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推薦

將我讀到過的好文章推薦給海外華人,共同分享和領悟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
正文

zt 胡鋒:中國物價為何比美國更貴 因為人民幣被低估

(2010-04-26 12:13:32) 下一個
2010-04-25 張庭賓們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錯得淺


近日,知名財經評論員張庭賓在第一財經上發表《中國物價為何比美國、泰國都高》一文,在舉出種種中國物價比美、泰高的事實後,他由此得出結論:“這顯然與“人民幣低估”的結論背道而馳,如果人民幣升值,那麽這種中國與泰國、美國的物價比豈非更高?”不但張庭賓,很多人也持有同樣的看法。

張庭賓們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錯得淺。真實的情況與他們認識的完全相反,中國物價過高是人民幣低估的結果,人民幣升值,中國物價將會下降,美國的物價將會升高,中美物價差距會縮小,而不是如張庭賓們認為的那樣會拉大。

國內物價不斷攀升說明人民幣購買力在不斷下降。人民幣購買力為什麽不斷下降?那是因為國內流通的人民幣越來越多。貨幣為什麽會越來越多?那是因為央行全力開動印鈔機的結果,人民幣是印刷出來的,而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截至到2010年3月,中國政府手中持有的外匯儲備餘額高達24470.84億美元。朋友,你知道政府手中巨額的外匯儲備是怎麽來的嗎?美聯儲發行的美鈔怎麽到了中國政府手中?是中國政府向美國借的嗎?不是。外匯是我們的出口部門用實實在在的商品換來的。那麽,外匯怎麽又轉到政府手中了呢?政府需要外匯嗎?不需要,所以它把巨額外匯再借給美國人。誰需要呢?進口部門需要,需要外匯購買國外的資源和商品。出口部門當然不會把外匯白白送給進口部門,進口部門需要拿人民幣來換。這一交換過程,人民幣由進口部門轉移到出口部門,國內人民幣總供給不會有任何的增加,因此不會影響到總體物價水平。那麽,要拿多少人民幣來交換1美元?這本應由市場說了算,也就是說取決於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市場供需決定的匯率恰好讓外匯市場出清,即在這個匯率水平上,出口部門創造的外匯供給恰好可以被進口部門消化掉。這是最基本的經濟學供求定律。但是,政府插手匯率市場,對匯率實行“價格管製”,它強行將匯率維持在市場出清水平之上,在這樣的匯率水平下,因為外匯價格過高,出口部門的創造的外匯進口部門消化不了。多餘的外匯怎麽辦?政府必須收購上來,否則匯率水平必定下跌。怎麽收購呢?肯定也是用人民幣來收購。但是,政府收購外匯的人民幣來自哪裏呢?企業、居民手中的每一塊人民幣都是通過出售商品或勞務從別人手上換來的,而政府是不掙錢的,它的錢來自於稅收。那麽是用稅收來購買外匯嗎?不是的。稅收應付各種開支尚自顧不暇。那怎麽收購?印鈔票不是政府特權嗎?那直接印鈔票就是了。現實中,正是這麽幹的。央行用新印刷出來的貨幣從進口部門收購外匯,發出去的人民幣記為央行的負債,到手的外匯則記為資產。24470.84億美元政府外匯儲備如果按照6.8的比率收購,那麽166401億新增人民幣就被投入到經濟體了。2010年1月,國內貨幣M1的供應量是229588.98億人民幣,政府因收購外匯而新印刷出的貨幣占到M1的72%。你能夠想象,如果沒有這166401億人民幣在經濟體流通,我們的物價水平將低到什麽樣的程度?

為什麽我們的經濟水平沒有達到發達國家水平,我們的物價水平卻有超英趕美的趨勢?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我們發行了太多的貨幣,近十年我們貨幣供給年均增長速度高達19%,世界主要經濟體自歎弗如。如前所述,貨幣供給的超常規增長與人民幣匯率人為低估具有莫大的幹係。因此,要降低物價水平,央行必須收回它曾經濫發的貨幣。怎麽收回?賣掉手中巨額的外匯儲備。但是目前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水平太高啊,所以央行必須降價銷售才賣得掉,這意味著人民幣對外幣的升值。這就是為什麽人民幣升值可以降低國內物價而不是抬高國內物價的原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