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ALOHA──夏威夷之旅(四)

(2009-05-15 01:22:13) 下一個

(遊記)

        逛火山

  這裏說的當然是噴發過的火山,而且是基拉韋厄(Kilauea)火山的一些冷卻的火山坑。夏威夷島有兩座年代相當久遠的大火山瑪烏納羅阿(Mauna Loa)和瑪烏納極(Mauma Kea),它們坐落在基拉韋厄(Kilauea)火山南麵,海拔四千米,其中一座上麵終年積雪,很久都沒有噴發過了,另一座瑪烏納羅阿大約七十年前有過一次小規模的噴發。從漫長的地質年代來看,這座火山還是時有噴發,仍有著活力。山頂上也沒有積雪(熱化了吧)。別看這兩座火山有4000多米高,可看起來象兩個大慢坡。如果地圖上沒標明那是火山口,我怎麽也想不到。如果遊客有興趣,可以攀登瑪烏納羅阿火山。要做一般的身體檢查,並登記,並背上睡袋等,然後集體攀登。來回一個星期。從這天數上看,攀登跋涉的路程不近。

  實際上基拉韋厄裂縫火山是在瑪烏納極火山的南坡上,可以說是其組成部份,下麵岩漿活動活躍,旅遊路線兩邊的草地和樹林中常有濃濃的蒸汽冒出,帶著強烈的硫黃味。夏威夷雨水充沛,雨水滲入地下遇到地熱化為蒸汽不斷噴出。

  這個裂縫火山的主要火山坑在兩百年前還有“岩漿鍋”,裏麵都是沸騰的紅色岩漿,現在已冷卻。當年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土溫曾冒險下到另外一個火山坑的“岩漿鍋”邊上。不過現在這些“岩漿鍋”的都冷卻了,形成一個個大黑坑。當年畫家還給來到“熔岩鍋”邊的那幫紳士們畫了畫。研究表明,火山下麵岩漿壓力不斷增大時,這些火山坑就會上升,底部都裂開,然後岩漿就冒出來形成“岩漿鍋”。岩漿壓力再大時,“岩漿鍋”就被脹破,岩漿將從火山坑裏滿上來外泄。當岩漿壓力逐漸減小時,火山坑和“岩漿鍋”就下降、下沉。岩漿壓力再減小時,“岩漿鍋”就幹了,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情景。記錄表明,有個“岩漿鍋”在一百年間升升降降七次,也就是先後“開鍋”七次,每次都把“鍋”脹破。

  我們在那個曾不斷“開鍋”的火山坑看了很久,似乎都感覺其餘熱。這個冷卻了的火山坑有個地方仍在不斷地冒蒸汽,那個大裂縫周圍都是醒目的硫磺,蒸汽也充滿嗆人的硫磺味。

  有個相對小的冷卻了的火山坑很特別。早先當地的玻利尼西亞人用這個坑裏LAVA製作成切削工具。這是因為那裏的LAVA非常鋒利,原因是這個火山坑裏的LAVA裏含有大量玻璃物質。

  各個火山坑的LAVA的成份都是不一樣的。地球各處的岩漿的成份是否也不一樣?我想是的。想起在北大荒“上山下鄉”期間,那個地境屬於五大連池火山群,完整的火山錐很多。那一大片火山是明末清初噴發的,距今不到400年。我曾經去過一個完整的火山錐看過。那裏的LAVA比夏威夷的要緊密得多,簡直和石頭差不多,隻是帶著很多氣孔。夏威夷的LAVA很輕,顏色也更黑,質地並不結實。我猜想它們是從溫度更高的地心冒出來的吧?

