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翟春陽:10萬億,取之於民,用之於誰?

(2011-09-30 00:53:24) 下一個
http://news.sina.com.cn/pl/2011-09-20/104023185236.shtml

□本報評論員 翟春陽

  10萬億,多乎哉?不多也!中國不是“不差錢”,中國“很差錢”,中國很多方麵都需要錢,都存在很大的缺口,教育、醫療、住房,這個“新三座大山”,都與財政投入嚴重不足有關係

  今年的全國財政收入將突破10萬億,怎麽看都是一個好消息,但卻引來各方的憂慮。多位財稅專家表示,財政收入增速過快將導致“國富民窮”。那麽怎麽辦呢?專家給出的建議是“減稅”。

  說到“減稅”,就不能不提到同日還有一條新聞——人民日報昨日發表文章稱,“中國稅負世界第二”的報道不實。此前有媒體報道說,美國福布斯雜誌最近推出“稅負痛苦指數”榜單,中國內地的“稅負痛苦指數”位居全球第二。但人民日報的澄清似乎效果不大,因為在人民日報澄清的同時,這個“全國財政收入將突破10萬億”的消息也已傳遍江湖。人們的判斷很直接:都10萬億了,還說不是“稅負第二”,難道是“稅負第一”?

  其實不管從邏輯上講,還是從財經常識上說,這個10萬億與稅負第幾,還真的沒有必然聯係,否則,豈不是說財政收入排名就是稅負排名,美國是全球財政收入最高的國家,也就意味著美國全球“稅負第一”,這樣的說法豈不荒唐可笑?

  中國人的稅負是重是輕,暫且不去說它;專家建議“減稅”,當然也不失為有價值的主張,比如可以減輕企業負擔、激發企業活力。但說財政收入增速過快將導致“國富民窮”,多少有些杞人憂天。財政源於稅收,而稅收並不僅僅是聚集財政收入的工具以及調節市場的杠杆,稅收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收入分配”,通過稅收來“損有餘而補不足”——在征稅時向富人多征一些,在支出時讓窮人多得到一些,這樣就不至於讓窮者更窮、富者更富。所以“減稅”雖不失有價值的建議,但也有一個“減誰的稅”的問題,富人的稅減多了,絕非窮人之福。

  10萬億,多乎哉?不多也!中國不是“不差錢”,中國“很差錢”,中國很多方麵都需要錢,都存在很大的缺口,教育、醫療、住房,這個“新三座大山”,都與財政投入嚴重不足有關係。但另一方麵,中國又顯得很不差錢,用趙本山小品裏的話說:“美國牛成啥樣了,不也向中國借錢來了嗎?”中國購買美國國債,一買就是兩萬億美元,於是有人開玩笑說,中國人自己看不起病,還借錢給奧巴馬搞全民醫保,這是一種什麽精神?是國際主義精神!中國“不差錢”還體現在龐大的三公支出,每年耗費數千億。央視主持人芮成鋼曾當麵調侃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說:“聽說您是坐經濟艙來的,這是否在提醒大家,美國欠中國錢?”駱家輝則回應說:“作為政府官員,不管是領事館、大使館還是總統的內閣成員,一般的規則就是坐飛機時坐經濟艙。”想想看,我們公款吃喝的一瓶酒,也夠駱家輝飛幾個來回。

  網上看到一條微博,說茅台可能又要漲價了——中國財政年收入要破10萬億了,茅台焉能不漲?

  所以中國財政最迫切的問題,倒不是“稅負痛苦指數”是否第二,而依然是那個“取之於民,用之於誰”的問題,而“用之於誰”的關鍵則在花錢的權力由誰掌握,又由誰監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