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養生之道之 -- 不生病的智慧 4

(2009-09-29 18:21:06) 下一個

第二章 補足氣血萬病滅

一、12種方法可快速準確地判斷自己氣血是否充足

1.看眼睛:

  看眼睛實際上是看眼白的顏色,俗話說“人老珠黃”,其實指的就是眼白的顏色變得混濁、發黃,有血絲,這就表明你氣血不足了。眼睛隨時都能睜得大大的,說明氣血充足;反之,眼袋很大、眼睛幹澀、眼皮沉重,都代表氣血不足。

  2.看皮膚:

  皮膚白裏透著粉紅,有光澤、彈性、無皺紋、無斑代表氣血充足。反之,皮膚粗糙,沒光澤,發暗、發黃、發白、發青、發紅、長斑都代表身體狀況不佳、氣血不足。

  3.看頭發:

  頭發烏黑、濃密、柔順代表氣血充足,頭發幹枯、掉發、頭發發黃、發白、開叉都是氣血不足。

  4.看耳朵:

  現在,人的身體素質越來越差。不信你去仔細看看,現在人的耳朵小,看上去越來越僵硬、而且形狀上看上去已有些變形。就是孩子和年青人都很少能看到圓潤、肥大、飽滿的大耳朵了。而這些大耳朵在老人那裏卻很多見,這說明以前人的身體素質明顯強於現代人。

  小孩子看耳朵看形態,大人除了形態就主要看後天的情況了,主要看色澤、有無斑點、有無疼痛。如果呈淡淡的粉紅色、有光澤、無斑點、無皺紋、飽滿則代表氣血充足。而暗淡、無光澤代表氣血已經下降。如果耳朵萎縮、枯燥、有斑點、皺紋多,它代表了人的腎髒功能開始衰竭,你要注意了。

  5.摸手的溫度:

  如果手一年四季都是溫暖的,代表人氣血充足,如果手心偏熱或者出汗或者手冰冷,都是氣血不足。

  6.看手指的指腹:

  無論孩子還是成人,如果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細細的,都代表氣血不足,而手指指腹飽滿,肉多有彈性,則說明氣血充足。

  7.看青筋:

  如果在成人的食指上看到青筋,說明小時候消化功能不好,而且這種狀態已一直延續到了成年後。這類人體質弱,氣血兩虧。如果在小指上看到青筋,說明腎氣不足。

  如果掌心下方接近腕橫紋的地方紋路多、深,就代表小時候營養差,體質弱,氣血不足。成年後,這類女性易患婦科疾病,男性則易患前列腺肥大、痛風等症。

  8.看指甲上的半月形:

  正常情況下,半月形應該是除了小指都有。大拇指上,半月形應占指甲麵積的1/41/5,其它食指、中指、無名指應不超過1/5

  如果手指上沒有半月形或隻有大拇指上有半月形的說明人體內寒氣重、循環功能差、氣血不足,以致血液到不了手指的末梢,如果半月形過多、過大,則易患甲亢、高血壓等病。

  9.看手指甲上的縱紋:

  隻在成人手上出現,小孩不會有的。當成人手指甲上出現縱紋時,一定要提高警惕,這說明身體氣血兩虧、出現了透支,是肌體衰老的象征。

  10.看牙齦:

  小孩子不明顯,主要是成人。牙齦萎縮代表氣血不足,隻要發現牙齒的縫隙變大了,食物越來越容易塞在牙縫裏,就要注意了,身體已在走下坡路,衰老正在加快。

  11.看睡眠:

  成人如果像孩子一樣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勻,一覺睡到自然醒,表示氣血很足;而入睡困難,易驚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嚕的人都是血虧。

  12.看運動:

  運動時如果出現胸悶、氣短、疲勞難以恢複的狀況,氣血就不足,而那些運動後精力充沛、渾身輕鬆的人就很好。

二、舌苔是身體狀況的天氣預報

  舌苔的變化最能反映每個人當時的身體狀況,通過舌苔的不同情況,最能直觀地看到身體內的寒、熱、虛、實。舌與人體髒腑各器官通過經脈密切相連,當髒腑生理功能失調時,舌上必然會有反映,中醫將舌按部位分屬五髒:一般以舌尖屬心肺、舌邊屬肝膽、舌中屬脾胃、舌根屬腎,從舌相應的部位可以看出五髒的病變,而且,根據舌質的顏色、潤燥晦暗以及舌的形態、大小也可以判斷髒腑的病變程度,如再參照舌苔則會更為全麵。

