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養生之道之 -- 不生病的智慧 3

(2009-09-29 18:19:11) 下一個

第一章   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

一、掌握人體生殺大權的是氣血

  補足氣血,讓每個髒器都吃得飽飽的

  一說起氣血,一般人都覺得是很玄的東西。中醫認為,一個人健康的標準就是氣血充足。人體的髒器就如同人一樣,吃得飽了,幹起活來才有勁。而血就是髒器的“飯”。

  當體內的各種髒器每天都能吃上滿滿一大碗幹飯時,幹勁就十足,工作就幹得好。而當人體的總血量不夠,也就是給髒器減了飯量,雖然它們都還在運轉,但因為沒吃飽,就容易疲勞,無力,抵抗力下降,就出現了人們常說的“亞健康”狀態。時間一長,各髒器由於供血不足,各種疾病都會惹上身來。

  心髒沒吃飽(供血不足)就會心慌、氣短、胸悶,這時,特別想休息,就出現了間歇,心跳的次數就會越來越慢,心就開始痛。這是在提醒你,它餓了、累了,你沒管它,或者隻是給它吃了一些擴血管的藥物,可根本原因並沒有改善。當缺血症狀進一步加重,血管不能充盈,就會造成閉塞,心梗,最後危及生命。

  大腦沒吃飽,輕者頭暈、記憶力下降,重者因遠端末梢的血管得不到充足的血液而幹癟、閉塞,繼而出現腦缺血、腦梗塞,時間一長,腦子開始變“瘦”,腦萎縮、老年癡呆症也開始發生。

  肝髒吃不飽,這個“人體化工廠”的工作量就開始萎縮,以前吃一斤肉,它都能轉化成人體所需要的能量,而這時沒勁幹了,一斤的肉,它隻能轉化7兩,餘下3兩隻好以脂肪的形式棄置在肝髒裏,形成脂肪肝;或者堆積在血管裏形成高血脂。

  腎髒也是一樣,沒吃飽,它擔負的排毒工作就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如此,身體內的各種毒肯定就不能及時排到體外,就容易引起尿酸、尿素過高。

  胰腺也是一樣,吃飽了就能奉獻給人體充足的胰島素,沒吃飽時,糖不能被正常代謝,多餘的糖就存留在血管裏,血糖自然增高了。

  所以,血的重要性是我的食療理論中的核心內容,隻要食物營養豐富、搭配合理就能保證人體內血的質量和濃度;保證了胃腸的消化吸收能力就能讓人血量充足。要記住,食療的重要性是貫穿人一生的,也是要落實在每天的每一頓飯上麵的。

  •溫度決定生死

  氣是什麽?“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這是用來形容氣血關係的最常用的一句話。

  中醫學對氣的解釋是這樣的:氣是由先天之精華、水穀之精氣和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氣所組成。氣具有很強的活力,不停地運動著,中醫學以氣的運動來解釋生命活動。氣的主要功能是:推動、溫煦、防禦、固攝和氣化,即具有推動血液、津液的生成與運行,推動髒腑組織的各種生理活動的作用。人體的氣,又分為元氣、宗氣、營氣、衛氣以及髒腑之氣。元氣,又稱“原氣”,是由先天之精華所化生,並受後天水穀精氣的補充,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宗氣以自然界吸入的清氣和水穀精氣結合而成,貫注於心肺之脈,與呼吸及循環密切相關。營氣是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水穀精氣所化生,運行於脈中。衛氣,有保衛的意思,由水穀精氣所化生,活力特別強,流動迅速,運行於皮膚、肌肉、全身內外上下,能護衛肌表,溫養髒腑,並調節汗孔開合和汗液的排泄,維持體溫恒定。

  一天看電視,有一個節目是介紹太陽係裏各大行星的,裏麵說:人類生存的地球離太陽的距離不遠不近,有著常年平均17的溫度,給萬物生長提供了最好的生長條件。而離太陽近的水星、金星,因為溫度高達400以上,水都蒸發了,離太陽較遠的木星、土星等,因溫度在零下100,全都是冰。彗星也是由一大團冰凍的氣體夾雜冰粒和塵埃物質組成,土星雖有著美麗的光環,也是由冰塊和砂礫組成。而這些星球上都沒有什麽動植物生長。

