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49)
2023 (1)
人情練達皆文章
(三) 交友
人總在尋求同類的關懷。快樂希望與人分享,痛苦也希望與人分擔。 所以一個人不能沒有朋友,沒有朋友的日子暗淡無光。但也不可能有太多的朋友,多的是熟人,稱得上朋友的總歸是少數。
那些社交場上的活躍人物,炫耀自己朋友遍天下的人,有幾個不是借友誼之名,行自身利益之實呢?更恰當的定義應該是:“利益之交”或“感情投資”。
商品社會中的利益之交本無可厚非,但需要認清的是,利益之交隻是友誼的一種異化,而不是純粹的友誼。對於這類“朋友”我們最好心知肚明,從一開始就不要將其視為真正的朋友,並做好心理準備:如果在關鍵時刻這類“朋友”出賣你或與你反目成仇的話,你要將其視為正常甚至是必然的結果,坦然接受而不至於使自己受傷。不要到頭來抱怨對方不夠朋友,那樣就顯得你自己太幼稚了——原本就跟友誼無關,從來就不是什麽朋友。
利益之交到了最後,始終沒掰是一種僥幸;掰了再正常不過。不過我更希望若是雙方能在行利益交往之前先亮出底牌就更好了,告訴對方感情投資有風險,願打願挨後果自負。有了良好的透明度,就免去了桌上握手,桌下使絆的俗套子,麵對麵的直接過招兒,省去多少口舌,多少麻煩!
除去利益之交,還有幫倒忙的朋友;關鍵時刻落井下石、看笑話的朋友;在背後搞小動作、拆台的朋友;散布謠言、低俗無聊的朋友。這些人即便算不上是敵人,至少也不能算是真正的朋友。交朋友要交真朋友,不然我就寧可選擇沒朋友。
好的友誼跟好的婚姻一樣,可遇而不可求。
我比較喜歡傳統意義上朋友的概念,這種朋友近似於知己,而絕非隻是熟人。我說近似,是因為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這句古話在,說明真正的知己不是那麽容易得到的,但朋友至少是心境比較容易溝通,價值觀比較近似的人。
好的友誼是兩個心性相近、情趣相投的人,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對於人們所說的緣分,我更願意理解為一種直覺,一種相吸引的氣場。 和某人在一起,如果你感到輕鬆自在有默契,並且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教益,度過了一段愉快的時光。分手之後還會不自覺地惦念他/她,盼望再次相聚。這時你幾乎可以斷定對方是你的同類,也是可以成為朋友的人了。你不在乎對方外在的東西:年齡、職業、地位以及受教育程度,隻在乎有這樣一位朋友可以和你一起穿過歲月,一起享受彼此溝通的快樂 。
從這個意義上講,友誼比愛情相對寬容也相對浪漫,愛情所受的限製與糾纏太多,總有些無法超脫的東西牽絆其中。而友誼是兩個獨立的人,彼此欣賞相互尊重。既不必天天膩在一切,成為對方的應聲蟲或連體兒,又不必保持思想及行為上的絕對一致,恰恰相反,適當的距離與彼此人格上的獨立,是友情必要的潤滑劑。
個體是軟弱與孤獨的,人的內心總在尋找依靠與幫助。所以很多人交朋友,是希望當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有朋友可以幫得上忙。這樣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既然美滿的婚姻和愛情都隻能僥幸得到,在不受法律保護的友誼麵前,不能也不該指望過多就不是什麽遺憾的事了。我自己是個非到萬不得已決不求人的人,而這種時刻又非常罕見,可當生活中有狀況出現的時候(其實最差狀況也不過是內心比較軟弱而已),即使我並沒有向任何朋友請求過任何實質性幫助,但我仍然可以感覺到一些朋友的閃躲和友誼的脆弱 ⋯⋯
對於友誼,我漸漸總結出自己的原則,一是對待朋友知道自己能說能做的最大限度,決不超越這個限度。二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算是己所欲也不強加於人。各人有各人的情況,一時有一時的情況,適合你的東西,不一定就適合你朋友。三是對朋友付出要出於心甘情願,不求任何形式的回報。四是對友誼抱一種諒解寬容的態度,期盼友誼,又決不指望友誼。
非常喜歡你的這個係列。收藏了!
新一天快樂順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