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生活

音樂幾乎伴隨了我所有的文字,從音符中飄逸出的旋律有時比文字更能釋譯情感。
個人資料
廣陵曉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又見瑞士(2):孤傲冷峻的馬特宏峰--遠眺

(2016-07-25 11:47:23) 下一個

【前言】:讀到不止一位網友在世界風情壇提問探訪馬特宏峰相關事宜,也收到網友發來的悄悄話詢問類似事宜。因此,我就提前整理我們在瑞士行程後四分之一探訪馬特宏峰的經曆,與朋友們分享,給那幾位網友計劃行程時參考。因為在采爾馬特(Zermatt)以及登山和徒步觀馬特宏峰的活動內容比較豐富,也因為拍攝的照片比較多,我將用《孤傲冷峻的馬特宏峰--遠眺》和《孤傲冷峻的馬特宏峰—近觀》上、下兩篇介紹。主要的行程攻略是在第2篇,爭取在某位網友8月初的瑞士行之前整理完畢:-)))。


《又見瑞士(2):孤傲冷峻的馬特宏峰--遠眺》


1. 采爾馬特--探訪馬特宏峰的必經之地

小山鎮采爾馬特位於著名的馬特宏峰山下峽穀裏,它的發展和繁榮與馬特宏峰息息相關。另外,采爾馬特四周有許多登山滑雪場,無論冬夏,這裏遊客絡繹不絕。旅遊業是采爾馬特的主要經濟來源。我們從高山度假聖地聖莫裏茨(St Moritz)乘風景線冰川快車(Glacier Express)到采爾馬特,一路風光無限。冰川快車從聖莫裏茨出發的時間分別是上午7:53,8:53,和9:53。因為是在度假,我們就睡到自然醒,又用了一些時間吃了一頓豐盛的早餐,到火車站時就乘了最後一班冰川快車(9:53)前往采爾馬特。【小提示:(1)位於采爾馬特火車站出口右側的遊客信息中心(TI)夏季開放時間:周一至周日,8:30-18:00;是取地圖、谘詢交通和遊覽問題的好地方。(2)馬特宏峰博物館(Matterhorn Museum)開放時間:周一至周日,11:00-18:00。】

照片1:采爾馬特火車站非常簡單,出口處最吸引我的是采爾馬特所屬的瑞士瓦來區特有的黑臉羊Wolli以及戈爾內格拉特-采爾馬特馬拉鬆賽(Gornergrat Zermatt Marathon)。我如數家珍地告訴先生,2016年第15屆戈爾內格拉特-采爾馬特馬拉鬆賽在我們到達之前一周左右舉行(7月2號,星期六),有來自於世界30個國家的2370位左右馬拉鬆長跑愛好者參加,包括遠自巴西、新加坡、和澳大利亞的參賽者。這個馬拉鬆線路難度很大,其中從聖尼克勞斯(St. Niklaus)至利菲爾伯格(Riffelberg)的海拔高差有2600米左右。先生笑話我對馬拉鬆賽的關注,我則“認真地”說:“隻要跑過一次馬拉鬆,就是永遠的馬拉鬆者。何況我跑過3次,還包括波士頓馬拉鬆呢。”先生聽了我的話哈哈大笑,說:“到什麽時候你才會停止吹噓參賽波士頓馬拉鬆?!”我笑著回答:“Never!”

照片2:采爾馬特火車站前的廣場上有多輛出租車。這些車與其它地方出租車不同,因為到這裏的許多遊客通常有滑雪等裝置,不是普通出租車能裝載。

照片3:從火車站廣場向右就是采爾馬特的主街班霍夫大街(Bahnhofstrasse)。

照片4:沿著班霍夫大街走5至10分鍾就是采爾馬特中心廣場,其一側是鎮政府(Gemeindehaus)。鎮政府建築的一側是國旗和地方政府旗幟,另一側是瑞士著名的阿爾卑斯長號(Alphorn)銅像。我們在盧塞恩(Lucerne)有幸聆聽和欣賞了阿爾卑斯長號現場表演。

照片5:位於采爾馬特中心廣場的馬特宏峰博物館。據介紹,博物館的外表造型模仿馬特宏峰,不過,看上去不太像噢:-)))。我們的旅館就位於博物館附近。

照片6:從采爾馬特中心廣場看到一位騎自行車高手正騎過教堂橋(Kirchbrücke,church bridge),他隻用一隻手扶自行車車頭,而車頭上卻橫掛著一個巨大的滑雪裝置;另一隻手拖著一隻在地上滾動的行李箱;身上背著一個大行李包。即使如此,他不僅騎得穩穩當當,而且還騎得飛快。我和先生對看了一眼,一致讚賞那位小夥子太牛了!【小提示:請記住教堂橋,www.swissvacations.com網站介紹教堂橋是在采爾馬特鎮遠眺拍攝馬特宏峰的最佳位置“…Kirchbrücke (church bridge) from where you can take the best shots of the Matterhorn…”。】

