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腦風暴
一車50多人,我們又坐在車的最後一排,開始並沒有注意到坐在很靠前的他,上上落落幾次車之後, 不由自主的,眼睛就落在了他頭上,因為他頂著個愛因斯坦的發式,根根發絲跟觸了電似的,以腦殼為圓心向四下裏曲裏拐彎的張揚著。再配上瘦削的臉,薄薄的嘴唇,厚厚的看得出一圈圈的明顯度數很深的眼鏡,讓人很想給他畫張素描。畫畫我不在行,但是起撮號是我的小愛好,他的IMAGE讓我心裏自然就冒出了“ 愛因斯坦”這個毫無創意的俗名兒。
再接下來幾天,他吸引了更多的眼球,“愛因斯坦”的形象很會誤導人以為他是那種學究氣很濃,不善言辭式的人物。其實不然,此君能言善辯,樂於跟人交流,飯桌上,每個休息的間隙,去往景點的路上,他抓住每一個機會跟幾乎所有的人交談。談什麽呢,談他的經曆學曆,他的理想抱負,問你的經曆學曆工作情況等等等等,因為一車大部分是各處來的中國人,他談的最多的就是中國,中國的機遇,中國的未來,中國和歐美國家的比較等等。令人意外的是他的觀點一邊倒的傾向於中國。
他最愛穿的是件洗的顯舊了的T-SHIRT,上麵鮮紅的印了一支祥雲火炬,火炬下是“美國,舊金山,2008.
他說他87年出國,很幸運的因89年學潮早早的不費周折的拿到了綠卡,在夏威夷,在紐約分別完成了MBA, IT的碩士博士學位,輾轉多個城市任職任教,現在矽穀,是某大學經濟學院的副院長。
他還說他留在國內的老同學舊同事現在都已經成績斐然,官拜國家要害部門的部局長,這次旅行就是以前的老同事現國家某某局局長又駐歐洲什麽機構總經理的請客他們夫婦的,這次旅行也是他們夫婦結婚16年來首次長途旅行。
他說他要去國內創業,做什麽呢?以他的資曆能力和愛好,以及近3年來對國內大城市市場的考察,他覺得做教育培訓產業很有前途。培訓什麽人呢?培訓那些企業的管理人員。他說他現在的行情是,為那些老板們做一場培訓收費10萬人民幣。
他說為什麽他適合做培訓呢?因為他喜歡講話,喜歡跟人溝通,心中有PASSION,還有很多很好的想法。
在都靈,腹中作鼓的我們等在那家著名的手工碳烤PIZZA店裏跟店小二,收銀MM談笑風生下ORDER等PIZZA的當兒,他居然抓了個正在店裏獨自用餐的不知從哪國來此地出差的中國男人推銷他的回國創業理念。
在威尼斯,他跟地陪女導遊辯論中國的進步,中國的好,14歲就從溫州來意大利,已經在威尼斯生活十幾年的女地陪說,我還是願意生活在這裏,你看看新聞,中國的嬰兒奶粉裏都有毒。
在比薩,他跟一對香港來的女學生講以後應該去中國發展,女學生回他,個人有個人的理想生活狀態,自己覺得好,就在哪裏生活。換言之,她們沒有深厚的中國情節,她們想要的無非是無憂的生活而已,不管在哪裏。
也是在威尼斯,我們都進一家手工玻璃作坊參觀,他一人獨坐於作坊門前的一口古井旁做冥思,我問為什麽不進去看看,很有意思的,他抱怨說沒意思,浪費時間。他說他要在三個月內完成一本書,推出市場,寫什麽呢?分析正如火如荼發生著的美國次貸金融危機,他說他感到出來旅遊簡直是浪費時間,他第二天已經不能忍受,想回去了,太太不許,他隻能留著,但是身在心不在,腦子裏全是想法全是頭緒,他要把這些想法頭緒趕快寫成書推向中國市場,而且期限是必須三個月內,否則他就不能領先了。
“頭腦風暴”就是在聽他講了很多的話,仿佛能看到他腦殼裏那些想法頭緒霹靂啪啦爆炸著的時候,我的腦袋瓜裏爆出來的名號,配合著他的愛因斯坦頭,再貼切不過。
“頭腦風暴”講完自己,突然有一天想起跟我們介紹一下太太,一直在他身邊,端莊美麗很少出聲的太太原來是真正的高手,太太是核能物理的博士,供職於世界著名的法屬核能電力公司。太太在他介紹的時候羞紅了臉,嗔怪道,你說這些幹什麽!
從巴黎,到威尼斯,到羅馬,佛羅倫薩,到蒙地卡羅,尼斯,嘎納,一路上,“ 頭腦風暴”主動出擊找這個談那個聊,跟國內來的甚至互留聯係方式以望後會有期,熱火朝天的,大有招商引資的勢頭。這樣的畫麵和對話常常重複著-- 太太寂寥的等在一邊,手裏拿著相機,看著唾沫橫飛的他在那裏非常忘我地論述著,他一轉頭看見太太,訕笑著,我太太最喜歡拍照了,來,我給你拍照。太太怒道,你講完了嗎?!那邊廂,太太屬意的風景已經錯過。到後來,太太索性跟我們幾個還談的來的女伴一起玩,一起拍照。
我們問太太,你們就要回流嗎?太太說,你聽他說!孩子們不會願意的。問“頭腦風暴”,是全家一起回,還是你一個人回去創業?他王左顧而言他,拿出他們小女兒的照片得意的說他的女兒是個小美女,長的象劉亦菲,大家輪著看了一遍,果真比劉亦菲還美。又給我們看全家福,兩個兒子也是陽光少年,帥氣逼人。他告訴我們大兒子16歲,幾乎不怎麽跟他交流,兩個小的跟父母親近。估計我們問的是個還沒定論的家庭難題。
旅程接近尾聲的時候,“頭腦風暴”跟導遊打聽能否在酒店包個什麽房間,給大家話話別,但是沒有多少人真有興趣。年輕的情侶來不及享受卿卿我我的兩人世界,年長的更願意結伴去吃吃正宗西餐品品歐洲紅酒,遑論又有多少人跟他有共同話題。平常沒事,聊聊天解解旅途寂寞也就算了,來真格的,免談。也是,大家雖然看似同宗同族,但是成長環境,年代,境遇不同,誰想說服誰都不容易。
旅行回來以後,每天的新聞頭條就是美國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機,直至稱霸百多年的金融寡頭們紛紛墜馬,處處都彌漫著大廈將傾的恐懼和嗚咽,整個世界烏煙瘴氣,小老百姓們如履薄冰。
這個時候,就不由的想“ 頭腦風暴”不知在做什麽,他的回國創業夢怎樣了?他的書寫的怎樣了?他是不是總能踏對步子,在美國強的時候去美國,中國旺的時候回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