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鄧政委溜號

(2009-02-03 20:08:56) 下一個
一九三○年李立三領導中共期間,定出了組織全國中心城市武裝起義和集中全國紅軍進攻中心城市的冒險計劃。這年七月,鄧從上海回到右江。立即率紅七軍離開右江紅色根據地。一路上專攻城市和大縣、大鎮,使部隊傷亡很大。

一九三一年一月,紅七軍在廣東樂昌附近強渡北江時,被敵截斷。鄧小平隻得率55團和軍直一部份到江西崇義進行休整,準備去井岡山會合。

有一天,鄧去距崇義六十多裏的傑壩和特委接頭,順便探望傷病員。碰巧在上猶方向的敵軍進攻崇義,我軍被迫退到營前鎮,戰鬥十分激烈。正當廣大指戰員迫切希望鄧政委能快點兒回來的時刻,鄧小平確實在回來的途中。但他走到離崇義還有二十裏地的一個山上,聽到猛烈的槍聲,知道大事不好,怕回去凶多吉少,於是趕忙寫了一封短信給紅七軍。說他知道部隊在撤退,他趕不上,所以不趕了。但寫完後,又覺得這個“理由”不充分,於是又補充一點,說他要去中央匯報工作。信封好後,即讓通訊員帶著信去追趕那據說是“趕不上”的部隊,而鄧某本人卻一溜煙竄到香港,再轉程去上海。

一九四五年七大召開之前,中央曾召集原紅七軍的幹部開過一個座談會,會後由莫文驊同誌執筆寫成《紅七軍簡史》一文,送交中央參考。文中根據同誌們的看法,忠實地寫下這樣一段話:“鄧斌(按;即鄧小平)、鄧崗、陳豪人等領導人未能與士兵同甘苦,共生死,中途脫隊,實不應該”。這一記述算是打中了鄧小平的要害,使他暴跳如雷,一直耿耿於懷。但一時卻也無可奈何。一直到二十年後,才找到出氣報複的機會。

六十年代,鄧小平已是黨的總書記了。六四年羅瑞卿向莫文驊當院長的解放軍政治學院派了一個工作組,以整風為名大整莫文驊,而“罪名”就是“誹謗總書記”,說總書記“開過小差”,從而把莫定為“反黨分子”。總算是天道輪回,文革中這幫自己也被一個個被揪了出來,終於算是給莫文驊平了反,而鄧某臨陣逃跑一案也鬧的人皆盡知。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