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時期,1968年,我剛進初二,本來就啥也不懂,才認幾個字,古文,成語都沒入門呢,就在最需要求知的時候,被突然停止了上學,要“停課鬧革命”。這一停就停到了1978年底。
儒家的書沒有讀,無論什麽理由,我沒有讀。四年大學如饑似渴讀書,也沒找機會讀儒家的經典。慚愧,愧對自己。
今天一詞學習,雖然老了記憶不行,但希望自己能學到一點是一點。70年的歲月經曆似乎讓我學習起來容易點,道理容易明白。謝謝,“格物致知”。
ChatGPT:“格物致知”是中國古代儒家經典《禮記·大學》中的重要概念,指通過探究事物的原理來獲取知識,從而達到認識和理解世界的目的。這一思想強調了學習和認知的實踐性和探究精神,是古代儒家知識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具體來說,“格物”意為“推究事物的道理”,即通過深入觀察和分析客觀事物,探求其內在的規律和本質;“致知”意為“達到知識的境界”,即通過對事物的研究和思考,獲得真知。格物致知的過程強調知行合一,通過實踐來加深理解,以達到更高的智慧和道德修養。
後來,這一思想影響了諸多學者,其中宋代理學家朱熹特別推崇格物致知,認為格物致知是修身的基礎,是通向“明德”和“正心”的途徑。這一觀念不僅在哲學上具有重要意義,也對中國傳統的學習方法、求知態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