照片7:從我們旅館窗戶陽台伏看采爾馬特的一部分建築。然而,最令我們興奮的是從陽台可以直接觀賞馬特宏峰。


2. 孤傲冷峻的馬特宏峰千萬年來靜觀雲卷雲舒

海拔4478米的馬特宏峰不是阿爾卑斯山脈最高峰【注:位於法國和意大利交界的勃朗峰(法語:Mont Blanc,意大利語:Monte Bianco),海拔4808米,是最高峰】,但它以其獨傲的三角錐造型、陡峭險峻、和難以攀登成為阿爾卑斯山脈中最著名的山峰,被瑞士人引以為傲,被稱為“瑞士第一山”,也成為阿爾卑斯山的象征。另外,馬特宏峰因陡峭最難攀登,是人類最後征服的阿爾卑斯山峰(1865年7月14日)。因為天氣的緣故,不是每位探訪馬特宏峰的遊客都能見到它孤傲冷峻的真容。我們那接近20年前的行程是在11月底,阿爾卑斯山脈被冰雪覆蓋,白雪皚皚、巍峨壯觀、純淨迷人,然而漫天飛舞的雪花遮掩了馬特宏峰。因此,觀賞馬特宏峰真容是我們這次行程的主要目的之一。為此,我一反以往行程早早就預訂好旅館的習慣,這次瑞士行卻推遲到出發前1周才訂旅館,就是因為要根據2、3周天氣預報調整和確定行程,以保證探訪馬特宏峰的前、後1天都是晴天。當時看到的天氣預報是我們10來天的行程中有一半的天氣是陰天或雨天,但實際狀況是整個行程每天陽光燦爛、太陽火辣辣。天氣預報如此不準確,枉費了我的一番周密計劃:-)))。

到旅館登記注冊時,前台工作人員微笑著告訴我們,從旅館窗戶陽台就能觀賞到馬特宏峰;並且陽台上有戶外用的小桌椅,以方便客人舒適地觀賞。於是,我們就有了以下2小時左右的意外驚喜。

照片8-12:雲霧繚繞的馬特宏峰。一層層濃厚的雲霧霸道地纏繞著孤傲冷峻的馬特宏峰,仿佛說:“馬特宏峰是我的,我們相伴千萬年,那能讓你們這些遊客隨隨便便輕易地看到。”我對雲霧喃喃地說:“幫幫忙吧,我們從那麽遠來看它,就讓我們見一見帥山的真麵貌吧。”

照片13-15:忽隱忽現的馬特宏峰。雲霧仿佛說:“看在你們千萬裏來尋看它的情份上,就露一部分真容給你們看看吧。”先生和我的眼睛都緊緊地盯著那忽隱忽現的帥山,手中相機也卡嚓卡嚓地響個不停。

照片16-19:雲開見峰。雲霧大概被我們對馬特宏峰的真情感動,緩緩地從馬特宏峰飄過,輕輕地揭開馬特宏峰的麵紗。先生和我興奮得幾乎異口同聲地說:“看見了!看見了!”不知為什麽,我情不自禁地哼起了記憶中的一首兒歌“看見了,看見了,看見了。螺絲帽,睡懶覺,祖國建設不可少。”聽到我哼唱的歌,先生哈哈大笑。

照片20-23:夕陽映照下的雲霧與孤傲冷峻的馬特宏峰纏綿不休。馬特宏峰隻顯現了一會兒,就又被雲霧纏繞。我們在陽台上又坐了一會兒,就心滿意足地離開旅館外出覓食。這2個小時左右的觀峰經曆是我們此行的高潮之一;第2天晴空萬裏,馬特宏峰無遮無掩、被一覽無遺的經曆都沒有這2個小時左右的觀峰經曆難忘:-)))。


