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4-2008 上集: 聖彼得堡 戲劇性的謀殺案
塔林(Tallin)愛沙尼亞的首都,一座遙遠而又陌生的城市,但卻是帶給我們最多驚喜,也是我們此次北歐郵輪之行的最愛。
從聖彼得堡的濃鬱色彩中走出,塔林帶給我們的是清新與舒暢。如果說聖彼得堡的奢華與繁瑣,張揚與霸道帶給我們視覺上的撞擊讓人感慨萬千,沙皇的血腥帶給我們一絲抑鬱,那麽塔林的天生麗質,不施脂粉,蓬首素麵帶給我們的是樸實風韻。
愛沙尼亞位於波羅的海東海岸,東與俄羅斯接壤,南與拉脫維亞相鄰,北麵為芬蘭灣,西南是裏加灣。麵積 4.5萬平方公裏,境內地勢低平,平均海撥為50米,森林覆蓋率為43%(一說47%)。海岸線長3794公裏,有800多個島嶼和1400多個湖泊。
別看塔林並不起眼,人口四十萬,它可是愛沙尼亞的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北歐保護最好的一座中世紀小鎮,塔林最早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800年前。
愛沙尼亞人源於芬蘭族裔的一支旁支,和波羅地的其它鄰居們卻毫無關係,估計是公元前300萬年前從中亞一帶遷移而來。
8-12世紀,愛沙尼亞受到Scadinvian人的統治,但卻得以保留自己的文化。
1219年丹麥人在此地建立城堡,並於1227年至1346年占領塔林。塔林一詞源係由“丹麥的”和“地堡”組成,意為“丹麥地堡”。
但是到了1346年,Teutonic 騎士統治了整個波羅地,建立了一係列的殖民政策,愛沙尼亞作為當時最大的一個民族,卻受到講德語的德國貴族統治著宗教,文化和經濟,這就是為什麽今天的塔林看上去十分象德國城市的原因。
曆史上,愛沙尼亞是一個備受欺淩的國家,幾百年來先後成為德國,瑞典的殖民地,北方戰爭後又成為俄國的附屬國。一戰後愛沙尼亞曾短暫地獨立了幾年,二戰時又被蘇聯所占,二戰時許許多多的愛沙尼亞人加入了德軍以抵抗蘇維埃,不少人更逃離了家園。1945年後,斯大林對愛沙尼亞進行了強權統治,大批俄國人遷入,如今大約35%的人口都不是真正的愛沙尼亞人了。
1991年愛沙尼亞終於脫離了蘇聯邦,以和平的方式獨立了!
今日的塔林分為舊城和新城。舊城為旅遊區,保持著完好的中世紀場景,而真正的當地居民則大都居住在新城。走進老城,除去做生意的,我們幾乎沒看到幾個當地人,迎麵而遇的大多都是同船的遊客。
塔林的老城三麵環水建在陡峭的山坡上,因而又分為上下兩城(Upper Town And Lower Town)。Lower Town 是城市的貿易集市中心, Upper Town則是政治和宗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