  看到這兒,我茅塞頓開,原來地球上的氣溫是萬物生長的必需條件。溫度使地球上的冰塊融化成充滿活力、滋養著萬物的水;又使水變成了蒸氣,使空氣更加清新、滋潤,孕育著生命。

  水在我們人體的表現形式就是血液,它滋養著我們全身,當溫度降低時,血液流速減慢,就出現滯澀、瘀堵,當溫度進一步降低,血液就會凝固,人就麵臨死亡。

  使血液能流動起來的動力是溫度,它使血液在我們全身循環不息,維持著各髒器的生理活動,讓生命獲得保障。

  當想明白了溫度的重要性,當悟出了溫度可以決定人的氣血盛衰的時候,我對生命就有了更全麵的認識。

  而這時再去看中醫對氣的解釋,就發現溫度的作用與中醫所說的“氣”非常相似,中醫所說的氣是由先天之精氣、水穀之精氣和吸入的自然界清氣所組成,而其中的先天之精氣、水穀之精氣都能用溫度輕易地解釋。

  先天之精氣其實代表的是先天之本的“腎”。腎為一身之陽,就像人體內的一團火,溫煦、照耀著全身。孩子之所以被稱做“純陽之體”,就是因為腎氣足,腎氣足就說明火力旺,代謝旺盛,總是處於生長、發育的狀態,而老人腎氣衰了,體溫就偏低,火力不足,循環代謝也就減慢了,身體逐漸衰弱。正如《黃帝內經》所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意思是說:“陽氣就好像天上的太陽一樣,給大自然以光明和溫暖,如果失去了它,萬物便不得生存。人體若沒有陽氣,體內就失去了新陳代謝的活力,一片黑暗,這樣,生命就要停止。”

  對於腎髒,中醫裏永遠隻存在著補,從沒有瀉的說法。不能給腎髒撤火,更不能滅火,隻有通過不斷地、適度地添加燃料,才能讓腎火燒得長久而旺盛。

  腎就是人的根,就如大樹的樹根一樣,隻有從根上施肥、鬆土,才能生長旺盛,隻要樹根能不斷吸收營養,才能牢牢地紮在大地更深、更遠。就是大樹給吹斷了,隻要有根在,還會發新枝、長新葉。人也是一樣,隻要保住腎,也就是保住人的根,人就永遠健康,永遠充滿活力。

  而給人的根不斷補充營養的、添加燃料的,讓腎火不滅的就是被稱為“後天之本”的脾胃,是脾胃把食物化成了充足的血液,這就是我理解的“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

  補氣就是補腎、暖腎、保暖、去寒,氣血充足就是身體內血液的量足、質優、腎氣足、基礎體溫偏高、各髒器功能正常,代謝旺盛、血脈暢通;氣血兩虧就是身體內血液的量少、質劣、腎氣虛、基礎體溫低、各髒器功能低下、代謝緩慢、血脈運行不暢。

  所以,補氣的目的就是讓身體保持適宜的溫度,再加上宗氣,也就是人在大自然中吸入的新鮮空氣。這樣人才能鮮活地立於天地之間。

  二、熟知食物的溫熱寒涼平是保證氣血充足的關鍵

  根據各人體質,隻要吃應季、應地的食物就絕少生病

  中醫認為,溫熱為陽,寒涼為陰,隻有將食物的溫熱寒涼因人、因時、因地的靈活運用,才能使人體在任何時候都能做到陰陽平衡,不會生病。

  1.根據各人體質選擇食物

  身體內寒氣較重、氣血兩虧的虛弱之人不分季節,要多吃溫熱性質的食物,如牛肉、羊肉、洋蔥、菲菜、生薑等,這樣身體才會產熱,使機能興奮、增加活力,血脈暢通。現在的人吃的食物普遍性涼,又大量使用空調等降溫,所以現在的人99%都屬寒涼體質。