  做為身體的保健,隻要了解一些簡單的看舌質、舌苔的方法,就能應對自己及家人的常見病了。

  1.看舌質:

  正常的舌質潤而淡紅色,舌質淡的多數貧血、氣血兩虧、體內有寒;舌質紅的內熱大;舌體是正常的顏色,舌尖發紅的心火旺;舌邊發紅的肝火旺;舌邊有牙齒印的,說明氣虛,脾胃虛弱。

  2.看舌苔:

  舌頭上都應有一層淡淡的舌苔。正常情況下應是淡淡的薄白,是濕潤的,不滑不燥。

  舌苔發白:是體內有寒,無論是吃了寒冷的食物還是受了寒,舌苔都會發白,現在的人多數都是白苔,就是因為吃寒冷的水果、蔬菜,常喝冷飲造成的。

  舌苔發黑:說明寒重,已嚴重影響了脾胃功能,消化能力已極差了。

  舌苔發黃:幾乎所有的中醫書中都認為此情況是人體內有熱,可我認為還要結合舌質看。如果舌苔黃而舌質是紅的,說明體內有熱,而且多數都是寒中帶熱、虛中帶熱,所以現在所見的黃苔或黃膩苔的舌質多數不發紅,是正常的舌質或偏白,或隻是舌邊發紅的虛熱,這個時候的內熱完全可以用推拿、按摩等疏通經絡的方法散熱、消熱,而無需用消炎藥,更不能用瀉火的消熱解毒的大寒中藥。要知道,用這些藥雖然很快消了火,但同時卻加重了身體內的寒,而用疏通經絡來消火是不會增加體內寒的,在消火的同時再用食療祛寒,這樣病會很快好轉,而且不反彈。

  舌苔厚膩、發黃,並沒有明顯上火的:多數是氣虛引起的食物不能正常消化所致,這時,同樣不能用消食、化淤的瀉氣藥,還是運用食療補氣、補腎、再配合按摩經絡,幫助脾胃運化。

  沒有舌苔:有的人沒有舌苔,多見於久病虛弱之後,還有的人感冒、發熱的時候是白苔,可用了消炎藥後不但白苔沒了,連舌苔都沒了,就認為消炎藥還真管用,其實這可不是好事,隻能說明你的消化、吸收功能更虛弱了,這時隻要通過我後麵所講的食療方法補足氣血,你又會看到舌苔上出現淡淡的正常舌苔了。

  3.看舌苔時還應注意的問題:

  剛吃過或喝過東西去看舌苔肯定不準,如剛喝過熱水,或剛吃過辣的等刺激的東西,舌頭會變紅;剛喝過牛奶,舌苔是白色;吃了桔子,顏色變黃,吃了巧克力,喝了咖啡以及有顏色的食物,舌苔都會變,所以一定要在進過食至少半個小時以後再看,而且一天內最好多看幾次,才能判斷準確,不致出錯。

三、越細碎的食物越補氣血

  食物消化吸收的場所,西醫稱為胃腸,中醫稱為脾胃,而中醫的脾胃又不單指胃腸,脾也不是西醫的脾髒,中醫所描述的脾,和現代醫學中的胰腺類似。

  幾乎每一本育兒書中都會提到:34個月之前的嬰兒,因消化酶發育不完全,特別是澱粉酶很少,是不能吃大米、麵粉、玉米、小米、紅薯、馬鈴薯、芋頭等含澱粉較多的食物的。以前的人們並沒有充足的牛奶、奶粉給孩子喝,另外還有母親缺乳或母乳不足時,都是給孩子喂米湯、麵湯等,孩子一樣長得好好的,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需要通過消化係統的各個器官的協調合作完成的。我們日常所吃的食物中,除了維生素、無機鹽和水可直接吸收外,蛋白質、脂肪和糖類都是複雜的大分子有機物,均不能直接吸收,必須先在消化道內經過,並被分解成結構簡單的小分子物質後,才能通過消化道內的黏膜進入血液,送到身體各處供組織細胞利用,供各個髒器發揮正常的功能,保證身體的生長,食物在消化道內的這種分解過程稱為“消化”。食物經過消化後,通過消化管黏膜上皮細胞進入血液的過程叫“吸收”。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在小腸。

