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老理(五):沉默是金
麵對吵嚷的世界,沉默,是一種美。
在高朋滿座的喧鬧中,我將目光投向沉默者,在他們中間尋找心氣相通之人。經驗告訴我,那些慷慨激昂,動輒就想說倒一大片,在語言上不懂得自律及掌握分寸者,多半靠不住。
關於人生的道理,隻有通過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在沉默中冥想,摒棄虛榮與狹隘,“冗繁削去留清瘦”之後,才會有屬於自己的感悟。相對於人的豐富內心及修養,語言總顯得蒼白無力。
所以人不能過分依賴於語言。
事做到什麽程度,話說到什麽程度,是個分寸問題,在許多場合,人們按自己的價值觀與生活準則來評價是非對錯,努力自圓其說,聽起來滿像那麽回事。其實語言上解釋通了,事實上卻未必行得通。
我們的人生就像一根蠟燭,燃過即完,而言語又靠不住,那麽我們節約人生何不從節約語言開始呢?還是言簡意賅、能省則省的好。
沉默是金,是風雨人生的凝聚。是一種超然與灑脫的姿態。聚散得失歸去來,淡然處之,無需言語便已釋然。
沉默是金,是想像和情感錄製的“畫外音”,它的留白多,詩意就多。新月如鉤的傍晚,一個人在無聲的落葉中靜走,此時,沉默是一片愛意,一種超然。
沉默是金。跟知己朋友的交流中,有時短暫的沉默,遠勝於連綿不絕的談話,這是一種“無言之美”。對於朋友的傾訴與隱衷,也要懂得適時保守沉默,不可隨意支招兒,更不可向別人傳說。在這個世界上,我們要隨時提醒自己少關心別人的隱私,多求一份安寧。禍從口出,說多了,就不定捅什麽簍子。
沉默是安全的防禦策略,麵對陌生的相遇,話,能少則少。與其做膚淺、不著四六的交流,就不如保持沉默。因為陌生,不必互報姓名,互留地址。因為陌生,更不必通報彼此從哪兒來到哪裏去,點點頭就算告別,還是各自趕路吧。
沉默本身就是一種了結。對於有些關係、有些情感,人們總是那麽徒然地想聽到一個聽上去合理的解釋,寧可相信自己的耳朵卻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心的感覺。就算最終得到了言語的解釋,這個解釋是否可信?若幹年前說不清的事現在依然會辯不明。不如欠人的,心中留下一份歉意,更加善待身旁的親人;欠你的,以平常心處之,一笑了之。
時光難以倒轉,往事最好塵封。
沉默是一種處事哲學。不知你是否見過這樣一個畫麵:一個沉默的男人低垂著頭,一點聲響也沒有,一個歇斯底裏的女人則不停地哭訴、抱怨著。那個男人看似麻木,窩囊,其實是無聲勝有聲,無招勝有招。有經驗的人一眼便知:在這個關係中占優勢的實際是那個男的。
沉默不是懦弱無能,不是息事寧人,而是一種有效的交流手段,它常常出奇製勝。沉默的一方通常被認為隱忍大度,姿態上先占了上風。它實際是一種強交流,暗示對方我的主意已定,難以拒絕,難以更改。所以那些看起來木訥少言、愚鈍的人以沉默來挫敗那些看上去比他們聰明、伶牙俐齒的人。
說話原本就是一件挺費神的事,話多了,語言還會失去價值,真是得不償失。贏了麵子就輸了裏子,硬著路的代價往往比較慘痛。
沒路的地方不如繞著走,硬趟出一條路來幹什麽呢?
沉默還是一種養生之道。世上最好的養生就是“勿與人爭曲直”。生活總是愛給那些喜歡爭辯的人添是非。因為他希望解決一個問題的心太強烈了,結果越解釋越解釋不清,同時還製造出了新問題。
宋黃庭堅著名的“養生之四印”為:“忍”、“默”、“平”、“直”。忍,是不發怒,不衝動;默,是少關心、少開口;平,是心氣平和;直,是為人不虧心。
有句俗話“不說話沒人把你當啞巴賣了”。萬事不由人,天不變道亦不變。說不說其實都一樣。
沉默是金。但看落花,不言是非。
在中國工作時,沉默好。在美國,你不說,老美和老印可是做1,說100。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