  如果身體內熱大,精力旺盛,就不用吃太多溫熱性質的食物。吃多了會燥熱、上火,機能過於亢奮,所以要適當地選用一些寒涼的食物來進行平衡。

  2.配合氣候變化選擇食物

  氣候的變化說到底就是溫度的變化,所以,溫度高時人要多吃寒涼的食物清熱,溫度低時要以溫熱的食物保暖祛寒。現在的夏天,室內多有空調,大自然帶給人們的燥熱已大大減少,可人們猶不滿足,仍然貪吃寒涼之物,所以,身體內的寒濕都很重。

  冬天氣候寒涼,理應多吃溫熱的食物保暖,可室內又因為大量使用暖氣、空調,使空氣燥熱,於是人們仍是貪喝冷飲,吃西瓜、香蕉等等,這些都是完全不對的。我一個朋友的母親就是天冷時吃了半個大寒的西瓜,半小時後突發腦中風去世的。

  3.在什麽地方就吃什麽地方的食物

  每個地區因氣候、地理的不同都生長著不同的食物,最明顯的就是炎熱之地多盛產寒冷性質的水果,如香蕉、西瓜、甘蔗等,而寒冷地區多生長洋蔥、大蔥、大蒜以及土豆、大豆等性平、性溫的食物,這是老天爺給人們準備好了的食物,是完全適合他們身體的東西,這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道理。

  我要提醒大家的是:現在的人們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反季節、跨區域的食物,物資的極大豐富,目的並不是為大家的健康著想,而是經濟發展的需要,是為了賺錢。我們的身體要想保持健康,所吃的食物始終要與自身的身體素質、所處的環境、季節保持一種平衡,我們都應因人、因時、因地去選擇不同屬性的食物,才能做到不生病或少生病。

  懂得食物的五味才能保證“後天之本”安全

  人們的飲食習慣是受市場控製的,市麵上賣什麽大家就吃什麽。可現在市麵上供應的食物已沒了季節、區域之分。生活在內地的人們仍然要經曆一年四季的溫度變化,要經曆從入秋到次年的春天長達半年的寒涼天氣,這時再不學點飲食保健常識,不熟悉各類食物的溫熱寒涼平的屬性,在天冷的時候大量誤吃寒涼的水果、蔬菜和飲料,不斷地在給身體內的髒器降溫,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血液循環越來越慢、髒器功能下降、衰老期提前,血流得越慢,沉澱越多,血管越易淤堵、梗塞,從而導致各種與血管相關的心腦血管病高發。

  下麵將常見食物的五味分類列出來,供大家參考:

  穀類飲食

  性平:大米、玉米、青稞、米皮糠(米糠)、番薯(山芋、紅薯)、芝麻、黃豆、飯豇豆(白豆)、豌豆、扁豆、蠶豆、赤小豆、黑大豆、燕麥。

  性溫:糯米、黑米、西穀米(西米)、高粱。

  性涼:粟米(小米)、小麥、大麥、蕎麥、薏苡仁、綠豆。

  肉類飲食

  性平: 豬肉、豬心、豬腎、豬肝、雞蛋、鵝肉、驢肉、野豬肉、刺蝟肉、鴿肉、鵪鶉、烏鴉肉、蛇肉、蝗蟲(螞蚱)、阿膠(驢皮膠)、牛奶(微涼)、酸牛奶、人奶、甲魚(微涼)、龜肉(微溫)、幹貝、泥鰍、鰻魚、鯽魚、青魚、黃魚、烏賊魚、魚翅、鱸魚、銀魚、鰣魚、鯉魚、鯧魚、鮭魚、鯊魚、橡皮魚、海參(微涼)。

