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 灣區的華人中有一句口頭禪 - “看元元的芭蕾去!”一場好戲,近在咫尺,好福氣噯。 又據說,譚元元將於35歲息舞。根據維基百科透露的生辰八字,我等隻有一年不到的時間觀賞元元的芭蕾啦。有關譚元元事跡文章如汗牛充棟,謹選下文轉載與汝等同享,還望知者補充與點評。
舞蹈家皮娜.鮑什有句名言:“我跳舞,因為我悲傷。”對世界一流芭蕾舞團首席譚元元,應該是:我跳舞,因為命運。這位天生的舞者,其命運正是由一枚硬幣決定的。
一枚硬幣改變的人生
誰看到譚元元都會感慨上帝造人亦是貧富不均的。黃金瓜般的小頭顱,比巴掌還小的臉龐,飽滿精致的五官,長頸,窄骨架,下肢與上肢的比例超過黃金分割,手指纖細而長,細圓柱般的身體沒有一縷多餘的肌肉或脂肪……這樣的女子,天生屬於芭蕾。
芭蕾舞校招生條件中關鍵一條,下肢必須超出上肢11.5厘米。譚元元有天賜的13厘米之差,所以芭蕾舞校的所有老師,包括後來帶她的林美芳、陳家年,都覺得這是一棵難得的好苗子。
這是遺傳,譚元元說。祖籍寧波的母親就有這樣絕佳的身材,而且身體柔韌度非常好,當年報考北京舞蹈學院被外公攔截,從此有個心結。山東籍父親身材也好。父親希望譚元元當醫生,母親一心想讓她實現自己的舞蹈夢,一再堅持:“元元有跳舞的天賦。”
5歲時,譚元元對著電視模仿芭蕾舞劇《天鵝湖》,後來在少年宮跳舞,那時她隻是聽大人的話。她穿上了白紗舞裙,係好了漂亮的舞鞋,但源於趾尖站立的痛苦也源源不斷地來了,這時候她隻會哭。所以,一家三口打算聽聽天意:一枚5分硬幣拋起落下,正麵朝上,跳舞;反麵朝上,當醫生。
記者問:“如果當年是反麵朝上,你還會跳舞嗎?”“肯定不會,爸爸媽媽是非常認真的。”譚元元立刻搖頭,卷曲的睫毛扇了一下,那對藍色的耳墜輕輕晃蕩。
中國式師徒關係
說起中國和美國芭蕾舞教學的區別,譚元元第一說起的就是不一樣的師徒關係。在帶她的3年裏,陳家年、林美芳夫婦是全身心撲在她身上,一板一眼地摳,每一個動作眼神細細講解;他們不但教她舞蹈,還教她做一個有責任感的演員,他們對她的要求嚴格到手指的姿勢和挽發髻時發根的位置。
1995年她加入舊金山芭蕾舞團,外國老師是放手教學,一台舞劇大致交待劇情後就讓演員自己去琢磨,生活上的事更少有溝通。譚元元說自己更喜歡中國式師傅帶徒弟的方式,人情味濃。所以這些年來,不論走到哪裏,她都跟上海芭蕾舞校的老師們保持聯係;每次她回國演出,老師們也總是要想法見一見的。
這次回國,譚元元將給國內觀眾帶來創下多項紀錄的芭蕾舞劇《鵲橋》。11月17-19日和11月23-25日,這出投入2000萬元的四國大劇將先後在上海大劇院與北京人民大會堂拉開全球巡演的序幕。譚元元說,這次合作的全是當今世界一流的芭蕾舞舞蹈家。俄羅斯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是全世界最著名的芭蕾舞團,出過烏蘭諾娃、巴蘭欽、紐裏耶夫等世界級大師,這個團的《天鵝湖》,被公認為最權威版本,這一次,它派出了首席舞蹈家阿麗娜.索莫娃和雷奧尼多.撒拉法諾夫。
表演“精致又大膽”
2006年春節晚會總導演郎昆印象很深,譚元元排練從不遲到,跟國內一些大腕的作派迥然不同。當時,她已經上過美國《時代》周刊和日本《舞蹈》雜誌,並在朱钅容基訪美時被請去白宮獻藝。15歲參加國際芭蕾舞蹈比賽,評委會主席烏蘭諾娃給了她滿分;3年時間當上世界一流芭蕾舞團的首席,而同團另兩位為此付出了16年。“跳芭蕾腳很累,扭傷是家常便飯。要保護,平時盡量把腳放得高一點,水泥地、石板路都很硬,每次出去散步,要穿上平底鞋,不要走太遠。”她喜歡去唐人街找中醫針灸、中藥熱敷。
