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環島遊(二)
——阿裏山
早聽說“不到阿裏山,便不知台灣的美麗”。眼見為實,阿裏山之行在我的遊記中的確是值得濃墨重彩的一頁。
旅途第三天,我們來到了阿裏山。在我的想象中阿裏山隻是一座孤獨的高山,就像黃山、廬山、泰山一樣,待今日一腳踏進山門,卻發現那裏原來是群峰疊翠、連綿起伏、一望無際的一片片群山,阿裏山區遠近共有18座山峰。放眼望去,遠方的峰巒之間霧氣繚繞,透著輕紗般的虛渺,成絲、成縷、成卷的薄霧升騰著,不斷變幻著它們的模樣……終於,遠去了,不見了,然而它們並沒有消散,參差著融入天際,變成了天邊舒展的雲彩!
我們沿著林間蜿蜒的棧道緩緩前行,山裏靜極了。走著走著,天空飄起了蒙蒙細雨,這雨,酷似唐詩中那種沾衣欲濕、潤物無聲的江南杏花雨。這般好雨,我們又怎舍得執傘而行呢?還是讓細雨滋潤我們的肌膚,蘊藉我們的心靈吧。阿裏山的雨可遇而不可求啊!
細雨款款。我們走在雨中,在煙雨朦朧的阿裏山中……
不知何時雨住了,雨後的山林的顯得那麽純粹、清亮、透徹,和著鬆聲、鳥鳴、竹韻,冰水般沁人心脾。好一個空靈仙境!
6月阿裏,綠肥紅瘦。高聳入雲的參天古木綠意盎然,蒼蒼莽莽;地上碧草如茵,蔥蘢茂密;就連那綠茸茸的青苔也不甘寂寞,在爬滿了台階、石縫之後,還嫌不盡興似地又悄悄攀上了樹幹,於是整棵大樹便從頭綠到了腳。
阿裏山的近景好似一幅生動俏麗的青綠山水畫,遠望去則是一片無邊無際的綠色海洋。
我們在山中駐足,直覺得通體生涼,心曠神怡。碧綠潤著我們的眉,洗著我們的眼,浸著我們的心,我們虔誠地接受這綠色的洗禮!
在阿裏山搭乘火車是我們此行另一段難忘的經曆。走出山林站在高處望下去,古老的車站和小火車與背後那一片雲霧縹緲的原始森林相映成趣,站成了一排流動的風景,向人們緩緩訴說著山中古老的故事……
坐在火車上,我們置身於高山林海之中。火車慢慢爬升著,輾轉穿行,把我們帶進了一個又一個童話般的場景,神奇而美妙。這段火車當年是為運送木材而建的,今日卻成了人們的旅遊專列。
當年日本人在阿裏山中砍伐了許多珍貴的紅檜,運回國去修建廟宇,所以現在阿裏山的紅檜已近乎絕跡。山上有一棵兩千三百年的古樹被人們稱之為神木保留了下來,我們看到神木旁邊還立著紅色的標識牌。不過也有另一種說法,說是這棵神木已經遭遇雷擊而死,我們見到的其實隻是在它的殘軀上補種的幼苗。各位看官中若有懂行的,請幫忙掌掌眼,拜托!
我們在山上仍然隨處可見那一個個觸目驚心、被日本人野蠻砍伐留下的樹墩,屈辱地匍匐在地上,向人們訴說著侵略者的貪婪無恥。同時我們也欣慰地看到很多樹根並沒有死去,而是在近旁又不屈不饒地又長出了自己的第二代,第三代,這怎不讓人感歎生命神奇呢?
據說阿裏山的日出、雲海與晚霞壯觀無比,我們今日所見山中那雲霧繚繞,其實並不能算做真正的雲海。隨團旅遊僅有幾個小時,我們無緣領略日出、雲海與晚霞的壯麗,隻好將後會之期訂在不可預知的他日了……
旅行歸來後回憶起來,阿裏山的景色讓我們感受最深的,其實就是心底的一片祥和。有藍天相隨,有綠樹相伴,清風明月,夫複何求?
我們在旅途中,最期待探訪的往往是名垂史冊的古跡,或是幽險奇特的風光,可我覺得在遊曆了很多地方之後卻發現真正打動人的東西其實總是樸實無華的——無論是感情還是風景。不出聲,不張揚,隨意自在,不裝腔作勢。當一切喧囂靜下來的時候,美好自會穿透人心,抵達情感的最深處。
……
真想留下來,領略阿裏四季不同的景致,觀春天滿山的櫻花;看夏日夜幕中的螢火蟲;賞秋天的日出雲海;冬日麽……不知阿裏落不落雪?如此,則最易感受白居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的況味。隻是會不會有人手執酒盅,上前輕輕問上一句:“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