  性溫: 黃牛肉、牛肚、牛髓、狗肉、貓肉、羊肉、羊肚、羊骨、羊髓、雞肉(微溫)、烏骨雞、麻雀、野雞肉、鹿肉、熊掌、蛤蚧(大壁虎)、獐肉(河鹿肉)、蠶蛹、羊奶、海馬、海龍、蝦、蚶子(毛蚶)、淡菜(水菜)、鰱魚、帶魚、鯿魚、鯰魚、刀魚、混子魚、鰷魚(白條魚)、鱒魚、鱔魚(黃鱔)、大頭魚。

  性涼: 水牛肉、鴨肉、兔肉、馬奶、蛙肉(田雞)、魚、鮑魚。

  性寒:鴨蛋(性微寒)、馬肉、水獺肉、螃蟹、海螃蟹、蛤蜊(沙蛤、海蛤、文蛤)、牡蠣肉、蝸牛、蚯蚓、田螺(大寒)、螺螄、蚌肉、蜆肉(河蜆)、烏魚、章魚。

  果類飲食

  性平:李子、花紅(沙果)、菠蘿、葡萄、橄欖、葵花子、香榧子、南瓜子、芡實(雞頭果)、蓮子、椰子汁、柏字仁、花生、白果、榛子、山楂、板栗。

  性溫:桃子、杏子、大棗、 荔枝、桂圓肉、佛手柑、檸檬(性微溫)、金橘、楊梅、石榴、木瓜、檳榔、鬆子仁、核桃仁、櫻桃。

  性涼:蘋果(性微涼)、梨、蘆柑、橙子、草莓(性微涼)、芒果、枇杷、羅漢果、菱、蓮子芯、百合。

  性寒:柿子、柿餅、柚子、香蕉、桑葚、洋桃、無花果、獼猴桃、甘蔗、西瓜、甜瓜(香瓜)。

  菜類飲食

  性平:山藥、蘿卜(微涼)、胡蘿卜、包菜、茼蒿、大頭菜、青菜、母雞頭、豆豉、豇豆、土豆、芋頭、洋生薑、海蟄、黑木耳(微涼)、香菇、平菇、喉頭菇、葫蘆。

  性溫:蔥、大蒜、韭菜、芫荽(香菜)、雪裏蕻、洋蔥、香椿頭、南瓜。

  性熱:辣椒。

  性涼:西紅柿(微涼)、旱芹、水芹菜、茄子、油菜、苤藍、茭白、莧菜、馬蘭頭、菊花腦、菠菜、金針菜(黃花菜)、萵苣(萵筍)、花菜、枸杞頭、蘆蒿、豆腐(豆腐皮、豆腐幹、豆腐乳)、麵筋、藕、冬瓜、地瓜、絲瓜、黃瓜、海芹菜(裙帶菜)、蘑菇、金針菇。

  性寒:慈姑(微寒)、馬齒莧、蕹菜(空心菜)、木耳菜(西洋菜)、蓴菜、發菜(龍須菜)、蕺菜、竹筍(微寒)、瓠子、菜瓜、海帶、紫菜、海藻、地耳、草菇、苦瓜、荸薺。

  其他飲食

  性平:白糖、冰糖(微涼)、豆漿、枸杞子(微溫)、靈芝、銀耳(微涼)、燕窩、玉米須、黃精、天麻、黨參、茯苓、幹草、雞內金、酸棗仁、菜油、麻油、花生油、豆油、飴糖(麥芽糖、糖稀)。

  性溫:生薑、砂仁、花椒、紫蘇、小茴香、丁香、八角、茴香、山奈、酒、醋、紅茶、石堿、咖啡、紅糖、桂花、鬆花粉、冬蟲夏草、紫河車(胎盤)、川芎、黃芪(性微溫)、太子參(微溫)、人參、當歸、肉蓯蓉、杜仲、白術、何首烏(微溫)。

