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尋片回應:許鞍華的Boat People(1983)投奔怒海mkv國粵語中字(MGU)

(2009-03-16 00:24:44) 下一個


◎譯  名  投奔怒海
◎片  名  Tou bun no hoi
◎年  代  1983
◎國  家  中國
◎類  別  劇情
◎語  言  國語/粵語
◎字  幕  簡體中文/繁體中文
◎IMDB評分 8.1/10 ( 99票 )
◎IMDB鏈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4807
◎製作公司  青鳥電影製片有限公司[香港]
◎發行公司  International Spectrafilm1983 USA subtitled
◎文件格式  x264+AAC
◎視頻尺寸  624 x 336
◎文件大小  415.7 MiB
◎片  長  01:44:39.766
◎導  演  許鞍華Ann Hui
◎編  劇  邱剛健Tai An-Ping Chiu....as Tai An-Ping Yau
◎主  演  林子祥George Lam....芥川汐見Shiomi Akutagawa
       馬斯晨Season Ma....琴娘Cam Nuong
       秦沛Paul Chun
       奇夢石Menshi Qi....阮主任
       林書錦Shujing Lin....武同誌
MD5 效驗碼AF5F9DDB57E74562AA7D204D6553B1C2
◎簡  介
  本片首映當年正逢中英雙方就香港主權移交問題展開談判,香港人驚覺未來命運或許將會像越南難民般投奔怒海,因而在港造成評論及賣座高潮。獲香港第二屆電影節最佳影片、導演、新人三項金像獎,但因內容問題,卻在海峽兩岸禁映多年。如今雖已事過境遷,觀眾對這部具有重要曆史意義並在藝術上水準甚高之作仍不應錯過。劇情描述林子祥飾演的日本記者芥川前往剛剛解放的越南采訪,越共政府安排了很多粉飾太平的假像讓他參觀,但他卻從當地女孩琴娘一家的實際生活看到悲慘的真相,於是幫忙他們上難民船逃亡。本片外景在海南島拍攝,女導演許鞍華在片中展現了導演魄力,邱戴安平的劇本也寫得高明。馬斯晨、繆騫人和多名大陸演員都演得精彩,而且這是劉德華的電影處女作。
■關於影片
  本片當年未麵世,本地評論界已翹首以待。電檢處審閱後要求刪去「殘忍暴力片段」方可公映。該片越南新經濟區慘況的題材,正呼應當時本地九七前途的惶恐,上映四十三天共收一千四百多萬,刷新本地文藝片賣座紀錄。然而首映後就銷聲匿跡。原因眾說紛紜,有說中方責難,有說越南外交部在新馬抗議,凡此種種。塵封十年,九二年重映,其豐富感性及人文精神亦再次被肯定。
◎幕  後
  香港電影曆來不以政治為綱,更很少觸及重大國際事件作為電影題材。而這部《投奔怒海》,算是開辟了香港電影在這一方麵的先河,更為港片的娛樂風潮中帶來了一絲思想的沉重。影片以記實的手法將鏡頭視角對準一個嚴肅的主題,對越南戰後的新經濟區的慘狀給予了寫實性描述,以新聞記者的視覺,以新聞報道的態度,對整個大環境的蕭條敗落致以無情的懷疑與批判。這似乎更呼應了當時香港人對九七前途的惶恐心態。
  劉德華銀幕首次亮相
  《投奔怒海》真正把許鞍華推上了導演事業的最高峰,該片也成為香港新浪潮的經典力作,並獲得1500多萬港元的票房,刷新本地文藝片票房紀錄。該片與《胡越的故事》以及電視作品《獅子山下》係列片集中的《來客》(1978)構成了許鞍華的“越南三部曲”。許鞍華在片中展現了導演魄力,林子祥、馬斯晨、繆騫人和多名內地演員表演精彩,該片還是劉德華的電影處女作。
  劉德華在《投奔怒海》中首次亮相銀幕,他的回憶文章中很清晰地記得當時的情形,“夏夢就坐在我麵前,架著茶色的眼鏡,和顏悅色地說‘劉先生,很抱歉這麽匆忙地找你,我們找你演的角色,坦白說,原本屬於周潤發的,但一開始接觸他時,他就推了,我們不得不找第二個人代替。’我答應24小時內給她回複,我一直想問她周潤發為什麽不肯接拍這部戲,但又怕冒昧,所以始終沒有問出口。夏夢告訴我是發仔提議找我接拍這戲的,還有鍾誌文和林子祥。”劉德華在海南島兩個月,拍了21組戲,跟許鞍華、關錦鵬、區丁平等成了好朋友,於是我們看到了《投奔怒海》裏曬得一身黝黑皮膚愣頭愣腦的劉德華,那年他20歲。
  厚重和蒼涼、現實與悲憫伴隨著許鞍華的電影,正如她最著名的話“電影永遠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值得你永遠追個不停,永遠別想休息”。
  “沒經曆過動蕩寫出來的”
  曾於上世紀60年代在邵氏公司任編劇的邱戴安平先生因《投奔怒海》獲得第二屆香港金像獎最佳編劇獎,他的真名為邱剛健,邵氏時期曾編劇過《愛奴》、《死角》、《唐朝豪放女》等作品,80年代後主要化名為邱戴安平或戴安平擔任電影編劇,關錦鵬導演的《地下情》、《胭脂扣》、《阮玲玉》等片都是由他編劇。
  據邱戴安平回憶,“記得70年代末我回到香港時,許鞍華已經是大導演了,當然是因為《瘋劫》的成功。1980年時,許鞍華準備做《胡越的故事》,她找到我讓我改完《胡越的故事》劇本的後半部。不久後就是《投奔怒海》,許鞍華早在電視台工作時就對越南題材非常感興趣,她把書麵的東西全部給我,讓我來寫,隔一兩個晚上來找我吃飯,偶爾會談一些劇本,但不是很多,完全是放心讓我自由在做。”
  《胡越的故事》和《投奔怒海》兩部影片的背景都直接涉及到越南,許鞍華一再強調這兩部影片隻是人性電影,而非政治電影。邱先生表示讚同,“那個劇本寫了7萬字,非常厚,但卻是沒有經曆過政治動蕩的人關在書房中寫出來的,聽了上百遍莫紮特的《安魂曲》。其實是完全天真的人從人性的角度出發描述和構架的劇本,所以作為編劇覺得自己還蠻職業的。劇本交給許鞍華,她看過後沒有提什麽意見,後來影片是非常忠實劇本拍的,記得許鞍華說這是她看過的最好的劇本。





下載請點擊


http://www.megaupload.com/?d=IFDD9UMU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