3. 采爾馬特的夜晚、清晨、下午

照24-25:采爾馬特的夜晚。從旅館陽台觀賞到馬特宏峰麵貌後,我們心滿意足地外出覓食。

因為知道第2天是晴天,我們就計劃清晨5點半起床觀賞日出霞光沐浴著的馬特宏峰。沒想到一覺醒來已是6點10分左右,推開窗戶從陽台上看到金色朝陽依然籠罩著馬特宏峰,我們非常高興和感恩。先生計劃像昨天傍晚一樣從陽台上拍攝馬特宏峰,但我告訴他還有一個更好的拍攝地點,是www.swissvacations.com網站推薦的在采爾馬特鎮遠眺馬特宏峰的最佳位置:鎮中心廣場附近的教堂橋。我們胡亂穿上衣服就跑向旅館附近的教堂橋。

照片26-27:朝陽沐浴著的馬特宏峰,披著金輝,難得的美景。巨型“金字塔”是經典的馬特宏峰形像之一。

照片28:從教堂橋上拍攝的金色霞光消失後的馬特宏峰,橋下馬特菲斯河穿鎮而過。從這張照片上可看出,馬特宏峰其實離采爾馬特還是有相當一段距離。所以,還是必須乘登山齒輪火車近距離欣賞馬特宏峰。

照片29:站在教堂橋拍攝聖毛裏求斯教堂(St. Mauritius Church)鍾樓。

照片30:教堂後園的登山者墓地(Mountaineer’s Cemetery),在這裏埋葬著攀登馬特宏峰時不幸遇難的登山者們。墓碑風格迥異,銘刻著遇難者的名字、遇難時間等;許多遇難者很年輕,隻有20、30歲,令人痛心。其中,有一座無名遇難登山者墓碑;另外,有的墓碑上還銘刻登山者生前的座右銘。馬特宏峰雖不是阿爾卑斯山脈中的最高峰,卻因陡峭最難攀登,是人類最後征服的阿爾卑斯山峰。這些登山者們用鮮活的生命挑戰人的極限,從此與巍峨的群山相伴,融入他們向往的自然。訪問登山者墓地再次使我們對挑戰者、對生命、和對死亡產生敬意。

照片31:登山者墓地馬路對側是登山者豐碑。

照片32-34:位於采爾馬特中心廣場的聖毛裏求斯教堂。

照片35:位於采爾馬特中心廣場的野生動物銅像和馬特宏峰博物館。【小提示:瑞士自來水可以直接作飲用水喝。】

照片36-38:馬特宏峰博物館介紹了馬特宏峰攻頂的曆史,收藏了許多相關物品。其中,1865年7月14日人類首次成功登頂馬特宏峰斷開的繩索。在英國人Edward Whymper 帶領下首次登上馬特宏峰的七位人士中,有四位因繩索斷開從1200米落差的北壁墜下並喪命。

照片39-40:馬特宏峰博物館雖小,但內容豐富,還包括介紹了阿爾卑斯山和采爾馬特小鎮的曆史。


拜訪登山者墓地和馬特宏峰博物館後,我的腦海響起了《The Call of the Mountains》旋律和歌曲和歌詞(將這首歌上存在這裏http://cdn.wenxuecity.com/upload/media/df/66/8f/52gmvB3Z3287.mp3給感興趣的朋友們):
“…The call of the mountains, ooh, ooh
The call of the alps
The call home, ooh, ooh
The tune in our hearts, the song of the mountains

What's that stir, so blatant in our sallying hearts?
What's that urge that lifted up our longing eyes?
What's that ring echoing from the leaden skies?
What's that augur resounding from the lyre's strings?

A cry rang on in the sibilant winds
A behest, the outcry of the cranes

The call of the mountains, ooh, ooh
The call of the alps
The call home, ooh, ooh
The tune in our hearts, the song of the mountains

The voice in the wind, the saint in the sky

The call of the mountains, ooh, ooh
The call of the alps
The call home, ooh, ooh
The tune in our hearts, the call of the mountains…”




音樂《National Anthem of Switzerland》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廣陵曉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薩蘭烏2' 的評論 :

謝謝鼓勵。你形容得真好!
薩蘭烏2 回複 悄悄話 圖文並茂,“遠近高低各不同”。
廣陵曉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reda' 的評論 :

謝謝分享,所言極是。
Breda 回複 悄悄話 Actually you can drink water straight from water fountains everywhere in Switzerland...the cleanest country in the world. Of course, the most expensive one as well.
廣陵曉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whiteblack1' 的評論 :

不用謝。位於鎮中心廣場附近的那座橋的名字就叫教堂橋(Church Bridge),就在教堂的後麵,如照片29中所示。
whiteblack1 回複 悄悄話 Thank you for sharing ! What is 鎮中心廣場附近的教堂橋 specifically ? Thanks!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