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德左共和國 最後的蘇維埃

(2025-09-07 00:55:06) 下一個

德左共和國 最後的蘇維埃


偶然間,在這次東歐巴爾幹之行的計劃中,我才發現歐洲有一個國家叫摩爾多瓦,是歐洲最窮的國家。這讓我很好奇。而更令我好奇的是,她的旁邊,竟還藏有一個狹長的小國,德左共和國,是世界上唯一現存的蘇維埃共和國。

最窮和最左,似乎法理上就是孿生兄弟。而這是真實版的。所以,就有了一次不可不去的衝動。

老婆說,這是腦袋進水了,又被門夾了,再被驢踢了一腳。但俺不在乎。

當年,讀初中時,學的是俄語。班主任,一個胖胖的男人,就是我們的俄語老師。他操著一口標準的天津衛普通話,一口長短不一的黃牙,見我們總也發音不清楚,就說,記得,謝謝讀做撕吧洗吧,對不起讀做一隻泥蹄,再見讀做打死你大娘。

十幾年前,我倆去過莫斯科和聖彼得堡,非常喜歡聖彼得堡,那些古典的街道,那些雄偉或柔婉的橋,但那時,已是俄羅斯了。

蘇維埃是什麽樣的?還真的沒見過。

摩爾多瓦首都挺破爛的,可能是我們住的地方不對,但在市中心呀,反正就是一個挺破爛的城市。老婆說,一出了火車站,就覺得像是她大學時又回家鄉了。

但德左,就幹淨整潔很多。樓,還是舊樓,平臉,小窗戶,小門洞。但小家碧玉也早晨起來,洗臉,梳頭,打扮,粉在麵頰上淡淡地抹一層,就頗不同了。素,但不破爛,就入眼很多。

我倆在市中心下了小巴,換了一點點錢,就本著先遠後近,先懷舊後迎新的原則出發了。

我倆沿著十月25大街,一直朝著一個飯店走去,這個飯店的名字叫回到蘇聯,Choba b CCCP。

一路上,我倆迷了好幾次路,轉來轉去也找不到,更走不出來。問了幾個路人,都很熱情,但就是無法溝通。後來,碰到一對母女,小姑娘英文不錯,我問她,她問她媽媽,再返過來。

回到蘇聯,在一個小角落裏。前院不大,擺了一些桌椅,木框吊花,和歐洲其他地方的街邊咖啡店沒有什麽區別。

可,一進入室內,第一眼就見到的是,列寧像。旁邊,還掛著一些人的像片,其中有斯大林。列寧像下麵,是一個老舊的單門冰箱,白色,但鏽斑遍布了。左邊的角落裏,是一個實木小桌,清漆,擺著一個黑色的撥號電話。小桌旁,是一個紅緞絨矮靠背的長沙發,攤開著幾本書。沙發旁,則挨著一個小窗戶,銅格子上掛著一個世界地圖,窗台上擺著五六個小塑像。窗下,一個矮矮的茶幾上,放著一台打字機,機頭偏向一邊,似乎老秘書剛剛打到一半。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個紅棕色的木書架,擺在幾步之外的角落裏,三排馬恩列斯精裝棕色著作。而書架前的地上,摞著四五隻大大小小的皮箱。

我倆本來想在這裏好好吃一頓飯。既然是老式蘇聯食堂,那就想點一個湯兩個菜,蘇白湯,大頭菜,番茄,土豆混在一起做的湯。一盤土豆燒牛肉,再來一個肉類拚盤。結果服務小姑娘說,必須等半個小時以後才能做好。我倆時間有一點兒緊,所以隻能放棄了。喝了兩杯咖啡,一杯大概一歐元,才一塊多澳幣。澳洲的咖啡實在太貴了,這裏的咖啡便宜的不敢想象,看來這還是蘇聯時期的咖啡。

返回的路上,我倆本來想去另外兩個地方,但走到了,卻又過門不入。我倆的心裏有點兒長毛,因為我們有一個目標要去看,列寧像。

快到列寧像了,我們見到一個路邊的坦克,斜坡向上。正午的陽光裏,炮口對向了不遠處教堂的塔尖。

德左的大街小巷裏,有很多雕像,沙皇的,蘇聯的,俄羅斯的,大大小小的各個時期的人物,民族英雄,科學技術或文學藝術的。但無疑列寧像是最高,最雄偉。她高高聳立在政府大廈的廣場中央。雕像越高,背影越長。她的影線已經上了大廈前的台階。

列寧像,不遠處是一個廣場,綠蔭掩映,穿過廣場,就是德左最大的菜市場。我倆很驚訝,這裏非常之大,菜種齊全,且新鮮。而且市場內非常幹淨,沒有汙水淤泥,也沒見到爛紙和遺棄的塑料袋。一切布置的井井有條。攤位號清清楚楚。我們倆在裏頭買了蘋果、西紅柿和黃瓜,竟然隻用了十個當地幣,才0.5歐。

離開菜市場前,我們倆找了一個廁所,竟然發現這裏的廁所是不收費的。歐洲的廁所還有不收費的地方?社會主義的廁所是不收費,而萬惡的資本主義的廁所卻處處收費。

回來的路上,我倆商量著去哪兒吃飯。這才發現,十幾天來,我們沒吃過一頓中餐。也沒有想過去找中餐館。這與在北歐時完全不同。那時遠遠看見麥當勞,都覺得見到親娘一樣,想撲過去。

對北方長大的孩子來說,紅腸,啤酒,大列巴就已經足夠美的了。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