  消化道對食物的消化通過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消化道肌肉的收縮活動,將食物磨碎,並使其與消化液充分混合,並不斷地向消化道的下方推進,這種方式稱為“機械化消化”,另一種是通過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中的各種酶,對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糖類等充分化學分解,使之分成能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質,這種消化方式稱為“化學性消化”。在正常情況下,機械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是同時進行,互相配合的。

  兩種消化的目的都是將食物磨碎,分解成小分子物質,順利通過消化道的黏膜進入血液,而大分子的物質隻能通過糞便排出。

  西醫的營養學裏有一種叫“要素飲食”的方法,就是將各種營養食物打成粉狀,進入消化道後,就是在人體沒有消化液的情況下,也能直接吸收,這種方法是在不能吃飯的重症病人配鼻飼營養液時常用到的。由此看來,消化、吸收的關鍵與食物的形態有很大關係,而液體的、糊狀的食物因分子結構小就可以直接通過消化道的黏膜上皮細胞進入血液循環來滋養人體。

  講到這兒,大家應該明白“胃為後天之本”的真正含義了吧。也就是說,隻有胃、腸功能正常,吃進去的食物才能轉變成血液,源源不斷地供給全身的每一個器官,而當胃腸功能下降,也就是食物轉化成血液的能力下降後,人體各髒器因為能源供應的減少而不得不把它們應做的工作放慢,這時人體抵抗力下降,各種疾病、傳染病都會輕易上身。而當胃、腸功能徹底癱瘓、不能再生成血液時,也就等於斷水、斷電,各個髒器也隻有停工了,停工的結果就是人的死亡。

  當胃、腸的功能開始減弱,如果我們往胃、腸輸送的營養物資都是液體或糊狀的細小顆粒,不就能很快地消化、吸收了嗎?不就能使這些營養物質直接生成血,反過來又滋養胃腸,不就能幫助虛弱的胃、腸起死回生嗎?保住了胃腸這個人體的後天之本,我們的身體就能少生病。

  想想喂養孩子的整個過程,其實也就是這個道理。孩子出生時喝母乳、奶粉等液體的食物,不需要任何幫助就直接進入血液。6個月後,增添的稀飯、麵條、各種肉泥、魚泥、菜泥,同樣在進入消化道後被順利地吸收化生成血液。

  我經常看到許多家長因為圖省事,孩子才幾個月,就大人吃什麽,孩子也跟著吃什麽。孩子牙齒都沒長全,胃腸又虛弱,哪能將食物消化、磨碎,隻能是通過糞便排出來。這樣做是極不負責任的。所以,很多孩子的喂養問題都出在10個月後開始增添固體食物的時候,以前不愛生病的孩子容易生病了;以前胖胖的、氣色很好的孩子變得消瘦了、氣色也暗淡了,這就說明孩子的胃、腸還沒發育到能消化固體食物的程度。這時候孩子必須回到吃剁碎的食物那個過程中去。所以我建議所有先天不足、常生病、長得不好的孩子(最好是在2歲前)都不要吃固體食物,家長一定不要怕麻煩。

  大一些的孩子,生病後胃口不好,消化、吸收功能減弱,我也建議家長給孩子吃一些有營養的、糊狀的、稀爛的、切碎的食物,能很快幫助孩子恢複健康。

  這種方法同樣適合成人。大病初愈、久病體弱的人或老年人,都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補養胃腸,加快氣血的生成以及身體的康健。

四、保護好胃、腸,心寬體壯

  保養胃、腸的原則就是胃、腸喜歡什麽,你就給它什麽,胃、腸怕什麽,你就不要做什麽。

  胃、腸最喜歡你的細嚼慢咽。這樣能減輕它的負擔,所以易消化、溫度適宜、可口的食物最受胃腸的歡迎,而那些過硬、過燙、過冷、過辣、過黏、油炸、醃製的食物應該離我們的嘴巴遠遠的。

