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

隨意之筆,多謝瀏覽。
正文

中國的柏林牆

(2009-01-21 15:15:09) 下一個

 

中國在二戰後的建設時期采用的是以農養工,以農村供給城市的政策。短時間內,城市建設起來了。工人有了溫飽。農民出身的毛澤東說“縮小三大差別”和“知識青年到農村去”。但是三大差別越縮越大。下去的知識青年忍受不了養育他們所在城市的農村的艱苦。不惜以臥軌要挾的方式回城了。多年來,中國城市就像是國中之國。國內國外兩重天。在六七十年代,農村人連到城裏打工都不允許。從農村到城裏比現在中國人移民國外更難。80年代開始鄧小平把城市的國門打開一條縫,農民可以來城裏打工了。但是農民參與的是城市建設。做城裏人不願意做的事。掙的是廉價的血汗錢。農民在城裏做工的被貼上農民工的標簽,禁止他們和城裏的工人階級平起平坐。過去二十年的城市建設突飛猛進,以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為代表的城市瞬間躍居世界級現代化城市行列。城裏人更加不忍心讓農民分享他們的既得利益。所以那堵無形的柏林牆依然保持堅固。 幾年前一位北京的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身份)出高招-建議施行大城市綠卡製度,主要是限製農民進城。出身河北農村的一個年輕人在北京結婚生子後因為孩子不能上戶口被逼瘋後把孩子摔死。類此悲劇舉不勝舉。





富麗堂皇的北京國家大劇院

 

城市人比農村人的優勢體現在政治,經濟, 文化, 教育, 醫療,媒體,等各個方麵。

 

在政治方麵存在城鄉差別和大小城市之間的差別。直轄市和省平級,省級市,地級市,縣級市各有各的級別。城市都有郊區和附屬縣,以便調配對城市的供給。製定政策包括農業政策的權力主要在於省市黨委和政府。而這些人當中占有全國人口半分之八十的農民隻占少數。 表現好的農民進入管理階層後也大多數被變成城市人口(比如縣級城市人口)。所以中國的統治階層全部是城市人口。如此在重大方針,政策的製定上真正考慮到農民利益的成分微乎其微。

 

在經濟上, 在中國的領土上有十億農民, 靠人均一畝的耕地不可能是農民致富。 當改革開放初始的時候,錯誤導向的報道說承包到戶讓農民富了。其實東的基本算數的人也知道這是笑話。現代人的生活要靠工業,商業和科技才能致富。而這些絕大部分掌握在城市人手中。國家的命脈工業,大企業全部由城市人掌控。改革開放二十年讓城裏人的生活提高了二十倍或更多。多數農民的生活隻是從挨餓受凍提升到了大體上溫飽程度(相當於城市人口50年代的水平)。有少數農民也確實成了暴發戶。但這些是少數,主要集中在南方沿海和物資豐富的省份。占農民總數的很小一部分。






躋身大城市的中國農民

 

在文化方麵

國家的文中心都集中在大城市,這相對於世界上多數國家來說算是正常。然而中國農民因為受到進城難和生活窮困等限製,對於大型的文化中心少有接觸。農村人的文化水平普遍低於城市人口。今天,仍然有很多農民一生沒有機會到城市裏去。一個平均的普通中國農民家庭根本做不到在大城市以每人幾百元一天的消費享受現代文明。國家大劇院和其他著名城市娛樂中心的門票把中國窮人拒之門外。就連多數的旅遊觀光場所和著名的廟宇(普度眾生之所)的門票也讓中國農民望而卻步。

 

在教育方麵,因為錄取名額分配不均,一個北京,天津,上海的中學生上大學的機會比其所在省,河北和江蘇的中學生要高出幾倍。一些偏遠地區的農村孩子幹脆連讀中學的機會也沒有。農村隻有少數國辦學校。更多的是民辦學校。民辦學校裏用的是民辦教師。國辦學校由國家資助,民辦學校有農民生產大隊,合作社(現在叫鄉)出資建校舍和聘請老師。農村學校的硬件和師資力量普遍低於城市學校。在窮鄉僻壤的地方嚴重存在缺少校舍,桌椅,和老師的情況。有的老師因為拿不到工資幹脆到城裏去打工賣苦力。在城市裏平均每個中小學生一年的教育投資(來自校方和家長)從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城鄉差別已經嚴重到城裏一個班的孩子的投資可以養活農村一個校。所以在9年義務教育製頒布十多年後,這項法律在廣大農村無法實施。很多農村孩子輟學。有的流落在城市街頭,乞討,沾染偷盜,欺詐等不良習慣,有些被綁架脅迫做苦力和賣淫。2007年中央電視台春晚上一曲農民工孩子唱出的“你和我們比爸爸,我和你們比明天”寓意窮人的孩子誌氣大。但是在不公平的社會裏這隻是一種理想。農民的孩子在起點上嚴重落後於城市孩子。在未來的人生長跑中,隻有少數強者會趕上城市主流,但是多數已經定格醫生在教育方麵的缺陷。