  性熱:胡椒、肉桂。

  性涼:綠茶、蜂蜜、蜂王漿、啤酒花、槐花(槐米)、菊花、薄荷、胖大海、白芍、沙參、西洋參、決明子。

  性寒:醬油、麵醬、鹽、金銀花、苦瓜茶、苦丁茶、茅草根、蘆根、白礬。

  特別注意

  1.性平的食物一年四季都可食用。

  2.性溫的食物除夏季適當少食用外,其他季節都可食用。

  3.性涼的食物夏季可經常食用,其他季節如要食用須配合性溫的食物一起吃。

  4.性寒的食物盡量少吃,如要食用必須加辣椒、花椒、生薑等性溫熱的食物。

三、體溫降低的後果就是動脈硬化

  保血管就是保命

  在種地時,隻要澆水、施肥、鬆土做得足,莊稼就能長得好。人類同莊稼一樣,都是天地的產物,澆水、施肥就相當於人類的食飲,是生存的基本保證,而鬆土就相當於體育鍛煉和疏通經絡,隻要兩者同心協力,人就不容易生病。

  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因素,那就是溫度,隻有在適宜的溫度下,莊稼才能生長,一場寒流下來,生長再旺盛的莊稼也會遭殃,再澆水、施肥、鬆土,莊稼也不會生長,隻有等來年春天,萬物複蘇,種子才會發芽,生長。

  人和植物不同的是,植物的自身沒有恒定的溫度,是大自然的溫度決定了植物的生老病死。而人類在與大自然的抗爭中,已總結出一套使身體保持在37左右的相對恒溫的方法。

  當天氣寒冷,我們通過增添衣服,吃一些能產生高熱量的食物,並積極地運動肢體,並運用各種取暖設備;天氣炎熱,我們就減少衣服,本能地吃一些清涼之物來降低體熱,並通過出汗的方式來調節體溫,這樣就使身體始終保持在不冷不熱的相對穩定狀態。

  人類隻能生活在一個非常狹窄的溫度範圍之內,當溫度超過37.5或低於36都屬於有病。

  各種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第一殺手——心髒病,發病人群絕大多數是中老年人,高發季節在冬季,其發病原因與動脈硬化有直接關係。如此說來,那些生活在南方的人,或在冬季裏一直使用取暖設備的人,就不會得這種病了嗎?事實並非如此,動脈硬化的發生與外界的溫度是有一定關係,但起決定作用的還是我們人體體內的溫度。當體內溫度長年偏低,血管自然就會變硬變脆,危險也就隨時存在,而當人體的溫度始終保持溫暖,血管就不會硬化。就如19世紀法國名醫卡莎尼斯的一句名言:“人與動脈同壽。”意思是說,人的動脈在不斷硬化、阻塞,最後當重要髒器(心,腦等)梗塞壞死之日,也就到了人的猝死之時,所以保血管就是保命,隻要血管保持有彈性,生命就充滿活力。

  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當冬天裏吃了寒涼的水果如香蕉、西瓜後,會覺得身體從裏到外地冷,人就會自然地蜷縮,而如果吃上一頓熱氣騰騰的羊肉、狗肉後就會覺得渾身暖暖的,身體自然就舒展放鬆。

  我經常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說,你們吃的藥都是擴張血管的,如果你每天吃的、喝的都是寒冷的收縮血管的食物,病怎麽能治好,就是吃再多藥也沒用;如果你們頓頓吃的都是溫熱的食物,溫度提高了,自然能幫忙擴張血管,就可以不吃或少吃藥了,如堅持長年吃,血管總處在擴張和舒展的狀態,哪兒還會得什麽心腦血管病。

  不要隻貪一時舒服而逆天而行

  上天給我們安排好的四季更替規律,對我們的身體是非常有好處的。比如最適宜莊稼生長的農家肥,經過發酵、漚化後施入土壤中,不但肥效穩而長,而且有利於土壤的改良。

  夏季的高溫和上述所起的作用是一樣的,它把人體在其他季節裏未消化、排出的各種代謝產物經過發酵、漚化後,該利用的就利用,沒用的就通過大量汗液排出體外,使廢物不致堆在血管裏,造成動脈管壁的增厚,導致動脈硬化和患癌的機率大增。所以,夏季正是打掃人體內環境的最好時機,但現在的人夏季都躲在空調房間裏,就怕出汗,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人體內的溫度不斷下降、垃圾不斷增多。