  夏威夷熔岩經過的地方會形成些奇特景觀。基拉韋厄火山的一次火山噴發後,溫度特別高的大量熔岩居然在地下形成葉一個兩百米長的LAVA洞。那個長長的洞很大,洞壁很平整。我走在裏麵,想著當年洶湧的熔岩,真有些不可思議。

  有的地方熔岩還會立刻把些大樹糊上層“殼”。熔岩很快退去後,那些粘在大樹上的熔岩就變成“LAVA樹”──一個個形態類似柱子的東西,高的有三、四米。

  有時候熾熱的熔岩蔓過熱帶雨林,無數百年老樹都付之一炬。過後很多年,死樹爛掉後,地上會形成很多直徑一米的大深坑。

  有個直徑幾公裏的,六十幾年前冷卻的火山坑有小路走到下麵。我們去的時候是下午,陰天有小雨。可我們還是不顧一切地走了下去。昏暗的天色在焦黑的LAVA上走的感覺並不是太好。這個冷卻的“熔岩鍋”的鍋底很平,距地麵有100米。但很多地方都是鼓起來的裂縫,呲牙咧嘴,冒著熱蒸汽。估計火山不會馬上再次噴發吧,不然公園工作人員不會讓遊客下去的。一有忐忑的念頭,我們就這樣安慰自己。

  “岩漿鍋”裏沸騰的熔岩滿出地表,就會把大量的草木燒死,並在流過的地方留下一層厚度不等的LAVA。熔岩剛覆蓋地麵那幾年,大片望不到邊的,泥漿狀高低不平的LAVA上沒有了顯示生命的草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各樣的樹種和草種就通過各種方式在LAVA的各個裂縫中生根。夏威夷的雨水太充沛了!各種小樹木和草很快就存活下來。半個世紀後,LAVA上就到處都是樹木了。一個世紀後你簡直看不出曾有熔岩從那裏流過。我想過不了幾百年,LAVA就會變成極其肥沃的土地。

  夏威夷島上原來有一處非常著名的黑海灘,是海水不斷衝擊LAVA形成的。但1980年代噴發的火山流出的大量熔岩毀滅了這著名的景點。不過在夏威夷島的東南海邊還有處不大的黑沙灘。那天我們趕到那裏時,趕上大海龜上岸。我們興奮地給它們拍照,竟忘記悄悄地抓上把烏黑油亮的,細細的黑沙子(公園規定不許把LAVA帶走)。大海龜實在太可愛了,將近一米長,笨拙地從海水裏爬上來,歎口氣,眼珠轉轉,然後就趴在黑沙灘上曬太陽,旁若無人。海螃蟹也在海邊的LAVA縫裏戲耍,張牙舞爪不可一世的樣子。

      難忘的景致

  夏威夷的毛伊島(Maui)我們沒去。據說那兒的旅遊設施很現代化,遊樂場所也多,如高爾夫球場。遊客如果就是想舒服地過幾天,放鬆放鬆,去毛伊島比較合適。另外毛伊島有最著名的旅遊聖地“太陽之屋”(Haleakala)和十六世紀捕鯨時期形成的城市“捕鯨鎮”(Lahaina)。“太陽之屋”海拔一萬英尺以上,有成群的火山口交匯一處,開車可以一直開到山頂。

  想了解波利尼西亞人可以去瓦胡島上的波利尼西亞文化中心。那兒距離威基基(Waikiki)旅館區30英裏左右,依山傍水,熱帶植物繁茂,人工湖將中心分為夏威夷、薩摩亞、斐濟、湯加、塔西堤、馬克薩斯、毛利等7個村落,代表波利尼西亞7種不同文化,各村落建築均保持幾百年前的傳統風貌,從不同側麵反映了民族文化特色,吸引著各地的遊人們。中心在傍晚一般都有歌舞表演。

  瓦胡島旅館區就在威基基海灘(Waikiki)邊上,我們一家人在那兒住了三個晚上。傍晚在滿是椰子樹的海灘遊水、散步很是愜意。順便說一下,夏威夷是LAVA--火山熔岩構成,不會有黃色或者白色的沙灘,旅遊海灘上的沙子應該是從別的地方拉來的,所以遊泳的時候要小心,海水下的LAVA還是很擱腳的。

  旅館區的商場裏有專門吃飯的地方,各國風味都有。夏威夷物價非常高,但商場裏吃飯卻很便宜。那些小門臉兒一間挨著一間。中國小飯館有好幾家,廣東的、湖南的、上海的都有,還看見越南、泰國、中東等國家的館子。我們一家人還是選了中國廣東風味的館子。我要的一份炒牛合的價錢和新澤西飯館裏的一樣,但給的比新澤西飯館多一倍!吃得真滿意。旅館區商店裏旅遊紀念品價格相對低,因為擺小攤的太多了。那些個小攤販賺錢可真不容易。