 

在醫療方麵,農民曆來有看病難的問題。隨著醫療費用的提高,沒有醫療保險的窮困農民距離先進的醫療設備和技術越來越遠。大醫院,醫療中心幾乎全部集中在中大城市裏看得起病的居住區。農民想到大醫院求醫,有的連路費也心疼。最近報道中有的農民因未付不起幾千元的醫療費有的被醫院攆出病房,擱置急診室致死,有得自殺以免牽連家人。而多數城市人口,或由政府擔負醫療保險,或者自己有能力支付醫療費用。

 

主要宣傳媒體包括文藝作品均由黨和政府控製。多年來中國人對於“宣傳媒體”要有利於發展和安定團結已經習以為常。把這個剝奪老百姓知情權的政策市委合情合理。造成主要媒體稱為黨和政府的口舌和壓製欺騙弱勢群體的工具。比如說,中國的新聞媒體經常做的包括:1)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2)報道體現黨和政府提出的政策方針給社會帶來的良好變化,3)各級領導關心人民群眾的事跡,4)英雄和模範人物和事跡。對於不利於團結和穩定的報道受到嚴重的限製。如此,造成多唱讚歌少批評的局麵。給人的印象是“形勢一片大好”,黨和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關心底層老百姓,人民群眾熱愛黨和政府。久而久之,把假的也說成真的,說的臉說謊的人自己都信以為真了。

 

總觀中國的城鄉差別,一般人最容易看到的是在經濟上,而實際上是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醫療等各方麵綜合性的差別。隔離中國城市和農村的柏林牆正是因為其複雜性而異常堅固。有人甚至預測消除中國的城鄉差別甚至比實現台海兩岸統一更難,希望更渺茫。由於農民在政治,方麵的無力導致在國家在製定經濟,文教等方麵的政策上被歧視。中國高層在製定方針政策方麵以國家穩定優先為由傾向於有聲音的工人階級,有武力的解放軍,有用途的警察,和同一條船上的公務員集體。

 

近年來政府在政策上不利於農民的幾個例子如下。

1. 2008年中國被卷進全球性的經濟大蕭條,然而各城市公務員的加薪補貼部分就超過一個普通農民一年的收入。

 

2.        農民對耕地沒有自主權。每年城市興建侵占大量農民耕地。政府和富人在炒作農地的過程中收斂暴利,導致農民更加窮困,富人更加富有,而很多窮困縣的府衙卻建的富麗堂皇,“公仆”揮霍無度。

3.        用於城市的建設資金遠遠超過用於農村的建設資金的比例。國家和各級政府投資建設的多數項目,如大型醫院,公路,公共交通,橋梁,綠化,學校,科研院所,體育,和娛樂設施,等等多數建在城市,局限於服務城市人口。造成原本差距懸殊的農村顯現更加落後。 

4.        國家對低收入階層的補貼政策考慮到農民太少。各級政府每年對於生活困難的老百姓有經濟補貼,對於一些城市人口安排就業,為離退休人員增加養老金,補給糧食,生活費,報銷醫療費等等。但是對於窮困農民的補貼相對要少得多。胡錦濤在2006年春節慰問一個孤老農民的時候說“你老過年能吃上餃子我就放心了”。 說明政府給農民訂的溫飽型生活標準很低。

5.        國家在運用現有資源改善農民生產能力方麵投入嚴重不足。
中國有數百個農業大學和農校河農業科研單位。但是教學和科研質量上搞得不多。每年培養出來的學生真正到農民中間去和能把世界上先進的農業技術和建設現代化農村的不多。農業生產還是靠簡單的農具。國家在農產品生產信息上的管理也有待加強,以減少某些農產品生產過剩造成豐收後的農民嚴重虧本。

6.        國家在農民生活和居住環境上投入不足
在08年四川大地震中暴露農民所住的房屋大部分還是幾十年甚至原始時期的結構。這些房屋不保暖,不衛生,防火防震性能差,和大城市裏世界頂尖的高樓大廈相比很不協調。地震中的一對母女被從埋了他們的土坯房的粉末下挖了出來。母親保護孩子的姿勢感動了世人。但是這土坯房的粉末對於一個剛剛舉辦了人類曆史上耗資最大的運動會的國家是莫大的恥辱。

 

國內對於城鄉差別的觀點。

國人的觀點主要有三種。一是認為嚴重不合理,應該在製定國策上切實的改進。不要把縮小城鄉差別作為口號,要體現在具體政策當中。另一種認為,對農民不公,但適合中國現狀。如果搞社會平均,不利於中國亮點城市和地區的發展,本身不太富裕的工人階級會鬧事,造成社會大動蕩。另一種認為合理,差距不僅僅在城鄉之間。弱肉強食是5000年來一直不變的基本法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