  當你隨時隨地都能吃到一年四季的蔬菜、瓜果並長年躲在封閉的房間裏享受著空調帶給你的“四季如春”時,已經違背了大自然的本意。人隻不過是宇宙間不起眼的塵埃,你用你微小的身軀與大自然相抗衡,就如雞蛋撞石頭,結果隻能是自取滅亡。

  四、現代人為什麽愛上火

  每個人都有上火的經曆,天氣炎熱時身體燥熱;吃了上火的食物後口舌生瘡、大便幹結;還有肝火旺的人脾氣急躁、內熱大;也有久病之人的“陰虛火旺”。

  中醫將“火”分為實火和虛火,實火的治療是用清熱、降火的瀉法,虛火是用補法。

  怎樣知道自己是實火還是虛火呢?

  1.看小便:

  小便顏色黃、氣味重,同時舌質紅,是實火;小便顏色淡、清,說明體內有寒,是虛火。

  2.看大便:

  大便幹結、舌質紅的為實火;大便幹結、舌質淡、舌苔白的仍為虛火;大便稀軟或腹瀉說明體內有寒,是虛火。

  3.看發熱:

  如果身體出現發熱的症狀,體溫超過37.5時,全身燥熱、口渴,這是內熱大,是實火;發熱時手腳冰冷、身體忽冷忽熱,不想喝水,是體內有寒,為虛火。

  所以不論什麽人,當感覺身體內有熱、燥的時候,先按這4點對照一下,就知道這“火”是實火還是虛火了。隻要是實火,現在中醫最常用的各種清熱、解毒、降火的藥都是瀉火最好的,連吃三天肯定降火。而目前隻是單純實火的人已是越來越少了,多數都是虛火。

  《黃帝內經》裏說:“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這裏指出了寒為熱病之因。若寒邪過盛,身體內表現出的都是熱症、熱病,也就是說這個虛火實際上是由寒引起。

  為什麽寒重反而會引起“火”呢?前麵介紹過,當身體內的寒重,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傷腎,造成腎氣虛弱,各髒器功能下降,氣血兩虧。腎主水,這個水是灌溉全身的,當水不足時,就如大地缺水一樣,土地會幹燥。

  髒器也是一樣,如果缺少了水的滋潤、潤滑,就易摩擦生熱,最典型的是肝髒,肝髒屬木,最需要水的澆灌,而一旦缺水,肝就燥,肝火非常明顯。

  頭麵部也是最容易上火的部位,也是因為腎陽不足、腎氣虛,血液上頭的力量不足,頭麵部的器官沒有充足的血液供應,就會出現眼睛幹澀、口幹、舌燥、咽幹、咽痛等上火症狀。

  當血液供應減少,頭麵部的免疫功能就下降,再加上口腔、咽喉、鼻腔、耳朵又是暴露在空氣中的器官,最容易受細菌的感染,這樣患鼻炎、咽炎、牙周炎、扁桃體炎、中耳炎的機率就非常高了,且很難治愈,不久就變成各種慢性病了。

  通常治療這種症狀普遍都是采用瀉火、清火、降火的寒涼藥物,這就使得寒上加寒、虛上加虛,越治火越大,越治病越多,越治病越重。

  其實,火大的人,如果用一般的推拿、按摩疏通經絡後,虛火仍很大,就用艾葉水泡腳或用大蒜敷腳心或用生泥鰍降火。特別是吃幾條生泥鰍後,很快身體內的虛火全部打掉,也就是身體內的假象全部祛除後,顯露出來的就是身體內的一片寒涼。

  這時你再用食療補血、補腎,怎樣吃都不會上火了,你就放心、大膽地進行食補。當氣血很快補足,當身體不再受寒涼的侵襲,你的腎陽之火、腎氣都在不斷充實,身體自然就強壯起來,各種虛火自然消退,各種慢性炎症自然也就很容易治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