  我們一家人在夏威夷印象最深的景觀有以下三處。首先是夏威夷島的最南端,1959年夏威夷成為美國第五十個州後,夏威夷島最南端便成為美國最南端。1960年代初還在那兒建了碑。不過去那兒觀光的人不多。

  我們去的那天天氣出奇的好,真是難得,萬裏無雲。當然,風很大。開車去先走半高速公裏,拐上去島最南端的公裏,路麵就差了。走著走著就變得高低不平,再以後成了顛簸的石子路,越來越窄,到最後乾脆之能走一輛車。如果對麵有車,互相讓車就得開到草裏。島的南端有很多巨大的風車(好像已經廢棄不用了),可見島南端風力很大。

  到海邊後你能看見最清潔、最藍的海,海天相接的南太平洋就在眼前。島的南端是岩岸,完全由黑色的LAVA組成,一般高出海麵20米,景像壯觀。海水能見度非常好,在岩岸上可以看到海水幾米的深處有大群的熱帶魚。有的熱帶魚很大,半米長,在海水裏上下翻動,通過望遠鏡可以看得很清楚。站在高高的岸邊麵向浩瀚太平洋的感覺真不一樣,算是心曠神怡吧。

  瓦胡島北岸到冬季甭管有沒有風都有大浪,特別是12月份,是全年浪最大的時候。你如果租了車,可以順著環島公路去那兒。坐公共汽車也可以,非常便宜,一人兩美元,但時間太長。

  瓦胡島北岸冬季是衝浪的最佳時候,國際上的衝浪比賽、表演都在這時在瓦胡島舉行。屆時世界頂級高手都來,觀看的遊客會多達數萬人。北岸都鋪著黃沙灘,可以遊泳,不過要小心,浪太大了,一般有兩米,高的有好幾米。我們一家人到了北岸什麽也不幹,一屁股坐在海灘上,用望遠鏡看海,看那些與海搏鬥的衝浪者。

  海浪由北太平洋滾滾而來,天際邊拉出一道道長長的白線不斷地逼近。海浪拍擊海岸形成極大的霧氣,把遠處的山景都遮住了。海浪像一堵牆似的湧動過來,變幻著,咆哮著,越到眼前越感覺到到浪的無拘無束。衝浪者們趴在衝浪板上,看準時機,迅速站起來,與浪共舞。漂亮!

  瓦胡島海灘觀魚的地方很多,甚至可以坐特製的旅遊潛艇到幾十米下去觀看海底世界。我們去的這個觀魚地點是個淺水海灣,距離威基基旅館區十幾英裏。此地去的遊客非常多,自己開車去要排隊等停車位。有了停車位還要排大長隊等待(出來多少人,進去多少人)。所以你要是想到這個地方觀魚,最好早點去。

  這個淺水海灣實際上是個海邊爆發的火山形成的。火山爆發後形成火山錐,而靠海的那一麵逐漸塌落,最終海水湧進來形成海灣。由於這裏海水淺(一般一米左右),熱帶魚都願意來,所以成了觀魚的好地方。海邊鋪著黃沙子的海灘很寬,襯托著椰子樹,真是個旅遊的好地方。

  下海觀魚要戴上潛水鏡和呼吸管,再套上腳蹼。如果你會遊泳,掌握起來容易。我在海水裏慢慢漂浮著,利用腳蹼緩緩前進,看著大群大群五顏六色的,大大小小形態奇特的熱帶魚在眼前穿梭,近在咫尺。在海底還有其他海洋生物,如海膽、海葵等。熱帶魚一點都沒有躲避你的意思,但你要碰觸時,它們便靈巧地躲開了。

  這種奇妙的景觀讓人留連忘返,我簡直忘記了時間,不知不覺在海水中過了兩個小時。如此過癮觀魚的結果,就是我的後背被夏威夷強烈的陽光灼傷。晚上我變成了個“大龍蝦”。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