  胃、腸喜歡定時、定量和有規律的進食。你看所有的長壽老人,他們從不暴飲暴食,總是定點吃飯、睡覺,飲食極有規律。所以,定時定量要從嬰幼兒就開始抓起,一直堅持到老。

  胃、腸更喜歡好心情。大家都有生氣吃不下飯的時候,生氣的時候肝火就旺,按五行相生相克規律,肝是木,脾胃是土,木是克土的,當肝火旺時會直接抑製脾胃的功能,使人沒有胃口,所以放鬆心情是增加食欲,促進消化、吸收很重要的一個方麵。

  胃、腸最怕冷。有胃腸疾病的人都知道,當胃腸不適時,抱個熱水袋捂一會兒就會舒服些。這說明體內寒重,因為胃屬土,主黃,麵色發黃時說明消化功能不好,發暗時說明寒重,這時,就不能再吃寒冷的東西了。寒冷之物之所以會引起胃腸的不適,是因為寒冷會使胃腸的血管收縮,影響食物透過消化道的黏膜化生為血液。

  所謂的“寒冷”,除了指食物本身的溫度外,還有食物的屬性,比如你把香蕉加熱了吃,它還是寒性的,吃多了不能消化,隻能匆匆排出體外,這就是為什麽吃多了香蕉會腹瀉的原因,所以,一定要盡量少吃寒涼性質的食物,多吃性平、性溫的食物。各類食物的屬性,在第一章中有詳細全麵的介紹。

  有的人會說為什麽外國人經常喝冷水、吃冷食都沒事,還長得那麽強壯?我說你們隻看到了他們的這一麵,但注意過他們的飲食結構與我們有什麽區別嗎?人家大量吃肉、黃油、奶酪,都是高能量、高熱量的東西,正好起到中和的作用。而我們中國人的飲食普遍清淡,能量、熱量本身就不足,這時你再去喝冰水、吃冷飲,就是自討苦吃了。

  體育鍛煉讓你胃口大開。有人可能覺得這樣說有些片麵,為什麽有的人鍛煉後食欲旺盛,另外的人鍛煉後反而不想吃飯了,這類人就是氣血不足。因為,鍛煉後氣血多分布到了四肢,如果氣血不足,胃腸就會相對缺血,血供減少後,消化功能就下降,反倒不想吃飯了。遇到這種情況時,一是減少運動量,盡可能多吃一些細、軟、爛的食物,等氣血補足的時候再去鍛煉,就不會出現上述不適了。

  胃、腸最喜歡按摩。當經常有胃脹、消化不良的症狀時,在腹部左右上下輕輕按摩,不舒服的症狀會隨之減輕,所以胃、腸消化功能不好的人,要經常摩腹。肚子上有人體最重要的9條經絡,按摩時等於把9條經全照顧到了,真是一個一舉多得的健康良方。

五、補血食療一點通

  1.最快的補血方法是什麽?

  從經絡、穴位、反射區直接注射當歸注射液,是補血氣的最快方法,可以是立竿見影,但是要由專業的醫生進行注射。

  補血的另一種方法是食用高營養的各種肉湯以及用黑米、玉米、血糯米、大米做成的糊,再加進已加工成糊狀的紅棗、核桃、花生、蓮子、桂圓、枸杞子等。所以病後初愈者、產後婦女、老人、孩子、身體虛弱的人,多喝各種將肉燒得很爛的牛肉湯、羊肉湯、豬肝湯、雞湯、骨髓湯、蹄筋湯等,多吃各種直接消化吸收的糊,對養生及疾病的治療特別好。

  2. 最好的補血食品是什麽?

  簡單地說,隻要吃到肚子裏能消化吸收的食物,就是補血的,所以補血的前提是胃、腸道消化吸收的能力,就算吃的是粗茶淡飯,隻要全部吸收,照樣補血,而吃了高級的滋補品,胃、腸道不消化,依然什麽用也沒有。

  相對來說,肉類、蛋類、魚類這些高質量的動物蛋白,能明顯地提高血液的質量,更容易使人抵抗力強,精力充沛。

  3.寒涼的食物是不是都不能吃?

