。彼則先立亭中,以逆料必轉,先踞勝地故也。然臆雖偶中,絕無驕人之色。見後入者反立簷下,衣衫之濕,數倍於前,而此婦代為振衣,姿態百出,竟若天集眾醜,以形一人之媚者。噫,以年三十許之貧婦,止為姿態稍異,遂使二八佳人與曳珠頂翠者皆出其下,然則態之為用,豈淺鮮哉!”
三、一般討論 (Discussion)
1、 社會學意義:解釋人體審美與愛情現象,提供選美要領:“今之女子,每有狀貌姿容一無可取,而能令人思之不倦,甚至舍命相從者,皆‘態’之一字之為崇也。是知選貌選姿,總不如選態一著之為要。”
2 、“態”之生物學起源: “態自天生,非可強造。強造之態,不能飾美,止能愈增其陋。同一顰也,出於西施則可愛,出於東施則可憎者,天生、強造之別也”。骨子裏的東西,學來的終歸不自然。
3、 天生少媚缺態之美眉也不可過分絕望,學著一二分也是好的。不過“學則可學,教則不能”。耳提麵命是無效的。“既不能教,胡雲可學?予曰:使無態之人與有態者同劇,朝夕薰陶,或能為其所化;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鷹變成鳩,形為氣感,是則可矣”。
4、未來研究方向預測:本大師的第N代研究生蒲鬆齡日後提出,狐仙可以點石成金,授媚術。但那不是每個人都有此幸運。再後來,民國初年,文壇怪傑張默生複提研究“態學” ,並擬就大綱。再再後來,網絡呆人或可掘舊拓新。。。
-----------------------------
當然,最後一條是忽悠。老呆不得不出場了。
我在<<愛情的心理結構>>一文中提出,愛情審美可分為四層次:質料美(肉欲),結構美(色欲),韻律美(情欲),意韻美(理欲)。其中韻律美即由李大師的“態”拓展而來。
“態”的奧秘,正如十八世紀的西方哲學家博克(BURKE) 和萊辛(LESSING)指出的,女性的“優雅”或“媚態”屬動態美。也就是人一舉一動中帶出的風韻風度。男性同樣也有個‘態’的問題。正是這動態的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構成異性相互欣賞愛慕的重要客觀基礎之一。從人體美學角度而言,“態”,或者說,女子的風韻、男子的風度,可稱為“風貌”,以與靜態的“體貌”相對應。這種由骨子裏散發出的具有明顯個體差異的儀態舉止,按現代的說法,是人內在氣質的外顯,無論格調如何都與體貌一樣是先天秉賦,盡管後天的社會文化對之有一定程度的“薰陶”、“塑造”作用。既然氣質秉於先天,並具有性別差異,特別是在性成熟期 (青春期) 激素的作用下方完全顯現,那麽異性之動態風貌,與“第二性征”的體貌相比,應稱為“第三性征”(這是個仍被目前東西方的性學研究忽略的問題)。男子氣或女子氣十足與否恰恰在於“第三性征”的表現。同性戀者大多見“第三性征”錯位。
與“第二性征”的體貌結構有個體差異一樣,“第三性征”作為氣質的外顯,也不是一種狹義的“嫵媚”之態,而是形形色色,風格各異。李大師雖偏愛嬌媚態,但他的第二個案中也顯示了矜持質樸態。顯然,女性之嬌羞、嫵媚、矜持、典雅、質樸、活潑、矯健等不同風貌盡皆可愛。同樣,男性之威嚴、雄健、豪放、英武、飄逸、敏捷、沉穩、莊重、敦厚、儒雅、超詣等種種格調,也各有魅力。“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將“媚態”一詞改“魅態”就可涵蓋各種風格。風格多樣恰是風貌美區別於體貌美的關鍵。 體貌美美在標致 (標準結構 ),越端正、對稱、勻稱越美,故人們對之有一致的審美標準。而風貌美美在動態節奏的韻致 (變化有致),美在千姿百態的格調,故愈典型地表現一種風格愈美。將某種風格推向極致者總是令人傾倒。影視明星之所以被年輕人狂“粉”,就是代表某種極致的風格。 通常一個人雖可欣賞各種格調的美,但又總是對某一種或少數幾種風格有明顯的偏愛。當具有你心目中最喜愛的那種格調之異性出現時,一見鍾情之愛的發生是十分自然的。“ 情人眼裏出西施”的現象並不神秘,客觀基礎在於“第三性征”風貌美的多樣化格調。靜態的體貌與動態風貌由於都是人的外在美,因而既往被統稱為“色”。既然動態的“第三性征”如此重要,在分析愛情心理時有必要分而論之。如果將對異性體貌美的欣賞仍稱為“色欲”,那麽對風貌美的“思之不倦,甚至舍命相從”的追求稱為“情欲”應是恰如其分。
美女風情萬種,此枚舉 “魅態”十二品:
嬌羞第一 小荷尖尖,籃蜓乍見
詩雲:千呼萬轉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麵。
嫵媚第二 嫩柳風前,碧桃枝上。
詩雲: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嬌慵第三 霧漫湖畔,紅杏斜陳。
詩雲: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惆悵第四 梨花帶雨,西子捧心。
詩雲: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清純第五 朝露晨暉,玉壺冰心
詩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矜持第六 不語亭亭,暗香悠悠。
詩雲: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端莊第七 神清氣定,手把青蓮。
詩雲:若非觀音雲端見,便是嫦娥廣寒逢。
典雅第八 古鏡素琴,幽蘭修竹。
詩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穎秀第九 眉月朗朗,星眸閃閃
詩雲: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質樸第十 山泉鵝卵,人淡如菊。
詩雲:停車坐看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活潑第十一 一縷清風,百轉璣珠。
詩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矯健第十二 踏鼓行歌,雨燕穿雲。
詩雲:丁香結子芙蓉絛,不係明珠係寶刀。叱吒時聞口舌香,將軍俏影紅燈帳。
未經同意,不得轉貼。
撒嬌
一般作 act like spoiled child.
不過對女性媚態,這不夠傳神。再好的,要請教高人。
看到你用英文配上分段標題,使我想
請問"撒嬌"的英文是什麽?
有時,攻破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無需千軍萬馬,隻需一滴柔軟的水,滴水可穿石......那便是女性裏裏外外透著的溫柔的魅態。
詩雲: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