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民族劣根性?

(2009-06-26 00:55:46) 下一個
(評論)

  說到中華民族,具體地說是漢族,總有人抱怨中國人思想意識落伍,且太多固步自封的東西,知識分子一個個妄自尊大,卻隻知道彼此排斥,內鬥嚴重,於是“劣根性”的帽子就扣在民族的頭上,年年嚷,月月叫,天天嚎,現在似乎已經是“鐵板釘釘”了。證據呢?那當然是國家在1840年後的一敗再敗,和後來的貧窮落後。嗯,還得再加上專製製度下人們的“麻木”。  

  我原來也人雲亦雲,對國家現狀的不滿常用“民族劣根性”做“佐料”。但現在細想,發現人們所列舉的,中華民族“劣根性”的東西,都出於人類本身的特性――人性中固有的成分。換句話說,“中華民族劣根性”實際上是人類共有的,隻因為中國民眾教育水平一貫相對低,思想認識相對愚昧,更重要的是中國人民生活水平低下,讓世人抓“小辮子”的事例顯得遍地皆是。 

  在美國生活了十七、八年了,漸漸體會到我們所說的“中華民族劣根性”在某些美國人中也有著種種具體的表現。好,咱以後不用“民族劣根性”這個詞。那用什麽詞來說明一個民族的優劣呢?嘿,咱有什麽資格評說各個民族的優劣,既然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民族不也是這樣?當然,中華民族在近一、二百年,在生產力發展上曾大大落後於西方國家,可這並非“民族劣根性”引起的,其很大原因是傳統文化的構成。 

  先說一本書《在曆史的表象背後》,作者金觀濤、劉青峰。這本書早在1980年代隨“走向未來”叢書中進入讀者的視野,其內容專門論述中國大一統的封建製度為什麽延續兩千年。此書的結論之一:中國大一統封建製度是和中國的上層建築領域的哲學思想(其實就是文化的精髓)、小農經濟的經濟基礎互為因果。在生產力低下、緩慢發展時期,這種製度不斷地完善,也不斷僵化。可以說是大一統的封建製度達到頂峰後的衰落。封建製度的主要表現之一就是等級觀念,說中國人的“奴性”如何如何大概源於此吧。這說到底是個文化因素,不能因此就說這是“中華民族的劣根性”,否則何以說明幾百年前中華民族在世界文化中一直保持領先地位呢? 

  以西方列強為代表的現代文明崛起後,首先就是生產力突飛猛進,結束了冷兵器時代。西方人依仗著船堅炮利,打得貌似強大的清王朝體無完膚,中華民族的黑暗時代來臨了。那時中國的知識分子開始了他們的民族自強之路。先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結局是悲劇性的,以“洋務派”的失敗告終。漸漸地,先人們發現是製度本身的問題。那就改變製度,結果發現,模仿西方建立民主製度還是行不通。原來根本問題是文化因素!唉,這是怎樣的一個認識上的漫長痛苦過程。 

  中國在1840年以後便淪為“東亞病夫”,任人宰割。因為中華民族慘敗於西方,勝利者便大肆嘲笑中國的一切。而中華民族的自顧不暇,更造成了中國的落後,任憑列強掠奪中國的種種利益。於是西方人有太多的根據證明中國人的“劣等”。這些咱就不多談了吧。 

  我現在想起魯迅的《阿Q正傳》。有人說魯迅在這部小說中揭示了中國人的“劣根性”,我認為魯迅先生是在為當時中國人的愚昧無知哀痛。辛亥革命之後缺乏教育的國民對世界的認識基本上是一無所知,而傳統文化以其固有的慣性仍然左右著上上下下人們的思維。這樣的現實導致清王朝覆滅後中國注定仍要在西方人的蹂躪之下。文化這種東西太難改變了。 

  日本、南朝鮮和台灣的成功首先是製度上的改變並保持持續的穩定。你可以說是美國的大力影響下才有這樣的結局。可我們不能認為日本、南朝鮮的文化(這兩個國家的文化與中國文化密不可分),和台灣的中國文化就因此不存在了。因此我們認識到在中國大陸固有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的狀況下,建立民主製度並非不可能。當然,因為缺乏外部強製力,和社會內部的質變,我們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還難以見到中國大陸民主進程的大踏步前進。我現在常想,如果中國大陸有朝一日真的實現民主政治,中國人的“劣根性”是不是就不存在了?嘿嘿,人的本性怎能改變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yimei1926 回複 悄悄話 Not bad at all. 我覺得柏楊對這有最好的見解,請讀此文(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906&postID=34408) 和他的原著,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