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 AIG 來說, 2009 年將注定是難以忘懷的一年。在經濟危機當道下, AIG 2008 年的收入報表非常難看,營業收入虧損達 917 億多美元。人們常說商場如戰場,勝敗盈虧乃是尋常事,如果 AIG 後來謹言慎行,可能人們不久以後就會忘了 AIG 大虧的事兒。
但 AIG 不愧為巨頭,如此默默地行事不是它的風格。 3 月中旬,在接受美國政府的紓困資金總數達 1825 億後, AIG 準備給高管們發放 1.65 億獎金。消息經媒體報道後, AIG 受到了上至美國總統奧巴馬下至街頭黎民百姓的口誅筆伐,一時間 AIG 仿佛成了過街的大碩鼠,人人喊打。更有甚者, AIG 的一些員工收到了死亡威脅通知, AIG 不得不提醒員工避免在公共場合談及自己的公司,不要穿帶有公司標識的運動衫,以免被視為招搖過市,惹來一身麻煩。
AIG 的高管們認識到,自己公司的良好品牌形象已經蕩然無存,於是心生一計,將屬下的地產保險部門更名為 AIU Holdings Ltd. , 並於幾天前將 AIG 的牌子從位於紐約曼哈頓水街的辦公樓上取下。 AIG 的一部門搖身一變成為了 AIU ,旨在實現 AIG 保護自己業績不錯的部分資產的意圖。
AIG 改名的效果如何還有待進一步觀察,筆者倒是覺得, AIU 和 AIG 隻有一個字母之差,人們看到 AIU 很難不想起 AIG ,如果這樣的話,恐怕 AIG 高管們的良苦用心就要付之東流了。筆者記得小學時有一個同學,一度曾嫌自己的名字太通俗,便從字典裏找到了一個同音但有些怪癖的字試圖換掉自己的俗名字。不過新名字倒是不通俗了,但很多同學不認識,依舊寫他以前的名字。他見新名字沒有被同學們及周圍的熟人們接受,便知難而退了。
在曆史上乃至近現代社會,有一些人為了表示與過去的生活徹底決裂,改名字很徹底,把姓也改了,以至於新名字與舊名字之間沒有任何聯係,不熟識的人們見了新舊兩個名字,會認為是兩個不同的人,這倒可以稱得上改名成功的範例。遠的不說,就說曾經名震一時的江青吧。江青原名李雲鶴,後來到延安後才改名為江青,據說是受了唐詩“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清”的啟發,頗有幾分詩意。後來江青紅透了半邊天,相信很多人認為江青本姓江,很少有人知道她的本姓。套用市場學的名詞來說,江青似乎熟諳市場營銷之道,采用的品牌策略很成功,原來李雲鶴的名字有些俗氣,而江青這個名字就超俗而富有詩意,可能後來的發跡與新名字也不無關係。筆者不是起名字的專家,在這裏就不繼續妄猜了。
受江青改名的啟發,筆者認為, AIG 的高管們如果真想保護業績好的部門,不妨學一學江青的做法,將 AIG 的名字徹底變一個地覆天翻,比如,叫 WSR 之類的。目的就是讓後來的人們看到新名字,根本想不起 AIG 來。像現在的 AIU 就沒有這個效果,既然想要從良了,還猶抱琵琶半遮麵對過去的生活念念不忘,如何能盡快地置之死地而後生?
記得以前上學時,班上的一位老美同學就曾經在 AIG 上過班,在閑暇時和筆者聊天時,談及自己來自 AIG 時滿臉的驕傲和自豪。隻是那時的筆者對 AIG 知之甚少,沒有表現出多少的崇拜之情,令那位老美仁兄有些悻悻,嘴角上流露出一絲類似大觀園的小丫環們嘲笑劉姥姥沒見過世麵的那種不屑。而今時移勢易,不知那位老兄的所感如何?
市場對 AIG 的評價近一年來呈直線下跌之勢。在 2008 年 3 月 27 日, AIG 的收盤股價為每股 43.46 美元,一年後的 2009 年 3 月 27 日, AIG 的收盤價為 1.02 美元。在 2009 年 3 月 6 日, AIG 的股價更創造了一年內的新低,為每股 0.33 美元。 AIG 變身 AIU ,能將股價重新拉回到一年前的四十多美元,令眾多投資者們盡歡顏嗎?恐怕 AIG 的高管們也心裏沒底,隻好騎驢看賬本,走著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