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簡約中的繁華

(2008-08-27 15:29:07) 下一個


最近在看一本書,《Not Buying It》,講的是一位作家Judy過夠了大手大腳,負債累累的生活,決定一年裏什麽都不買,除了必需的日用品外,包括看電影和外出吃飯。書中記載了她每天的感想和體會。

之所以這本書吸引我,是因為我最近常常在想這個問題:“什麽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我們到底需要多少錢才夠?每天忙忙碌碌為了什麽?”

以前我也是個衝動的購買者,尤其是衣服。明明Closet裏已經堆不下了,可一有打折,還是會買一堆東西回來。每天穿衣服的時候還總是覺得缺少一件。晚上上網就是逛服裝,時不時還買一些回來,對Coupon的抵製力極差,是個典型的“強迫性買家”。

書中有一句話觸動了我:“一個淩亂的家代表了一個淩亂的頭腦。” 衝動地購物往往是空虛的表現,買者希望通過物質來滿足自己生活中的某種缺陷,可那隻是一時的滿足,結果是浪費了錢又增加了垃圾。

自從回家當媽媽後,我自覺地減少了買衣服的開銷,開始是為了省錢,老公還不太相信我能做到不買衣服。可是慢慢地我體會到了其中的樂趣,不僅省了很多時間,在搭配上也進步了很多,享受創造的樂趣。

以此類推,我在其他方麵也照本宣科,買回了Dryel自己幹洗不太髒的衣褲,辭退了打掃衛生的女傭,自己吸塵,擦灰,清潔廁廚,既能控製化學品的使用,又鍛煉了身體,一舉多得。多下來的時間多去圖書館,惡補這麽多年來退化的大腦。

原來簡化的生活也可以過得很豐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