  並不是所有的寒涼食物進入肚子裏都會對身體產生負麵影響,隻要與人的體質、吃的季節相搭配,能起到中和、平衡的作用,就可以吃。比如夏天,人體大量出汗,而適量吃些大寒的西瓜,它能除燥熱,又能補充人體因出汗多而丟失的水份、糖份,這時的西瓜對身體來講就能起到協調、補血的作用,而天冷時吃西瓜,就易導致血虧。

  寒、熱食物要搭配著吃,比如吃大寒的螃蟹時,一定要配上溫熱性質的生薑,用薑去中和蟹的寒涼,這樣就不會對身體有任何的傷害,還利於蟹肉的消化、吸收。

  4.黑色食品就是補腎食品嗎?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宣傳——黑色食品補腎、補血,如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木耳、海帶、紫菜、烏骨雞等。其實並不盡然,溫熱是補、寒涼是瀉。黑米、烏骨雞性溫,補血、補腎效果明顯;黑芝麻,性平、補腎、補肝,潤腸、養發;黑豆,性平,補腎、活血,解毒;而黑木耳性涼,海帶、紫菜性寒,夏天可以經常吃,冬天盡量不要吃。任何食物補還是不補,一定要看這個食物的屬性,性平、性溫的食物,一年四季對身體都有補益的作用,性涼、性寒的食物,除了夏天以外,其他季節盡量不要吃,非要吃的話,也要與溫熱的生薑,辣椒、胡椒、花椒配在一起,這樣既能攝入這些食物特有的營養素,又不至於傷腎、傷胃。

  六、人見人愛的家庭補血方

  在日常的飲食中,還有很多的補血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按我下麵介紹的方法去做,也可換換花樣,讓家人更愛吃。

  紅棗、桂圓、花生、紅豆、紅糖、白果、枸杞子都是人們常吃的補血、補腎的食品,將它們互相搭配,就成了很好的補血食療方。

  紅棗是補血最常用的食物,生吃和泡酒喝的效果最好。

  紅棗還可以在鐵鍋裏炒黑後泡水喝,可以治療胃寒,胃痛,再放入桂圓,就是補血、補氣的茶了,特別適合教師、營業員等使用嗓子頻率較高的人。如果再加上46粒的枸杞子,還能治療便秘,但大便稀的人就不要加枸杞子了。常喝紅棗、桂圓、枸杞茶的女性朋友,皮膚白皙,美容效果不錯。枸杞子不要放多,幾粒即可,紅棗和桂圓也就68粒就行了,每天早上上班後給自己泡一杯,不但補氣血,還能明目,特別適合長期待在電腦前的工作狂們。

  而沒有在鐵鍋裏炒硬、炒黑的紅棗泡茶喝是沒有用的,因為外皮包裹住了棗子,營養成分出不來,而經過炒製的紅棗,經開水一泡,表皮都裂開了,裏麵的營養成分才會慢慢地滲出來。

  紅棗、花生、桂圓,再加上紅糖,加水在鍋裏慢慢地燉,燉得爛爛的,經常吃,補血的效果很好。

  紅棗、紅豆、放入糯米裏一起熬粥,紅豆比較不易燒爛,可以先煮紅豆,紅豆煮爛了,再放入糯米,紅棗一起燒,也是一道補血的佳肴。

  紅棗10粒切開,白果10粒去外殼,孩子隻能各吃5粒,加水煮1520分鍾,每晚臨睡前吃,可以補血固腎、止咳喘、治尿頻、治夜尿多,效果很好,從白果上市的秋天,一直吃到第二年的春天,是給老人、孩子補腎、止咳喘的特效方。

  紅棗10粒切開,枸杞子10粒,煮水喝,補血補腎,專治腰膝酸軟,長年吃,有養顏祛斑的作用。

  紅棗10粒切開,生薑3片,煮水喝,是開胃的良方。

  此外,用豬蹄加黃豆燉爛了吃;用甲魚加上枸杞子、紅棗、生薑燉爛了吃;牛肝、羊肝、豬肝做菜、燉湯,或與大米一同煮成粥;牛骨髓、豬骨髓加紅棗燉湯喝;牛蹄筋、豬蹄筋加花生、生薑燉爛了吃,這些都是補血的好食物。

  做這些食物時要注意,選料要新鮮,而且要燉爛了吃,這樣才能有利於消化、吸收,這就需要家中掌勺的人要有耐心,並能長年堅持。隻有在一日三餐上肯下功夫,才能真正確保一家人身體的健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