在國外跳舞是簽合同,每年要跳一百多場,“像上班一樣。”譚元元說,她的時間都被劃成一格一格的。
她對藝術對舞蹈的理解已經遠遠超出當年。《紐約時報》著名舞蹈評論家安娜稱她的表演“精致又大膽”。她的底子打得細膩,每一個眼神、表情、手勢等細節處理都很準確。
30歲還沒談過戀愛
近兩年,她的路線圖上多了一個地點:舊金山的聖瑪麗亞大學藝術係。她計劃用3年讀完4年課程,常常夜裏11點演出完,回家後寫論文到淩晨兩三點,早上8點半又得起床“上班”。
首席並非終身職位,稍不留神就會被人取代。“一旦讓人失望一次,很可能就再也不會用你。”在這一行裏,新人取代舊人是必然,激流勇退是明智。譚元元學習畫畫、服裝設計、舞台編導等都是在為今後的人生做準備。“芭蕾舞是你最想做的事嗎?”“對。”小小的臉龐靜止片刻,譚元元正一正身子,認真地、嚴肅地作答。
“據說你到現在沒有談過戀愛。怎樣去表現舞劇裏複雜的愛情呢?”“小時候老師怎麽講,我怎麽做。大了嘛……”譚元元一時語塞,經紀人忙解圍:“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
“愛情是美好的,我當然希望此生擁有它。不過,它有甜蜜的一麵,也有毒藥的一麵,像硬幣的正反麵。我也喜歡小孩子。”據說,父母和她自己都想找個圈外人。譚元元入了美國籍,但那隻是為了飛來飛去方便:“我還是炎黃子孫,是中國人,而且,還是上海的。”
《南方人物周刊》2007年第27期李宗陶周璿文
謝謝WienFan到訪。3:7的身材 - 你的比喻蠻形像化。以前上芭主演白毛女的蔡國英也有如此傲人的身材 。有人見到她的媽媽,說跟蔡國英一模一樣,身體筆直,臀部微翹。不是假姿假眼裝的,而是天生如此。
譚元元的體型很美,3:7,頭小,脖子細長。在網上看過她的采訪,談吐不錯,頗有智慧。眉羽之間有點象郭晶晶。
謝謝分享。
我們這兒是遠鄉僻壤,不過每到聖誕節總有有大量好魚好肉好菜上市,外加電視好節目。過去三年,連續上映譚元元主演的胡桃夾子,禁不住上網查尋,果真好評如雲。雖說法不一,有兩個字是有共識的 - 高雅 (elegant),精巧(delicacy)。
譚元元平易近人,且能說會道。她是南方人,卻一口流利漂亮動聽的普通話;英語發音用詞也蠻講究。
小發現:芭蕾舞始於意大利文藝複興,在路易十四時代的法國皇宮貴族圈裏盛極一時。後又為視法國文化為時髦高尚的俄國人繼承發揮,如今在俄,英,歐洲,美國,日本及中國均有高水平的教學及表演體係。
她17歲時在德國進修學習,曾偶然見麵過一次哈。以後在電視上欣賞過她的高超舞藝。希望她藝術人生不斷輝煌!
大概是芭蕾不屬於競技體育,而是高雅藝術,國家財力不會支持個人追求(相比體操),那些有財力支持子女上芭蕾課的家庭又未必會讚同孩子以此作為終身職業(就像譚元元家裏的分歧一樣)。相比之下中國父母對音樂的認可程度好像要高一些。當然從實際的角度看,音樂是一個終身職業,七老八十了也能幹,而芭蕾舞演員的生涯最多也就到40來歲吧。
牽涉到藝術和美的東西,就不是吃苦能辦到的,那是靠美學和文化內涵的積累才能達到的,就像申雪和趙宏博為啥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拿不到金牌一樣,他們主要靠的還是技巧,但藝術性方麵就差西方人很多。
練芭蕾當然很苦,對身體先天條件要求很高,但是中國人出了名的不怕吃苦,11億人要什麽樣的身體條件都能找到。大概真的和文化有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