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歲新奧爾良風采依舊(一)
初抵諾拉(NOLA),美味生蠔,密西西比河爵士樂蒸汽船。
遊過美東美西之後,該去中南部走走了。也是機緣巧合,9月初美國勞動節,朋友DN提議我們一起去新奧爾良度長周末,此時她正在佛羅裏達Pensacola短期教學,離新奧爾良三小時車程。而那時我還在夏威夷正準備回北京,便決定在回京途中先去新奧爾良,玩三天再從那裏回北京。雖然這一繞路將我原計劃裏程數幾乎加了一倍,那又怎樣?旅行,沒有理由創造理由也得去。
我們說好8月31號新奧爾良見。一、兩個月前我開始準備:機票、酒店、行程計劃……終於,萬事俱備。
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New Orleans)的英文縮寫為“NOLA”,所以新奧爾良人親切的將自己深愛的城市稱作“諾拉(Nola)“。
今年恰逢“NOLA“建城300(1718-2018)周年。在美國這個建國僅200多年的年輕國家,新奧爾良卻迎來了自己的300歲生日,今年這裏各式各樣的慶祝活動將延續一整年。
臨行前匆匆捋一把新奧爾良曆史背景:
1718年法國人在印第安人的引領下在靠近密西西比河口的高地上安了家,這就是今天的法國區。這些法國移民將奢靡腐化之風帶到這裏,夜夜笙歌,於是新奧爾良便有了“大快活”的別稱。
1721年的傑克遜廣場建成,成為法國區中心。廣場上傑克遜躍馬揮戈的銅像英勇威武,這裏是人們聚會遊樂場所,它與紐約時代廣場一樣聞名於世。許多早期法國建築和西班牙建築依然矗立在近旁。壯觀的聖路易斯教堂高聳入雲,西班牙時期的法院、市政廳、修道院和法國市場也都相距不遠。
1762年11月3日,法國為牽製英國殖民勢力與西班牙簽訂“楓丹白露協約”,將新奧爾良作為政治獻禮給了西班牙,從此新奧爾良被西班牙統治40年。
法國大革命之後,西班牙在北美勢力逐步消亡,與法國關係日益惡化,終於在1801年被迫將新奧爾良還給法國。西班牙統治時期由於法國區發生兩場大火,燒去不少法式建築,法蘭西風情不再,如今這裏的建築反而以西班牙風格為主。唯有法國人的風流精致的生活方式依然深深紮根於此,枝繁葉茂,經久不衰。
法國收回新奧爾良之後馬上麵臨英國為首的“反法聯盟”威脅,急需資金的拿破侖1803年以低價賣給美國。
此後美國人蜂擁而來。城區分為了兩部分:老城“法國區”與新城“美國區”。
新奧爾良雖然幾易其主,可“星星還是那個星星,月亮也還是那個月亮”。密西西比河畔的諾拉老城區總是歌舞升平。
法國區的居民大多講法語,吃法國菜,保留著法國和西班牙的風俗習慣,人稱“美國的巴黎”。
時空交匯,美式文化與殖民地風格的曆史印記,讓新奧爾良成為一個別有風韻、閃耀著五彩光芒的地方,吸引川流不息的觀光客。新奧爾良也因此成為美國最有異國情調的城市,精致、時髦,生機勃勃。人們來這裏品嚐法式和西班牙式海鮮佳肴,聆聽飄散在空氣中浪漫的Hip pop、爵士、搖滾等多種風格的音樂,沉浸在瀟灑自嗨的“大快活”(Big Easy)的狂歡中。
8/31下午,我們按計劃終於到達到了“老南方”新奧爾良,入住法國區內Sheraton Hotel。
傍晚時分按DN列下的吃貨清單,我們先找到了離酒店最近的新奧爾良最紅的生蠔店:“Acme Oyster House“。我們下午5:00開門之前就到了,這時門口剛已經開始排隊,隊伍不長,我們很幸運地於20分鍾後進入餐廳。
我們選擇坐在吧台前,一邊吃喝,一邊看Waiter在那裏“庖丁解蠔“。大而肥美的新鮮生蠔在Waiter手下被熟練地一個個撬開,這絕對是個技術活兒。我們點了烤生蠔和炸鱷魚肉,還是生蠔的味道最美,強烈推薦給大家。美食將我們長途旅行的辛勞一掃而光。
(美味值得排隊等待)
(戲精Waiter,表演欲極強)
(美味烤生蠔)
到了新奧爾良,怎能錯過著名的密西西比河?晚餐之後我們來到文青和音樂家們聚集的密西西比河畔,那裏熱鬧非凡,空氣中彌漫著老南方獨有的甜膩氣息。
來到河畔,蒸汽遊船(The Steamboat Natchez)前排著長隊,問過售票處晚7點的船票依然有售,我們當機立斷購票上船。
微風拂麵,夕陽正紅,沉浸在魅人的爵士樂中,心都醉了。
美好的NOLA第一天順利結束,我們期待著計劃中明天的遊覽項目:橡樹莊園和濕地遊船。
排名世界第三的密西西比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